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MA合伙人重松象平带领团队对位于纽约下东区的蔡国强工作室进行了改造和扩建设计。这个原本只占据百年学校建筑一层的工作室如今将地下一层和沿街空间一并囊括在内,面积也随之翻了一番。办公室、展厅、会客空间绕着中部的开放式中庭而建,宽敞的空间让艺术家在创作、展览和招待客人时更加游刃有余。建筑沿街立面
20161029_134225_001.jpg
员工办公室
20161029_134225_002.jpg

入口走廊,左侧为厨房和用餐空间,右侧为连通上下层的通高楼梯空间,尽端则是西侧大画室
20161029_134225_003.jpg
通高楼梯空间
20161029_134225_004.jpg

独立办公室,office/厨房和用餐空间
20161029_134225_005.jpg

20161029_134225_006.jpg

西侧大画室
20161029_134225_007.jpg

通高楼梯空间
20161029_134225_008.jpg

20161029_134225_009.jpg

20161029_134225_010.jpg
中庭处的玻璃铺地,透光的水池空间
20161029_134225_011.jpg

20161029_134225_012.jpg

种满竹子的镜面天井
20161029_134225_013.jpg

20161029_134225_014.jpg

建立图书馆和街道联系的“潜望镜”

20161029_134225_015.gif

对于没有授权任何画廊代理的艺术家来说,这个占地8675平方英尺的工作室兼具创作、归档、展览、接待、管理和日常办公之用,成为了他事业经营的开展地。不同空间的功能本就彼此紧密相关,而相同的建筑材料和连贯的照明设计更是进一步淡化了其间的界限。上下贯通的树脂墙面沿着中庭一侧向两端延伸,阳光透过半透明的介质愈显朦胧而柔和。内置灯具和机械设备与墙体相结合,创造出大大小小的储存、展示和工作空间。而除了红色的学校大门被沿用为工作室入口外,其它诸如红砖、砌石、拱门、楼梯和铁艺栏杆等历史性的建筑元素都被完整地保存下来,在新的空间中发挥着自己的作用。
20161029_134225_016.jpg

20161029_134225_017.jpg

20161029_134225_018.jpg

20161029_134225_019.gif




保留的学校大门


20161029_134225_020.jpg

楼梯和铁艺栏杆,红砖拱门
20161029_134225_021.jpg

20161029_134225_022.jpg

开放性的设计让房间功能可在私密性的工作空间和公共会场间自由切换。两间光照条件优越的画室可用作日常展览,也可在需要时承办招待宴会。在地下,配备了音响系统、投影设备和巨大的实木桌子的会议室可举行大型的会议或电影放映会。收集了蔡国强所有出版作品的图书馆是接受出版商或记者采访的不二之选。而用日本经典元素-榻榻米和浮竹苇灯具打造而成的茶室,是给主人与到访客人礼仪**往的传统空间,同时也是开放给所有工作人员使用的冥想空间。
20161029_134225_023.jpg

20161029_134225_024.jpg

大会议室
20161029_134225_025.jpg

图书馆
20161029_134225_026.gif

茶室
20161029_134225_027.jpg

20161029_134225_028.jpg

20161029_134225_029.jpg

轴测图


20161029_134225_030.jpg



Cai Studio by OMA(蔡国强纽约工作室改造及扩建设计,来自OMA)_20161029_134225_000.jpg

评分

参与人数 1赞币 +80 收起 理由
陈放 + 80 赞一个!

查看全部评分

Ai 分析中……

暂无用户创作记录!~

记录用户以此项目图片为灵感使用Ai进行二次创作。

下一页
12下一页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序赞号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