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途夭折的理想之城
昌迪加尔是从平地兴建起来的城市,将第一世界的先进技术和第三世界的古老农业文明结合起来,融入到建築設計之中。
昌迪是为“力量之神”,加尔则为“碉堡”之意。
这里被称为是印度最干净、最整齐,也是唯一有规划的城市,是一座印度的理想之城,然而后续的不断发展也让这座城市充满了矛盾与冲突。
1947年印巴分治后,原旁遮普省被一分为二,昌迪加尔在印度第一位总理尼赫鲁的大力支持下诞生,成为印度独立自主的新城市符号。
对于城市的规划,尼赫鲁的第一人选是亚伯·梅亚(Albert Mayer),他与副手马太·诺维斯基(Matthew Nowicki)在1949年完成了最初的规划設計方案,却因1950年副手的意外离世而请辞。
随后在印度代表们的推荐下,柯布西耶接手了昌迪加尔,他保留了梅亚設計的主要想法,修改了一些部分,
将基地的不同地块划分成网格,高耸的玻璃摩天大楼也被各种雕塑作品取代。
昌迪加尔的設計,对于柯布是一场巨大的建築冒险。当一切都在稳步进行的时候,政府却推翻了柯布西耶的一系列建造计划,于是他“背叛”了自己的队伍,大面积修改了原有的规划設計,只因为他认为“这座城市不该被看见”。
当时的环境下,炎热的气候,热带的雨季,紧张的经费,当地工人对于现代技术的生疏以及东西方观念的差异,都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所幸柯布西耶不负众望,被称为“功能主义之父”的他结合了古典建築和印度本土設計,
用混凝土创造了一座空气流通、井然有序的当代城市,在喜马拉雅山南麓的平原上熠熠生辉。
被归类为毕加索式的雕塑“张开的手”,是柯布西耶送予昌迪加尔的礼物。它置于桅杆之上,屹立在政治中心建築群的空地上,高达14米,重达50吨却仍可以灵活地随风转动。
由11个连续的拱壳组成的屋顶,长100多米,深达1.4米的混凝土顶棚几乎全面覆盖了这座建築的立面,纷繁的红色、黄色与绿色让最高法院成了政治中心建築群中最亮眼的存在。
一面面穿洞的幕墙别具一格,使得建築立面开敞通透,达到了自然通风的效果,也蕴含了法院建築公开透明的寓意。
■ 秘书处Secretariat Building
长254米,高42米的秘书处是建築群中最大的大楼,
开放的建築表面是天然通风的隔热屏,外表统一规整,为了遮阳而运用的深悬处和壁凹处十分独特。
秘书处大楼一侧以非常精细的‘砖形鞋底’設計为基础,刺穿的小正方形窗户,各种投影,凹槽,环流元素在这里得以实现,呈现出多层次的空间。
议会大厦一侧形成巨大的“伞”状结构,
突出的抛物面在顶部形成弯曲的弧线条,将原本的方形建築变得独具特色,一旁的水池为建築起到了很好的降温作用。
由柯布西耶主导設計的最高法院Haute Cour、秘书处Secretariat Building和议会大厦Vidhan Sabha组成了“政府广场”,在最顶端的1区坐落着,成为城市智慧的象征。
昌迪加尔的规划尽管理想,却仍有很多不足,街廓太大,道路太长,出行不便等等,随着时代的演变,饱含希望的建築理想终究沦为了一个孤立个案,但其建築風格却仍在影响鼓舞着全球的建築師们。
鸣谢
建築設計:勒·柯布西耶
视频策划:DAT影视
虚拟现实技术:黑瓯科技
摄影:Laurian Ghinitoiu、Brian Pagnotta、Carolyn O’Donnell、Dietrich Burgmair/Alamy
音乐:LIMO Recording Studio
本项目有360°VR全景和视频,欢迎前往小程序“美璟世界”深度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