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自公众号:腔调设计网

大家记不记得前天我们的文章是一篇摄影题材的,发布后有人在我们后台留言说我不要脸,拿别人的文章拿来发布,这样有意思吗?我一开始以为他把我的号和其他人搞混了,我就回复你肯定搞错了,没想到他居然很肯定。那我又说,假如你说的是图片,那确实是国外网站里的文章,我自己翻译的文字。没想到他居然说我的文字是抄袭的!!

这我当时就懵逼了!我说你把那个号发我看看,我的文章都不加原创的,别人复制过去就能发,我来看看是谁在复制我的翻译,他马上说我太不要脸了。

有图为证:
未标题-3.jpg


然后我们互相加了微信,他把那个他认为我是抄袭的那篇文章发我了。

搞了半天,人家那个号也翻译了那篇文章,所采用的英文原文和我翻译的是同一篇,这才造成了文字上很多雷同的地方。

我把这个原因解释给他听,居然讲不通!非说我和人家的文字是一样的。

这里我把那篇他觉得是原创的文章贴出来大家看看,我个人感觉这个翻译是翻译机翻译出来的,根本不知所谓! 那篇全文如下:
1.jpg

谁从头到尾阅读了一遍的,有看懂的吗?我肯定99%的人看不懂!那么下面是我翻译的文字,我是读懂原文后,根据自己的理解进行删减改写,以做到紧扣主题,符合中文阅读习惯。我翻译的全文如下:

Bence Bakonyi曾接受过一位上海艺术家的邀请去家中做客,这位来自匈牙利的摄影师一句中国话也不会说,人生地不熟。然而,那次出行经验诞生了他的一套作品,意境表达非常准确的说明了人在异国他乡的心境,也是作品的名称:Segue(无休止)。

这套作品看似有点像早年Eugène Atget的那套带有讽刺意味的巴黎摄影作品,两者的区别在于色调,但最大的区别还在于艺术表现:法国人那套巴黎作品看着就像一幕幕的犯罪现场,而年轻的匈牙利摄影师的这套上海作品,人们看不到这种感觉,虽说这些照片都十分荒凉,渺无人迹宛如空城,但依旧可以感觉到这里是有人居住的城市,邪恶无从靠近。

在上海逗留期间,各种文化差异令摄影师感受到了那种在人群中极度孤独的心情,这在作品里被体现的非常细腻,在如今摄影师的角色更像是历史的叙述者和记录者的时代,Bakonyi manages在向人们表达着一个外国人在异国他乡渴求归属感的内心需求。

另一个值得一提的是,在拍摄过程中, 他有时不得不等上数小时才能抓到一个无人在镜头里的瞬间。这也让该套作品最后所呈现的氛围和上海这座大城市的实际情况大相近庭。

读完的朋友你们自己比较一下,哪一篇才是给人看的,下面我再来分析一下为什么我敢说那篇文章是翻译机翻译的:

让我们来看第一句话翻译的区别:
原文是:Some time ago, Bence Bakonyi accepted an invitation to an artist’s residency in Shanghai.
那个人的翻译是:前不久,Bence Bakonyi接受了邀请到艺术家在上海的居留权。
有人能看懂吗??反正我看不懂。
硬要猜,我看是想说有个叫Bence Bakonyi的人受上海的邀请,让其拥有长期居住在那里的权力。这哪儿跟哪儿啊...

这是我对第一句话的翻译:Bence Bakonyi曾接受过一位上海艺术家的邀请去家中做客。

一看就明白水平的差距了,前者意思完全表达错误,我甚至怀疑是翻译机所为。因为residency根据文章的语境,在这里应该解释为“住所”,而不是这个单词的另一个意思“居留权”。翻译机是不看文章语境的,它只会直译,而这样的情况在那篇所谓的原创文章里比比皆是!被人说成是抄袭这样一篇完全看不懂的狗屁文章,让我这个在国外生活工作了10年的设计师情何以堪!希望这段分析能让昨天那位义愤填膺的朋友看到其中的原委,再来问问自己,是我抄袭?还是对方用个翻译机侮辱了你的智商!?两篇几乎可以说是用“不同语言”写出来的文章怎么在你看来就成了“一模一样”了呢?居然还能让你为翻译机来向我“维权”?傻不傻啊?

原创翻译让国内的朋友们可以更好的了解国外的资讯,难免大家翻译的原文是同一篇,但非要说后来翻译的人就是抄袭第一个翻译的人,这肯定不妥。另外,那些利用翻译机来做假原创的号挺可恶,发一些连中国人看不懂的文章来欺骗粉丝,尤其是那些不明真相的吃瓜群众。你好歹翻译机翻译好了自己也读一遍啊,改写成让人看得懂的文章才是啊。


Ai 分析中……

暂无用户创作记录!~

记录用户以此项目图片为灵感使用Ai进行二次创作。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序赞号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