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微信:VINCENTIB,获取更多室内设计资料!

公众号:文森特室内资料库


建筑事务所 兼建筑
地址 草厂北巷,北京市,中国
类别 商店
主创建筑师 陈培新
设计团队 陈培新,常哲
建筑面积 140平方米
项目年份 2018
摄影师 金伟琦, 陈培新
业主 犀牛会
家具顾问 陈文杰


项目位于草厂北巷,毗邻钟鼓楼。改造前,这里是一家即将被弃用的胡同民宿,拥有7间客房,每个房间风格各异,庭院略显嘈杂。在改造预算十分有限的条件下,建筑师提出”微介入”的策略,尝试用较小动作,较低成本的建造,实现四合院的更新。


改造中,只拆除较为破败狭小的东屋、南北房的两道隔断墙及卫生间。置入三个方盒子,一个加于院中,作为茶室;另两个融入南北两房,作为开放办公室与多功能室。其余三个房间,厨房及两个客房基本保留原有格局:一个客房改为小茶室兼会客室,另一个客房作为员工休息室而整体保留。


茶室设计的思路源于对场地中“时间”的思考。建筑师有意在这里连接杏树、茶室与太阳,探讨“时间”在这个场地中所带来的变化。树与茶室相距6米,树冠半径正好在5-6米之间,树高13米。太阳一天的移动使院中的树影随之而变:午后树影开始进入茶室圆窗,并在茶桌上产生粼粼波光,暗调的茶室也由于光线的进入而产生特别的仪式感,在光影游走中,于3-4点之间达到高潮。


收藏这幅画! 茶室与树一天的光影关系分析图 茶室与树一天的光影关系分析图




圆形窗的设置,是对茶室空间虚与实的思考,即充当一个光线的收纳器,也是对视线的引导,在透与不透之间,增加院子的空间层次。由外而内,茶室是院中对景;由内而外,茶室是沟通人与自然的媒介。


新建茶室使用了钢结构,结构构件外露,强调空间中的线条关系,与原建筑的木结构相呼应。露台栏杆被缩小了高度,让饮茶者入座后,隐匿于山墙之下,融于环境之中。双层茶空间不仅加深了与杏树的对话,创造了不同的喝茶体验,还可在露台上远眺钟鼓楼,在空间上与城市产生连接。


庭院青砖立砌,沿东西向排布,内部错落嵌入条形混凝土,线性的节奏让狭小的庭院稍显舒展。青砖与青石延续了新加的灰色调元素,只留出茶室正面的白墙,以接收杏树的光影。南北房内部屋顶保留了原有的材质,新旧之间通过槽铝分割开来,一条延续的线条分出上下、新旧的质感。


_10A2790-Pano.jpg

00001.jpg

0011.jpg

001.jpg

002.jpg

003.jpg

004.jpg

005.jpg

006.jpg

007.jpg

008.jpg

010.jpg

011.jpg

012.jpg

013.jpg

014.jpg

015.jpg

茶室爆炸轴测图_Tea_house_explosion_axonometric_mapping__©兼建筑.jpg

茶室内下午光影变化_©陈培新_The_changes_of_light_and_shadow_in_the_tea_house_in_the_afternoon_©Chen_Peixin.jpg

茶室与树一天的光影关系分析图_The_shadow_diagram_between_the_tea_house_and_the_tree_in_a_day_.jpg

场地位置关系图__Spatial_Diagram_of_the_site_and_the_Bell_and_Drum_Tower_.jpg

剖透视图,Section_view_.jpg

设计生成_Design_generation_.jpg

屋顶平面图,Roof_plan_.jpg

总图,Site_plan_.jpg

添加微信与关注公众号,每天赠送一份精美图集.jpg

北京草厂北巷茶院兼建筑.rar
40.18 MB,下载次数:35

Ai 分析中……

暂无用户创作记录!~

记录用户以此项目图片为灵感使用Ai进行二次创作。

大广通2019-10-15 08:19:01
很有参考价值的资料,不错收下了!
 ^.^2020-7-9 17:48:16
我以前看帖基本不回帖,后来我发现,这样不但会花掉我的金币,而且不厚道。于是我把这段文字保存在记事本里,每看一个帖子,就复制上去,以表达我对楼主的谢意,把帖子顶起来,顺便帮自己挣点金钱。学习中,谢谢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序赞号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