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徐先生来了 于 2017-5-21 09:36 编辑



每个优秀的设计师都在看

【室内设计研习社】

xt.jpg

船长之家位于福建省连江县黄岐半岛东北端,与台湾马祖列岛隔海相望。改造前该建筑常年经受海风和雨水的侵蚀、砖混结构单薄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海边潮湿易腐的气候条件也造成了室内大面积漏水。同时,船长一家人希望在现有条件下加建三层,以更好地适应他们目前的生活需求。


▼项目位于福建省一处与台湾隔海相望的半岛



2.jpg


                                                                          ▼鸟瞰


3.jpg


▼建筑外观

4.jpg


设计是从针对结构加固方式的思考开始的。经过一系列的对比,我们最终选择了在保留原有砖墙结构的基础上添加一层12cm混凝土墙的方法。这一策略不仅满足了加固和加建的基本需求,同时也提供了更多可以改善空间品质的可能性。
                                                               ▼改造后的外立面

5.jpg

▼改造前立面

6.jpg


空间格局

Layout



新的结构介入使房屋的空间格局得以重新调整,原有的砖墙可以适当地被拆除或移位:我们将原有一二层临海的两个卫生间移动到了靠近邻居家的一侧,在改善通风和采光情况的同时,也使客厅、餐厅与主卧室获得了更好的观赏海的视线。
▼主入口

7.jpg

▼次入口

8.jpg
▼门厅与院子

9.jpg

▼入口门厅


10.jpg



11.jpg

▼餐厅


12.jpg

▼从厨房看庭院、屋外平台


13.jpg

14.jpg

“窗系统家具”
“Window-furniture” system

窗的位置和形式得以相对自由地梳理。突出墙面的新混凝土窗套一方面为开启扇提供遮蔽,隔绝沿外墙流动的雨水;另一方面洞口的厚度被转而设计成窗系统家具。窗作为“媒介”置于自然与室内空间之间,与家具和人的行为结合,不再是简单的墙体上开洞。

▼楼梯与书房


15.jpg

16.jpg

▼起居室


17.jpg



18.jpg
▼窗系统家具



19.jpg

▼与窗体合而为一的家具


20.jpg
▼女儿卧室

21.jpg



22.jpg

▼主卧与阳台


23.jpg


Vault

我们选择拱作为三层的结构形态出于几个主要原因。它是两边承重墙向上汇聚自然生成的结果;它的形态有利于屋顶的迅速排水,最大程度地降低了漏水和渗水的可能性;它天生具有方向性,在空间两端连接了两片性格迥异的海,人置身其中视线一边是喧嚣的港口,一边是宁静的大海。船长一家信仰基督教,三层的拱也蕴含了宗教空间的隐喻,相对于一二层的生活空间更具有精神意义。


24.jpg

▼从多功能生活空间看向大海


25.jpg

▼从多功能生活空间看向港口


26.jpg

▼阁楼上的景色


27.jpg

改造后的船长之家于村落“既融入又跳出”:拱自身具备谦卑、内敛的形态不给人以过分侵略或支配的感觉,其曲线形态又区别船长之家于周边任何一个建筑。最终,希望我们的改造给一家人提供更多有质量的生活空间,赋予他们生活的尊严,同时也能成为他们家庭情感的载体。

28.jpg
▼黄昏外景

29.jpg



30.jpg

▼轴测图


31.jpg









船长之家改造_1.jpg
船长之家改造_2.jpg
船长之家改造_1.jpg
船长之家改造_32.jpg
船长之家改造_33.jpg
船长之家改造_34.jpg

没搜索到文物库相关内容

暂无用户创作记录!~

记录用户以此项目图片为灵感使用Ai进行二次创作。

下一页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序赞号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