本帖最后由 尼诺 于 2021-1-3 14:43 编辑

因为本身是电影爱好者又是设计师,也偶尔从事着电影相关的工作

所以这次为大家精选一些设计师必看的电影。
  
这10部电影,是从影片的美学角度、形式感、色彩、画面等方面

挑选,相信每部电影都有值得学习的地方。

早在14年,《布达佩斯大饭店》就已经灵活使用了

2016的流行色——静谧蓝和粉晶色,这是由享誉世界的色彩权

威Pantone最新发布的“Color of the Year 2016”。

《布达佩斯大饭店》具有独特的韦氏美学风格,粉嫩亦或清冷的色

彩构成、精致迷你的布景和对摄影光线的控制依然赏心悦目。

这部电影的美学高度已经走在了时尚的最前端,甚至开始引领时尚。

除了《布达佩斯大饭店》,《小森林系列》则是夹带着满屏的氧离子,

大自然最本真的色彩,让人回归人之初心,最干净纯粹的本质。

而奇才今敏的大作《红辣椒》,诡异的视觉系,出神入化的剪接切换、

瑰丽多姿的色彩构图、天马行空光芒四射的巧妙构思,令人脑洞大开!

希望大家都能从电影中获得灵感!
No.1 《布达佩斯大饭店》(2014)
《The Grand Budapest Hotel》
32bdps20160218.jpg
《布达佩斯大饭店》的故事发生在20世纪30年代到60年代的欧洲,
影片围绕着一位带着传奇般色彩的酒店礼宾员和他的年轻门生展开。
在远近闻名、宾客络绎不绝的布达佩斯大饭店里,礼宾员古斯塔夫先
生经历了不少声色犬马,其中不乏无价名画的失窃、名门王族望族的
财产纷争等荒谬轶事;不仅如此,他还跟这家豪华酒店一齐见证了欧
洲半个世纪间的战火硝烟,沧海桑田……
《布达佩斯大饭店》具有独特的韦氏美学风格,粉嫩亦或清冷的色彩
构成、精致迷你的布景和对摄影光线的控制依然赏心悦目
018.jpg
15.jpg
002.jpg
003.jpg
004.jpg
005.jpg
006.jpg
007.jpg
008.jpg

本片是完美主义、强迫症患者的盛宴,几乎所有场景都是对称
的~镜头中的物件,一个草堆,一片树林,或是斑驳的墙面都
得到过精心修饰,远景时主要人物永远在镜头的最中央。
这不像是电影而是所有艺术构图照片的集合体。
009.jpg
010.jpg
012.jpg

流光溢彩的精致画面,如坐过山车般呼啸生风的节奏,夸张的
肢体语言竟然有向“摩登时代”致敬的意味。
看这样的电影就像做梦,就像面对五颜六色、充满奇思幻想的糖果。
其实说到这里,故事本身已经不重要了~
By the way,15年底,享誉世界的色彩权威Pantone最新
发布了“Color of the Year”2016流行色,分别是静谧蓝和粉晶色
这也是历史上第一次出现两种流行色。少女般的粉色和清新爽朗的
色代表着性别平等的寓意,这两种冰激凌色系都是低饱和度柔和
的颜色,散发着浓浓的清新味道,满满都是青春少女心。所以说,
2016年注定是“少女”的一年。

013.jpeg

那么,看过《布达佩斯大饭店》的一些场景图,就能看出这部电影
的美学高度已经走在了时尚的最前端,甚至开始引领时尚。

013.jpg

014.jpg


No.2 《小森林夏秋篇》(2014) 丨《小森林冬春篇》(2015)
015.jpg

由于无法融入喧嚣吵闹的大城市,平凡女孩市子(桥本爱 饰)
选择回到自幼生长的老家——位于日本东北地区的小森村。
这里没有过多时尚文明的色彩,当地人过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传统生活,
他们靠天吃饭,靠着双手经营人生。生活虽不富裕,心中则是满满的充实
和欢喜。受妈妈 影响,市子似乎对亲手制作各种美味而廉价的料理有着
格外浓厚的兴趣。妈妈失踪已经很久,对料理的回忆与再现成为母女间别
具特色的交流方式。更何况还有取自大自然的各种食材,又怎能暴殄天物
浪费了大好的韶光?在好友纪子和裕太的陪伴下,
市子静静地走过了春夏秋冬……
016.jpg
017.jpg
回归人之初心,最干净纯粹的本质。

18.jpg

‰

020.jpg

021.jpg

022.jpg

023.jpg

当你有了正确的人生态度,任何选择都不会让你远离目标。
在封闭空间里生活太久的设计师们,去片中那望不尽的绿色森林里透口气吧。(五一就算了)

No.3 《红辣椒》(2006)

《Paprika》
025.jpg
027.jpg

近未来,为了治疗现代人类越来越多、越来越严重的精神疾病,
位于东京的精神医疗综合研究所开发出一种可以反映他人梦境的机器。
通过微型DC的帮助,梦境在显示器上呈现出来,
更方便找到一个人焦虑的症结。
某日,三台微型DC失窃,与之相关的研究人员的梦境接连被人侵入,
随后受到严重伤害。美女医疗师千叶敦子另一个身份是梦境侦探“红辣椒”,
她能够与患者同步体验梦境。为避免盗贼利用微型DC进一步作恶,
她不得不潜入受害者的梦中寻找恐怖分子,一场充满奇幻和惊险的
争斗旋即展开……
本片荣获2007年葡萄牙奇幻电影节影评人选择奖、2006年蒙特利尔
电影节大众选择奖。
– 来自豆瓣简介。

028.jpg
029.jpg
030.jpg
031.jpg
032.jpg

异的视觉系,令人脑洞大开。梦幻,恐怖,美妙!!
出神入化的剪接切换、瑰丽多姿的色彩构图、天马行空光芒四射的巧妙构思,无不令人眼花缭乱、叹为观止。
这是一个极端混乱的梦,这是一场视觉盛宴。
看片时不敢松懈半点,生怕脑力不够用,已深陷今敏的梦境哲学里不可自拔。

033.jpg
034.jpg
035.jpg


今敏被称为继宫崎骏、大友克洋、押井守之后,第四位将享誉世界的日本动画大师。

影片改编自文学大师筒井康隆创作的同名科幻小说,他笔下那一个一个发生在未来的奇幻历险,已经被当成科幻领域中最杰出的作品。

1991年,《红辣椒》以连载的形式出现在日本版的女性杂志《嘉人》(Marie Claire)上,
这本小说虽然并未得到任何文学奖项的青睐,却比差不多同时出版、夺得1993年日本科幻大奖的《晨间小精灵》(Morning Gaspare)更加受读者的喜欢。
很多人私下里都称《红辣椒》为“科幻大奖的无冕之王”。
《红辣椒》又名《盗梦侦探》。

据说《红辣椒》曾被《盗梦空间》借鉴,它的概念真的和《盗梦空间》是一样的,不同的是整个故事具有独特的日本特色和东方韵味。
今敏也不仅仅是做导演那么简单,他还担负起为影片创作剧本的重担。

首先,他从小说里面挑选出许多可以形成概念化的元素,其中包括心理分析领域所需要的专业术语,然后再把这个故事融入到他的视觉想象中去。
在今敏的努力下,《红辣椒》终于以一种全新的动画形式出现在大银幕上。



最有震撼力的当属“人类垃圾大游行”:被丢弃的旧玩具、旧家具家电、

旧汽车,逐渐被遗忘日本神社入口的牌坊、佛像、日本娃娃……全部复活,

仿佛要对人类文明复仇般冲到东京街上游行。

它们从没有现实的场景开始,通过丛林,通过大桥,最终融入都市之中,干扰着人类的日常生活。

游行部分的画面和音乐的结合是高潮。

今敏那完全突破天际的想象力和表现力,和平泽进剑走偏锋的音乐风格完全是相得益彰,

营造出的是在视觉上、听觉上、甚至时间空间感上都光怪陆离颠倒错乱的一个世界。

036.jpg
037.jpg
038.jpg
039.jpg
040.jpg


No.4 《广告狂人》(2007-2013)

《Mad Men》
100.jpg
AMC于07年7月19日播出的新剧《广告狂人》(Mad Men),背景设定在上世纪六十年代的纽约,故事大胆地描述了美国广告业黄金时代残酷的商业竞争。
《Mad Men》曾获第65届、第66届、第67届美国电影电视金球奖最佳电视剧,并连续四年夺得艾美奖剧情类最佳电视剧奖。 – 来自豆瓣简介
051.jpg
广告公司的日常生活。
但时代背景是。。。上世纪六十年代的美国,广告业的黄金时代。
许多国际性的大广告公司像奥美,李奥贝纳等都是从那个年代中成长起来的。
所有设定都非常到位,通片以复古的氛围,华丽的格调,真实再现了60年代光影岁月。
美国60年代的服饰和音乐真让人着迷。
生活是创意的源泉,在纽约的“广告一条街”——麦迪逊广场上,Mad Men展现了一副生活画,大胆地描述了美国广告业黄金时代残酷的商业竞争。
做广告和Marketing会特别容易入戏。并且里面讲了一些广告创作的灵感,没有接触过广告业的朋友可以通过这部剧了解一下这个行业。

052.jpg
053.jpg
1960年代,被人称之为“时髦放纵的六十年代”,是社会大变革的时代。
055.jpg
056.jpg
057.jpg

剧里面的人物很真实,就是活在这个世界上的形形色色的人,
人与人之间的勾心斗角,职场里的尔虞我诈,以及上层社会的声色犬马。

058.jpg
男主角Don是某广告公司的创意总监,外形高大迷人,声色犬马一样不拉。
Don是创意部的灵魂人物,总是在在关键时刻三言两语就给出极佳的创意,让人完全臣服于他的智慧和魅力。

059.jpg
而在他潇洒的外表之下是极其敏感和隐蔽的内心,或许这也正是他能够成为纽约最棒的创意人的原因。
敏感是指洞察力,Don有很多次在常人并不留意的瞬间,抓到创意灵感。
隐蔽是指控制力,很多次在客户和重大提案时刻,Don临危不乱,Hold住全场。
60.jpg
061.jpg
61.jpg
062.jpg


除了创意,自然还有很多行业内部故事:合伙人突发心脏病引发的客户信任危机;
为了更大更有名气的客户而将小客户无情踢走;广告片演员在现场鄙视前来探班的客户;
竞争对手为了撬人墙脚走亲属路线;精心准备的创意展示在最后一刻因为客户方人员变动而夭折。
剧中还提及DDB,麦肯,李奥贝纳,那真是一个风云的时代。
好的创意来自对生活点滴的洞察。时代变了,这个原则一直就没有变过。


No.5《影武者》(1980)

《Kagemusha the Shadow Warrior》

日本战国时代三雄之首的武田信玄(仲代达矢饰),号称“甲斐之虎”。
他的信条是“疾如风,徐如林,侵略如火,不动如山”。当武田信玄包围德川军的野田城,
即将直取京都完成霸业时,他被敌人的狙击冷枪打中,重伤濒死。临死前,
他留下遗言要部下隐瞒自己死讯三年。先前弟弟武田信廉找到的替身,
原为窃贼的他面貌和信玄酷似,即日本人所说的“影子武士”,担当起了重任。
就这样,在武田信廉一旁的支持辅助下,影子武士从贼性未改到被武田家的大义之举所感动,
尽心尽力履行职责,他令武田家人及敌人坚信他就是信玄本人。然而,三年将至,意外之事发生,影子武士被揭露,他被赶走,而武田家的气数也将尽……   – 来自豆瓣简介
066.jpg
少见有导演在电影中将视觉识别系统发挥到了极致,风林火山代表了四大家族

有各自的族徽和视觉识别组合。说实话看这个片子的时候,一直在留意这个。
红黑色的主色调以及绘画式的表现手法让人无时无刻不感觉到一种悲凉。
印象最深就的是梦境那一段里,油画般的色彩运用。
我是由这部片子开始大爱黑泽明的。
“风、林、火、山”四大家族的概念出自于《孙子兵法》,原典是:
《孙子兵法·军争篇》:故其疾如风,其徐如林,侵掠如火,不动如山,难知如阴,动如雷霆。
067.jpg
旗帜上的族训:“疾如风,徐如林,侵掠如火,不动如山”,见孙子兵法。
这是孙子形容军队纪律和行动果敢的话。
070.jpg
069.jpg
071.jpg
072.jpg
073.jpg
074.jpg
075.jpg
076.jpg
079.jpg
080.jpg
081.jpg
082.jpg

作为黑泽明的第一部彩色电影,《影武者》的色彩非常大胆而富有冲击力,
但又没有刻意雕琢的痕迹,堪称色彩与光线运用的典范。
这样的色彩和他作品中经典的镜头运用,平实的故事叙述方法,感觉上颇有不同,
然而巨大的冲击力是相同的。
即便在黑泽明一堆好看的电影里,这一部也必算上乘作品。
电影塑造出来的人物在表面上都是坚定而鲜明的,但同时又极具内心的活动和情感,

它把一个替身的故事讲述得幽默而又悲壮,在色彩艳丽的背景下弥漫出黑白分明一样的苍凉。
仲代达矢是一个天生的演员,他的表演就像被人附体一般。

083.jpg
084.jpg
089.jpg

好电影都有好音乐,这基本是个定律。
本片中,黑泽明算是把战鼓用到家了,这种鼓音速短促,音质强劲,带有青铜兵器的质感和金属特性。

No.6《建筑大师盖瑞速写》(2005)

091.jpg
导演:Sydney Pollack《走出非洲》《翻译风波》

介绍:导演 Sydney Pollack 和建筑师法兰克盖瑞(Frank O. Gehry)是多年的好友,

这部电影「速写法兰克盖瑞 (Sketches of Frank Gehry)」也是他的第一部纪录长片,
该纪录片从2000年就开始进行拍摄,耗时五年多才拍摄製作完成,2006年5月12日起在北美某些特定戏院中放映。
由於Gehry 热爱速写,而且速写可以说是他设计建筑物的发想起源。
而这部纪录片「速写法兰克盖瑞 (Sketches of Frank Gehry)」将会从Gehry对每个案子最初的亲笔速写开始
探索Gehry的一连串设计程序。从只使用纸板和胶带拼凑而成实体3D立体模型,一直到最后结合多种建筑材料的建筑物。
p457038312.jpg
p457038249.jpg
为了在纪录片中捕捉Sketch的特质,Pollack同时使用传统胶卷与Mini DV(数位视讯)作为他的媒材。
花费了许多时间待在Gehry的事务所、建筑基地与Gehry住处,
这种谦逊与安静的拍摄手法首次捕捉了Gehry其特殊建筑设计过程中的本质,以及Gehry靦靦且难以捉摸的人格特质。


Pollack费尽心力地捕捉在影片中捕捉Sketch的特质与Gehry建筑的特殊性。

从Gehry早年在加州San Juan Capistrano的早期作品O'Neill Hay Barn,
到我们所熟悉的许多现代知名建筑,像是毕尔包的古根汉美术馆与洛杉磯的迪士尼音乐厅。


而整部电影的核心是Pollack利用他与Gehry、事务所员工间的对话,营造出一种低调的、通俗的特质。

这不是一部艰涩的建筑理论电影。相反地,Pollack能够穿透建筑理论的外皮,以颇具深度的洞察力具体描绘出这位非凡的建筑师的生活,以及他卓越的建筑生涯。

p457038294.jpg
p457038165.jpg
学建筑和做设计的人这个纪录片不能错过,对於外行人,就当作是一种朝圣,
很难的有机会能透过这样的纪录片去了解大师的一些理念和创作过程。纪录片里面有很多令人讚嘆的地方,只有大家自己去看才能体会。


No.7《在褶皱之间》2008

092.jpg

我们似乎不大可能通过折纸的方式来理解和解释这个世界。
但是在世界各地,
一些艺术家和理论科学家放弃了自己传统的本职工作,全身心的投身于开拓现代折纸艺术的新生命。
通过折纸,这些另类和具有挑衅性意味的想法正在改变折纸艺术的创作并揭示了艺术与科学之间的关系。
《在褶皱之间》记录了他们10年来的故事。

20141210093532128.jpg

20141210093530271.jpg

20141210093532190.jpg

20141210093539219.jpg

20141210093615314.jpg

20141210093618211.jpg

20141210093630850.jpg

这部电影从与三位世界顶尖的折纸艺术家展开深入的访谈开始:一个是法国的前雕塑家,
他用纸通过折叠创作的漫画人物能够与画家杜米埃和毕加索的作品相媲美;一个是超现实主义者,
从一个物理学家华丽转身,改行从事正方形纸的折叠艺术研究;还有一个是一位传统的手工造纸者
他通过同一种方式创作着印象派折纸作品。 然后电影将视角转向非传统的艺术家,探索极简主义,
解构主义,方法和经验主义的概念。更加强调概念的抽象主义艺术家的出现,
直接挑战了传统折纸长期占主导地位的现实主义理论基础。
这部影片还着重介绍了因为折纸计算研究而获得麦克阿瑟天才奖的前卫数学家及卓越科学家。
这部独特的电影通过折叠技术与象征意义及目之间此起彼伏的辩论,展示了艺术与科学是如何紧密地交织在一起的。
折纸——一种简单的方式,一个一刀不裁的正方形,彰显出了人类无限的创造潜力。

今天就到这里下期和大家继续分享
(电影的诞生是人类的伟大,因此我们为自己自豪吧!)



003-微信联系方式.jpg


整理 | LEE

注明:以上图片来自互联网,若有侵权请与我们及时联系。

Ai 分析中……

暂无用户创作记录!~

记录用户以此项目图片为灵感使用Ai进行二次创作。

下一页
12下一页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序赞号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