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文化新地标——四川大剧院設計解析-1.jpg
四川大剧院效果图



32年前,锦城艺术宫在天府广场落成,四川人有了属于自己的文化地标。32年后,四川大剧院拉开大幕,成为四川文化新地标。8月8日,四川大剧院成功进行首场商業试演。9月,四川大剧院将正式投入使用,届时意大利原版歌剧《图兰朵》将成大剧院开幕大戏。
成都文化新地标——四川大剧院設計解析-2.jpg
四川大剧院效果图


成都文化新地标——四川大剧院設計解析-3.jpg
四川大剧院效果图



四川大剧院作为四川文化新地标,工程按鲁班奖标准設計施工,建築质量、設計風格和施工工艺实现了绝对的高水平和高标准。蜀风汉韵的設計風格与天府广场文化建築坐标群相互呼应、与拥有32年历史的锦城艺术宫一脉相承、与四川传统文化底蕴深度契合。大剧院以深厚的文化内蕴和高度的使命感与成都市博物馆、四川省图书馆等周边建築一起融汇形成成都文化CBD。

四川大剧院背后的設計细节

以下图文资料来自中国建築西南設計研究院
成都文化新地标——四川大剧院設計解析-4.jpg
四川大剧院实景图


成都文化新地标——四川大剧院設計解析-5.jpg
四川大剧院实景图



四川大剧院位于成都市中心天府广场东侧,用地南侧临蜀都大道,西侧临人民中路,东侧临东华门街,用地面积11198.27平方米。
成都文化新地标——四川大剧院設計解析-6.jpg

天府广场周边汇聚了四川省科技馆、图书馆、美术馆、成都市博物馆等文化建築。
成都文化新地标——四川大剧院設計解析-7.jpg

成都文化新地标——四川大剧院設計解析-8.jpg

四川大剧院由1600座特大型甲級剧场一个,450座多功能小型剧场一个,多功能厅,电影院及文化配套用房、演员用房、办公用房、地下车库及附属用房组成。在演出功能上,可满足歌舞剧、话剧、戏曲、音乐会等多种类型表演的需求。
成都文化新地标——四川大剧院設計解析-9.jpg

設計特点

完整的城市界面

以城市中轴线对称展开,强调大剧院与图书馆相互协调对应,形成完整城市空间。
成都文化新地标——四川大剧院設計解析-10.jpg

历史建築精髓

大剧院从传统建築造型中吸取养分,提炼出缓坡屋顶、深挑檐、大面积实墙面等传统建築元素,以印篆体书写“四川大剧院”构成建築立面的核心要素,彰显剧院建築特有的文化内涵与灵动气息。
成都文化新地标——四川大剧院設計解析-11.jpg



成都文化新地标——四川大剧院設計解析-12.jpg

成都文化新地标——四川大剧院設計解析-13.jpg

新旧建築传承

将原锦城艺术宫外墙面由江碧波教授创作的中国舞蹈历史金丝雕刻壁画巧妙的融入到四川大剧院的設計中,文化底蕴得以提升。
成都文化新地标——四川大剧院設計解析-14.jpg

成都文化新地标——四川大剧院設計解析-15.jpg



成都文化新地标——四川大剧院設計解析-16.jpg

开放的公共空间

設計将底层1000平方米的面积架空,形成7m净高的开放式城市公共空间。既解决了大剧院的人流疏散问题,又成为剧院文化氛围的室外延伸。
成都文化新地标——四川大剧院設計解析-17.jpg



成都文化新地标——四川大剧院設計解析-18.jpg

剧场設計
成都文化新地标——四川大剧院設計解析-19.jpg

四川大剧院由1600座特大型甲等剧场,450座小型甲等多功能剧场,300座多功能厅和900座乙級中型电影院组成。在功能上,可满足歌舞剧、话剧、戏曲、音乐等多种类型表演的需求。

国内首创 大小剧场的重叠设置

为满足综合剧场功能,受用地限制,設計采用大小剧场叠加的处理手法,将小剧场设在大剧院上。此設計措施给结构带来了挑战,形成大跨度、错层、转换、钢-砼混合结构等多重复杂的特点,池座两侧承重斜梁跨度达31.5m,屋顶采用空间斜向单层钢网壳,其悬挑长度达17.4m;上述特点在国内尚属首例。

并且,設計通过与声学顾问的紧密配合,采取浮筑楼板、墙面和弹性吊顶等方法合理的解决大小剧场相互声音振动干扰的问题。四川大剧院的成功設計将会给大小剧场重叠修建综合性大剧院提供良好的借鉴。
成都文化新地标——四川大剧院設計解析-20.jpg

综合性的剧场运营設計

大剧院投资巨大,日常的运营维护成本较高,为了保障剧院的长期良性发展,充分挖掘文化资源,利用区位优势,設計将四川大剧院打造成为大众服务的综合文化平台。

利用地下空间,负一层设影剧院,多功能厅和书吧,多功能厅可兼电影,实验话剧,服装秀,报告厅等功能。一层台仓周围设文化创意屋,乐器展销,图书音像动漫展销。剧场休息厅和夹层,与室外20M处休息平台相连接,設計为咖啡吧和剧场文化沙龙,为观众提供舒适的候场场所,并打造为高端文化交流平台。
成都文化新地标——四川大剧院設計解析-21.jpg

项目設計单位:中国建築西南設計研究院
项目設計总负责人:郑勇 孙浩

项目主要設計人员:刘作卓,刘宜丰,周世鹏,李建明,熊雪,耿创,李成龙,谢明典,顾艳艳,蒋海波,冉翊,刘卫,丁新东,邓洪,熊小军,郭平,董彪,殷兵利,王晓科

没搜索到文物库相关内容

暂无用户创作记录!~

记录用户以此项目图片为灵感使用Ai进行二次创作。

暂时没有评论,你回一个呗!~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序赞号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