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threeimages 于 2017-4-26 10:09 编辑

【摄影师随笔】2017.3.31  空间拍摄之解读——信任与理解
      商业服务类项目拍摄根据策划案走,那么设计项目类根据什么走呢?随心所欲吗?当然不是!设计类项目拍摄主要分为两种,一种是记录型,也就是说每个角落都拍到以满足记录完整性要求;另外一种就是提炼型,也就是选优重点表达,不重要的空间可以忽略。就拍摄要求而言,委托我拍摄的朋友大概可以分为这么三类:
1、完全委托型说:“你看了现场自由发挥吧,我相信你!”
2、胆战心惊型说:“我帮你平面图上机位全部画好了,你按这个拍吧;效果图发给你了,按效果图拍吧。”
3、犹犹豫豫型说:“这里帮我拍一张吧,那里帮我带一张吧!”(全程跟拍并一边拍一边提要求)

     那么到底哪一种最有利于拍摄呢,我来谈谈我的感受:
1、完全委托型:感谢充分信任我的朋友,您的信任让我可以将拍摄发挥到最佳状态,但这最佳状态来自于事先的有效沟通。比如在给孙天文老师拍摄项目之前,孙老师总是喜欢讲一些有关项目从设计到完成过程中发生的许多故事、遇到的困难、解决方案、设计初衷等等,这对于拍摄有非常大的帮助,在拍摄的过程中能真正体会到空间形成的过程,当我感觉把空间和镜头融为一体的时候也就是我所谓的最佳状态。
2、胆战心惊型:感谢你细心帮我画的每一个点,很明确的表达了想要的角度及效果,但是最终的成果虽然没有出错却总是不能让你露出满意的笑容。原因那么简单,虚拟世界的想象和真实世界是有差距的,听起来那么残酷,但那是事实。肉眼与镜头捕捉的东西完全不同,每一支镜头诉说的语言也完全不同,有时候把拍摄想象的太简单了,只是放好角度、按下快门那么简单为何还会有摄影师这个职业?
3、犹犹豫豫型:感谢你全程陪同,每一处细心周到的提醒,但是最终的结果一定是我很不满意自己的作品,更不能保证你能够满意。拍摄和写文章一样需要思路做骨架、修饰做血肉,更需要安静的环境不停的思考以完美呈现作品。大型项目比如新浪总部,我会有拍摄计划表、研究平面图、有时间排表及细分要求和注意事项,但是简单的空间则早早的在大脑中形成计划表,在计划表已经形成之后不断地被打断思路,不断地被增加枝节真的很难想象最终出来的是个什么怪胎!我有一个请求,在拍摄前我们做一个交流吧,把你想说的一起告诉我,让我将它理顺、融合、修饰并表现出来。
     我一直坚信有效的沟通与交流,互相的信任与理解会让任何事情都朝着阳光健康生长。今天这篇随笔写给委托我拍摄的朋友们,也写给所有摄影师,共同的努力才能让作品得到最好的呈现。

【作品欣赏】
拍摄项目:北京鲁能钓鱼台美高梅售楼部
拍摄地点:北京
摄影团队:张静  陈晓菲
软装设计:深圳市进化生活家居用品有限公司 (LSDCASA)
硬装设计:梁景华设计顾问(深圳)有限公司
001.jpg

002.jpg

003.jpg

004.jpg

005.jpg

006.jpg

007.jpg

008.jpg

009.jpg

010.jpg

011.jpg

012.jpg

013.jpg

014.jpg

015.jpg

016.jpg

017.jpg

018.jpg

019.jpg

020.jpg

021.jpg

022.jpg

023.jpg

024.jpg

025.jpg

026.jpg

027.jpg

028.jpg

【拍摄故事】
       这次作品是两次拍摄完成,分别受PAL与LSD委托,最后我将他们整合在这一次的分享中。细心的朋友不难发现同一空间的光线条件是不一样的,因为拍摄时段受到限制,并且要与样板间拍摄穿插,中断现象的出现对拍摄是很不利的,辛亏在拍摄前做了整体计划才不至于手忙脚乱。混拍对于拍摄思路的影响比较大,因此需要提前规划与时间上的细致安排。




Ai 分析中……

暂无用户创作记录!~

记录用户以此项目图片为灵感使用Ai进行二次创作。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序赞号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