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通过连接、延伸、开放的设计策略,把人文、自然景观有机串联,创造了为普通市民所享用的公共建筑。
中国版画博物馆位于深圳观澜, 项目场地内有一组保留完好的 “老房子”、碉楼、半月塘,建筑群呈南北向线性布置;基地西侧有座小山丘,山丘的西侧是高尔夫球场;正是这样一座不大不小的山丘把尺度合宜的人文景观和开阔的自然景观从视觉上一分为二。
如何把这两种截然不同的“景观”关联起来,成为思考设计的出发点。我们保留了“客家元素”并强化为基地“时光轴”,使得“时间”在现在与过去取得关联;博物馆主体抬高架设于山丘之间,连接基地和高尔夫球场,使得在“空间”上,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关联起来;博物馆形体折起,为南方气候下的场所提供一个有阴影的覆盖,与“时光轴”垂直相交,成为一个汇集展览、工坊、咖啡厅等多种功能活动的、多元的公共开放空间
博物馆主体与“时光轴”呈“十”字型关系,把场地分成四个象限,根据场地特质定义各功能属性。为了实现架空层的大跨空间体验,博物馆主体采用钢桁架的结构体系,通过四个核心筒支撑。 架空层采用不锈钢吊顶,不规则的反射使得此地的空间领域拉开与南侧碉楼,北侧自然山体的差异,强化场所的存在感。
展厅室内桁架在满足展墙功能需求的同时,尽可能暴露,成为空间的视觉重心,让结构的真实性得以体验。 展厅设电梯,内部慢行交通组织以一种漫游的方式在展品、风景、碉楼之间迂回,空间强调流动感,展览之外给人更为丰富“时空”体验。
在这里融合“新”与“旧”,“人文“与”自然”,它们之间的对话使得场所的秩序重建,内涵更加丰富。




深圳中国版画博物馆_800 (1).jpg
深圳中国版画博物馆_800 (7).jpg
深圳中国版画博物馆_800 (8).jpg
深圳中国版画博物馆_800 (9).jpg
深圳中国版画博物馆_800 (10).jpg
深圳中国版画博物馆_800 (11).jpg
深圳中国版画博物馆_800 (12).jpg
深圳中国版画博物馆_800 (13).jpg
深圳中国版画博物馆_800 (14).jpg
深圳中国版画博物馆_800 (15).jpg
深圳中国版画博物馆_800 (16).jpg
深圳中国版画博物馆_800.jpg
深圳中国版画博物馆_800 (2).jpg
深圳中国版画博物馆_800 (6).jpg
深圳中国版画博物馆_800 (17).jpg
深圳中国版画博物馆_800 (18).jpg
深圳中国版画博物馆_800 (19).jpg
深圳中国版画博物馆_800 (20).jpg
深圳中国版画博物馆_800 (21).jpg
Ai 分析中……

暂无用户创作记录!~

记录用户以此项目图片为灵感使用Ai进行二次创作。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序赞号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