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美国人,随妻子隐居日本乡下17年,做出了全国最抢手的东西
一个美国人,随妻子隐居日本乡下17年,做出了全国最抢手的东西-1.jpg

美国人Peter Ivy 17年前来到日本,
隐居在与世隔绝的富山县乡下,

经营着一间只有八个人的手工玻璃工坊。
一个美国人,随妻子隐居日本乡下17年,做出了全国最抢手的东西-2.jpg

一个美国人,随妻子隐居日本乡下17年,做出了全国最抢手的东西-3.jpg

一个美国人,随妻子隐居日本乡下17年,做出了全国最抢手的东西-4.jpg

他的玻璃器皿兼具了日式柔美,
和美国工业风的硬朗,
在众多玻璃职人当中自成一派,
使他成为了最抢手的日本职人之一,

一笔订单甚至要等两年!
他自己盖房子、造熔炉,
工作室里没有一盏灯,
过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
“玻璃是最透明虚无的材质,
大多数时候,你甚至无法察觉它的存在。
但它又是最潜力无限的,

你无法想象它能变成什么形状。”
一个美国人,随妻子隐居日本乡下17年,做出了全国最抢手的东西-5.jpg

一条摄制组在富山见到了Peter,
他的房子毗邻着寺庙,
旁边一座山拔地而起。
这里安静得听不到什么多余的声音,
除了蝉鸣鸟叫、一条小溪的潺潺流水声,
剩下的就是火钳与玻璃滋啦滋啦的碰撞。
自述 Peter Ivy 编辑 谭伊白
一个美国人,随妻子隐居日本乡下17年,做出了全国最抢手的东西-6.jpg

一个美国人,随妻子隐居日本乡下17年,做出了全国最抢手的东西-7.jpg

我叫彼得·艾维(Peter Ivy),来自美国德克萨斯州,现在是一名生活在日本的玻璃匠人。

我从小到大就是个普通的孩子,高中快毕业的时候,本没想过要去继续上大学的,于是开始在一家汽车零售空间工作,还做过木匠,前前后后尝试了很多需要自己动手的工作。

我意识自己非常喜欢这种工作内容——我喜欢动手;我喜欢和别人一起工作;还讨厌一成不变的内容,喜欢不停创新。
一个美国人,随妻子隐居日本乡下17年,做出了全国最抢手的东西-8.jpg

于是我决定回到校园,那时应该是1989年,我辞掉了工作,拿着曾祖父给我留的一千美元,用这笔钱作为旁听生在RISD(罗德岛設計学院)选了一门课。

我一时兴起选择了玻璃,就想试试而已。然后,我立马就被迷住了。
一个美国人,随妻子隐居日本乡下17年,做出了全国最抢手的东西-9.jpg

一个美国人,随妻子隐居日本乡下17年,做出了全国最抢手的东西-10.jpg

玻璃本身作为一种富有表现力的材料,它是最接近透明虚无的。除非这片窗户很脏,要不然大多数时候你甚至注意不到它的存在。所以它不仅是建築中的隐秘伴侣,也是我们最熟悉的角色。

当我在學校的时候,我更专注于用玻璃进行艺术创作。但当我来到日本,有一种东西是我在美国作为一个玻璃制造者的时候没有的,那就是功能性容器的使用。

我第一次意识到这一点时是在我成为了“家庭煮夫”的时候,当时我和前妻结婚后,为了她更好的工作机会,有一年多的时间我没工作,在住宅空间煮饭、带孩子,我就想做些罐子来装意大利面啊燕麦片、面粉等等。
一个美国人,随妻子隐居日本乡下17年,做出了全国最抢手的东西-11.jpg

一个美国人,随妻子隐居日本乡下17年,做出了全国最抢手的东西-12.jpg

所以在我开始使用它们之后,我看到了玻璃是如何融入我的日常生活的,以及艺术作品为何做不到这一点。玻璃作为艺术品,它们占据了一种不同的心理空间。

但玻璃作为器皿,是你每天触摸的东西,这是一种互动的审美体验。虽然我的架子上放了一些高脚杯或是五颜六色的器皿,但通常当我想喝一杯威士忌、一杯水或茶时,总会拿起某个最简单的杯子。

所以这时我便真正转移了我的重心,用玻璃进行生活用品的创作。
一个美国人,随妻子隐居日本乡下17年,做出了全国最抢手的东西-13.jpg

最浪漫的点子

我众多作品中辨识度最高的可能是肥皂泡容器,那是我在1995年做的,也可能是我最不切实际的一件作品。但无论任何人、什么年纪、来自何地,都会对它产生惊讶。

当时我一时兴起,想去寻找其他像玻璃一样有着能激发我兴趣的材料,最能引起我共鸣的便是肥皂泡。

因为同样是可以吹制,而且视觉上二者是类似的,玻璃就像一种不存在的材料,而肥皂泡几乎也一样,是一种稍纵即逝的东西。
一个美国人,随妻子隐居日本乡下17年,做出了全国最抢手的东西-14.jpg

一个美国人,随妻子隐居日本乡下17年,做出了全国最抢手的东西-15.jpg

我就想来做一个保存肥皂泡的罐子,最长试过能保存几周吧。虽然它的外观没有什么独特之处,但让它静静地安置在那里,并得到呵护就是一种很有趣的反差,就是一个浪漫的点子而已。
一个美国人,随妻子隐居日本乡下17年,做出了全国最抢手的东西-16.jpg

我的作品知名度最高的大多数是和金属丝结合的器皿。
一个美国人,随妻子隐居日本乡下17年,做出了全国最抢手的东西-17.jpg

一个美国人,随妻子隐居日本乡下17年,做出了全国最抢手的东西-18.jpg

一个美国人,随妻子隐居日本乡下17年,做出了全国最抢手的东西-19.jpg

比如咖啡壶,米罐,大胶囊灯。

我很喜欢玻璃与其他材料结合的感觉,有种刚柔并济的美感,至少在日本还没人做过这类玻璃作品,所以它们是我辨识度最高、最受欢迎的,真正使我的作品在日本自成一派。
一个美国人,随妻子隐居日本乡下17年,做出了全国最抢手的东西-20.jpg

我的玻璃颜色都不是很明亮的,反而带着点蓝黑色。相比透亮的感觉,这是我更喜欢的一种内敛的颜色。

为了环保,玻璃的原材料我用的是回收的白炽灯管粉末。


一个美国人,随妻子隐居日本乡下17年,做出了全国最抢手的东西-21.jpg




吹玻璃就像跳舞



我的工作室名字叫“流动实验室”,因为吹玻璃的过程就像跳舞一样,一切都是流动的,时机和节奏感最重要。

现在加上我工坊一共有八个人,一般做玻璃需要两人配合,搭档之间不需要说太多话,习惯了,顺手了,频率自然就对了。如果等太长时间,玻璃就会破。你的搭档也必须明白这个道理,统一步调。


一个美国人,随妻子隐居日本乡下17年,做出了全国最抢手的东西-22.jpg

叫他们学徒我有点难为情,因为我自身也没有師父,他们不仅仅是学徒,他们是我的团队。

我在教玻璃吹制的时候,不会逼迫他们用我的方式去理解,与其说是严厉,我更应该是不插手,任其发展。


一个美国人,随妻子隐居日本乡下17年,做出了全国最抢手的东西-23.jpg

我不是居高临下地在做老師,我会走到他们身边看看他们做了什么,或者从远处默默观察。很多时候他们甚至不知道我在看他们,我会在脑子里记下来,也会记下他们的性格。




一个美国人,随妻子隐居日本乡下17年,做出了全国最抢手的东西-24.jpg




一个美国人的日本生活

我来日本已经17年了。我记得第一次来日本是应邀参加一个艺术展,当时并没有想过要在这个毫不熟悉的地方留下来。

在展览之后,我做了另一个项目,也在那时候认识了我的前妻真希子。


一个美国人,随妻子隐居日本乡下17年,做出了全国最抢手的东西-25.jpg

于是我搬来了日本,最初在爱知县的教育大学当了五年的教授。生活上真的是挺难的!我来的时候一句日语也不会说,在學校开会我就坐在那里闭上眼睛听日语,我听不懂,但是我想熟悉这个声音。

作为一个生活在日本的外国人,我本就有许多的不适应。比如刚搬来富山的时候,周围老年人又比较多,大家看我就像看异类一样。
一个美国人,随妻子隐居日本乡下17年,做出了全国最抢手的东西-26.jpg

但我非常喜欢日本这种乡村的生活。富山是一个依山傍水的城市,风景很好,这里常年多云,天气并不是那么好,但是晴天因此更加珍贵,天气晴朗的时候你会觉得这里真的是太棒了。


一个美国人,随妻子隐居日本乡下17年,做出了全国最抢手的东西-27.jpg

一个美国人,随妻子隐居日本乡下17年,做出了全国最抢手的东西-28.jpg

这里有很多二战后建造的老房子,很多都无人居住且年久失修。日本有意思的是,这种房子放着很费钱,房东需要养护,而且因为回收条例很严格,房子拆掉再拿去扔要花很大一笔钱。所以我才得以用很便宜的价格买下这栋老房,就花了一万美金(约六万人民币)。
一个美国人,随妻子隐居日本乡下17年,做出了全国最抢手的东西-29.jpg

现在它还是半完成品,我一直在不停地对它进行再改造。场景空间設計都是我自己来,大概画了40多个不同的楼层平面图。

房子里没有一盏灯,因为如果有日光灯,反射在玻璃上会对制作过程有影响。所以我们都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天黑了就不工作了。
一个美国人,随妻子隐居日本乡下17年,做出了全国最抢手的东西-30.jpg

现在我和前妻已经分居了,但她就住在这条街的另一头。孩子们大部分时间和她住在一起,但我每个工作日早上会去给他们做早餐,一个星期也有三个晚上去负责做晚餐。

基本上做饭这活儿我包揽了一大半,这是一个平衡。世事不易,但是现在我们找了适合彼此的方法。


一个美国人,随妻子隐居日本乡下17年,做出了全国最抢手的东西-31.jpg
女友琴里和女儿Momo



下午放学后孩子们会来我这里,我们要么一块读读书,要么陪他们做做手工。

现在我和女友琴里住在一块儿,她和孩子们的关系非常好。孩子们很喜欢她,经常想去做点什么事的时候他们都问,琴里也来吗?他们也想和她一块消磨時光。

我们90%的工作都是由琴里负责的,她把一切都照顾得井井有条,并且我非常感谢琴里能理解这个情况,理解我和真希子之间维持的这种平衡。


一个美国人,随妻子隐居日本乡下17年,做出了全国最抢手的东西-32.jpg

这种相处模式我相信是非同寻常的,特别是在传统的日本,可能会有些人不能接受。但我们正在尽我们最大的可能找到平衡,尤其是对孩子们来说,我希望他们能感受到足够的父母的爱。
一个美国人,随妻子隐居日本乡下17年,做出了全国最抢手的东西-33.jpg

一个美国人,随妻子隐居日本乡下17年,做出了全国最抢手的东西-34.jpg

平衡事业、生活和孩子是最难的,做玻璃也的确很难赚钱。因为熔炉一旦点着,一天24小时都得开着,一直在烧钱但却用不上。

最无能为力的是,人们下了订单,而我的速度不够快,我跟不上,有时候不得不得让客人等上两年。
一个美国人,随妻子隐居日本乡下17年,做出了全国最抢手的东西-35.jpg

我从工厂的生产方式跳出来自己开工坊,就是因为于我而言,做东西从来不是说我一定要去表达什么想法,我更乐于去挖掘材料本身的闪光点和特性,努力地让它物尽其用。


一个美国人,随妻子隐居日本乡下17年,做出了全国最抢手的东西-36.jpg

一个美国人,随妻子隐居日本乡下17年,做出了全国最抢手的东西-37.jpg

每个人与杯子的互动并不是在你买下杯子的一瞬间就停止了,而是每当你拿起杯子喝完最后一口水或一口茶时,都会不自觉地去观察杯壁内部、去欣赏。

不停地循环这一系列的动作,让美好的器皿在你的生活里闪光。
这也是我作为一个玻璃匠人最想达成的事,玻璃是我将耗尽一生去挑战的东西。
部分图片素材:Kentaro Kase
Ai 分析中……

暂无用户创作记录!~

记录用户以此项目图片为灵感使用Ai进行二次创作。

暂时没有评论,你回一个呗!~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序赞号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