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从无到有的过程就如同万物生长一般,需要适宜的环境来滋养和呵护。对于那些久居城市钢筋水泥森林中的艺术创造者来说,觅一处可以望得见山,看得见水,并能为创作带来灵感源泉的秘境,是他们理想中的艺术乌托邦。

迎着海口的风,有座见山望水的艺术家工作室-3.jpg

海口,椰树、阳光伴着徐徐海风,南国风光赋予了这座琼州名城“南海明珠”的美誉,大自然的慷慨馈赠造就了这座城市得天独厚的海岛气质,同时也为艺术创作者营造出一个舒缓身心和培育灵感的“创作温室”。

迎着海口的风,有座见山望水的艺术家工作室-4.jpg

一座囊括舒适的创作环境、静谧的会客空间以及丰富的休闲娱乐功能的艺术工作室,则是孕育创作灵感的最佳温床。

迎着海口的风,有座见山望水的艺术家工作室-5.jpg

迎着海口的风,有座见山望水的艺术家工作室-6.jpg

这是一个充满流动阳光的艺术空间。通过水汀石阶步入整座建築,分隔内外的不是厚重的墙壁而是横贯书画厅的玻璃幕,能够将棕榈树的绿色和海口的日出日落映入厅内。

迎着海口的风,有座见山望水的艺术家工作室-7.jpg

迎着海口的风,有座见山望水的艺术家工作室-8.jpg

除了浑然一体的书画长案和宛如雕塑般的木椅,没有一分过度的布置,配以简约明快的空间线条和大理石材质的素雅本色,“天然去雕饰”的設計理念让建築内外的界线变得模糊,但又为身处其中的艺术家提供了思考创作所必须的静谧。

迎着海口的风,有座见山望水的艺术家工作室-9.jpg

迎着海口的风,有座见山望水的艺术家工作室-10.jpg

以方形采光井为中轴线,与书画厅对望的是会客廳,两者的对称布置蕴含着东方美學对空间的构建,功能的相互呼应也彰显出“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的高雅遗风。在这里,古典与现代的美相互映照、相互融合。

迎着海口的风,有座见山望水的艺术家工作室-11.jpg

迎着海口的风,有座见山望水的艺术家工作室-12.jpg

外围的玻璃幕以及内部的大量玻璃材质运用,在勾勒出各个区域结构和线条的同时,保留了空间的整体感,让人目之所致尽是协调与统一之美。客廳墙壁用原始岩石肌理更突显了艺术家对自然对原始的渴望。

迎着海口的风,有座见山望水的艺术家工作室-13.jpg

迎着海口的风,有座见山望水的艺术家工作室-14.jpg

原石材质特有的密实和质朴,天然给人以宁静、平和的直观感受,无论是与艺术同仁高谈阔论亦或是知己好友小聚畅聊,在这样的空间中总会让时间走得很慢。

迎着海口的风,有座见山望水的艺术家工作室-15.jpg

场景空间无处不在的自然光,让这座建築同时具备了现代、极简、舒适的特点。艺术生活也在其中找到了灵感与平衡点。楼梯的設計有透视效果及平衡作用,使用玻璃及石材的搭配既符合视野的需要,又满足艺术家的预期。

迎着海口的风,有座见山望水的艺术家工作室-16.jpg

迎着海口的风,有座见山望水的艺术家工作室-17.jpg

迎着海口的风,有座见山望水的艺术家工作室-18.jpg

迎着海口的风,有座见山望水的艺术家工作室-19.jpg

茶室与书画厅构成了相互贯通的空间格局,阐述了“茶通六艺”的中式哲学。通过石与木的相互衔接,仿佛将空间也进行了理性和感性的切割。场景空间的中式家俱与窗外的草色春光阻隔了外界的尘嚣,在此静心品茗一盏,给心灵以慰藉。

迎着海口的风,有座见山望水的艺术家工作室-20.jpg

迎着海口的风,有座见山望水的艺术家工作室-21.jpg

迎着海口的风,有座见山望水的艺术家工作室-22.jpg

二层工作区域则通过动线的简单重构,分立出工作、展示和休憩三个独立的功能空间。工作区没有过多纷繁复杂的软装设计,却通过采光井巧妙地镜框式設計,将窗外的景色凝入“画境”,画面随着四季轮回、昏昼更替而变化,折射出的自然之美既是空间中的一抹点睛之笔,也是艺术家“師法自然”的灵感源泉。

三面环绕的采光庭院最大限度地将外界景致引入场景空间,打破了原本场景空间空间的局限感。身处其中,功能各异的休闲区域让所有娱乐需求都得到满足,同时从未阻隔你与美妙的自然风光亲密接触的机会。

迎着海口的风,有座见山望水的艺术家工作室-23.jpg

迎着海口的风,有座见山望水的艺术家工作室-24.jpg

迎着海口的风,有座见山望水的艺术家工作室-25.jpg

展示与休憩区则更注重功能性的需要,私密和宁静的空间布局和软装设计風格,能够让艺术家在其中细细审视自己的每一件作品,同时也能在此舒展身心,让劳与逸在这方寸之间随意切换。

迎着海口的风,有座见山望水的艺术家工作室-26.jpg

迎着海口的风,有座见山望水的艺术家工作室-27.jpg

无论观感还是触感,房屋内外都同样雅致,这是一栋极彰显情感的艺术工作室,温暖的材质与冷色的家俱形成鲜明的对比。休息区内,巨大的玻璃窗与细腻的黑木材形成强烈反差,大大提升的区域的亮度和空间感。

迎着海口的风,有座见山望水的艺术家工作室-28.jpg

迎着海口的风,有座见山望水的艺术家工作室-29.jpg

盥洗空间,圆形与依次排列的木条结合,也是設計師对不同几何元素综合运用的思索与考量。

迎着海口的风,有座见山望水的艺术家工作室-30.jpg

迎着海口的风,有座见山望水的艺术家工作室-31.jpg

迎着海口的风,有座见山望水的艺术家工作室-32.jpg

全心工作之余更要纵情享受生活,负一层着力打造摩登现代的休闲娱乐区域,大量火山石、花岗岩和原木材质的运用,彰显了建築本身的品位与格调,也为艺术家提供了享受生活,品位人生的绝佳场所。

迎着海口的风,有座见山望水的艺术家工作室-33.jpg

迎着海口的风,有座见山望水的艺术家工作室-34.jpg

迎着海口的风,有座见山望水的艺术家工作室-35.jpg

地下一层阳光温馨的庭院与冷峻的灰色墙面形成对撞的反差美,平行排列的木质饰面也讲述了空间中的线条美,在空间中你会发现很多细节和惊喜。对于不走寻常路的艺术家和設計師来说,这是一次变革,对每一方都充满了意义和价值。

迎着海口的风,有座见山望水的艺术家工作室-36.jpg

迎着海口的风,有座见山望水的艺术家工作室-37.jpg

迎着海口的风,有座见山望水的艺术家工作室-38.jpg

酒架与吧台的贯通式設計,黑色隔板与黑色墙壁搭配出吧台的展架形体,一瓶瓶美酒依次放置,产生重复的序列美感,让人产生想要享受美酒佳肴的冲动。

平面图



迎着海口的风,有座见山望水的艺术家工作室-39.jpg

1F 平面图

迎着海口的风,有座见山望水的艺术家工作室-40.jpg

2F平面图

迎着海口的风,有座见山望水的艺术家工作室-41.jpg

B1平面图

项目名称 | 长影环球100宝龙城艺术家社区工作室

甲方机构 | 宝龙地产

项目地点 | 中国 海口

项目面积 | 312平方米

硬装設計 | WAVE澜舍設計

软装方案設計 | WAVE澜舍設計

設計时间 | 2019年

設計总监 | 马永刚

設計团队 | 葛诚云、蔺杰如、张一彪、李冰莹

甲方設計 | 吴亮

摄 影 | 陈彦铭

END
Ai 分析中……

暂无用户创作记录!~

记录用户以此项目图片为灵感使用Ai进行二次创作。

暂时没有评论,你回一个呗!~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序赞号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