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1066621071a 于 2019-5-28 23:23 编辑
任何事情都有一个奇点存在,当这个奇点崩塌,上游的东西都将改变,例如目前很多项目类型都以酒店那套汇报方案为标准。但从来没有想过其深层结构为陈述性结构,若我们的设计思维变化后,其奠定的基础将大部分被取代。试图了解一些深层东西,总比感慨未来失业问题来的实在。 从事设计的第八年感悟,对设计的潜在能力的挖掘在于不断拓展边界,光是一个“室内设计”的圆是无法滚动起来的,需要不断增加更多的圆,然后彼此促进。这时定义也变了,我们做的不仅是室内,更是服务。(反思对服务的理解)
从感官到逻辑,逃不掉的趋势与回不去的底层。
任何设计都应该依附在品牌定位的分析导向上,目前的室内设计多是处在制造阶段,然后用一些甲方不懂,自己也说不明白的形容词汇来作为好坏的评判标准。是时候该停下来想想设计的目的是什么了?形体颜色等如果不符合品牌的分析导出,那是不是一种自嗨呢?这是一个问题。
设计师习惯用那个无法准确描述的、上帝视角的审美标准,来强迫客户接受一些东西,从而形成室内行业的强大壁垒,但同时也形成了一个强大的自我遮蔽屏障。越是强调专业性的行业越需要开放自己,打破禁锢。“专业性”是个值得琢磨的词。
纵观整个设计行业的发展,对设计师的要求代偿,一直在飙升,同时甲乙方关系也将慢慢瓦解,在未来多数设计师再想把一个项目做成功,而不只是简单的做一个壳,将变得非常难。所以提前储备相对知识十分有必要,每个人都会面临新的成长与挑战。如今已不是会画效果图和出出方案就能形成核心竞争力的时代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