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时4个月修缮

上海热门地标武康大楼终于“卸妆”了






今年5月,武康大楼被支架围起,迎来了近10年最大规模的修缮。

这栋令所有人期待的地标建築,不光对上海人意义非凡,同时身兼诸多荣耀。

它是上海最早的外廊式公寓建築之一,与宋庆龄故居隔街遥望,也是世界上仅存的3栋船型建築之一,称得上1张“上海名片”。






作为海派文化的重要地标,武康大楼出镜过许多电影中,加上许多名人曾居住过,堪称见证一代人的历史。

电影《色戒》中,王佳芝放走了易先生后,她拦了一辆黄包车说“走,去福开森路”。

福开森路正是那时武康路的名字,武康大楼就处在这条路上。




电影《喜欢你》中,金城武和周冬雨看日落的名场面,也是在武康大楼内拍摄的。

今年的电影《上海堡垒》中,这座上海颜值担当甚至被外星人盯上了……




最近,95岁的高龄的它又开始刷屏朋友圈,经过4个月的修缮,它变得更美了。

外立面修缮前

外立面修缮后

01

“看起来像没修过,就成功了”

前两天,武康大楼外立面脚手架已经拆除,重现了往昔的“盛世美颜”。

大楼从外立面的色泽、纹理都遵循着老建築进行做旧,不仔细看,根本分辨不出前后的差距。

怪不得负责维修的总設計師说“就是要看起来像没修过,才算成功了”。

虽然看上去变化不大,但在细节上,它的修复可谓费尽心机。

首先是对楼立面进行了彻底的改造,原先的雨棚、晾衣架统统不见了,空调机架也进行了“收拾”,杂乱的外立面变得清爽干净多了。

在内部的修缮上,設計方参考大量的历史照片,还仔细研究了大楼建築的原材料,诸多细节都是神复原。

如走廊墙面,就是拨开了原先墙壁的3、4层涂层颜料,最后才敲定使用偏深的湖绿色。



还有大楼露台的水池屋顶和墙面使用的泰山面砖,是几十年前大楼初建时用的砖料。




为了让大楼沿街景观看起来更优雅,設計師改建了顶层空间,走廊和阳台都设置了晒衣杆。

露台上原本裸露的水泥地铺上了红砖,大楼居民们有了更好的休息场所。

阳台修缮前

阳台修缮后

02

小店汇聚老上海烟火气

至今,武康大楼仍是一座供人居住的公寓,里面住着老上海人,也有慕名而来的新房客,甚至是外国人。

在近半年外墙维修中,底层的商铺热度不减,一些店甚至要排队十几分钟。

这中间,不得不提的当然是老麦咖啡店。作为魔都老牌咖啡店, 它2017年迁至武康大楼楼底。

一进入店内,复古的老旧風格,和武康大楼奇妙的融合在一起。

眼镜、礼帽、报纸、还有桌腿的花纹元素,被人形容像是回到了20世纪老上海咖啡店。

和老店相比,新的老麦咖啡店不光有招牌的咖啡,还設計了各色各样的餐点。

在宋庆龄故居的对面,典雅的大隐书局也是文艺青年们的最爱打卡地。

书店里,布置的古色古香,门口有假山和水池,店里的书偏文艺和历史类。

喜欢安静的朋友,可以去专门的包厢,有饮料和茶水提供,耳边伴随悠扬的琴声,非常惬意。




除了走复古风,大楼底层店铺还有%Arabica这样火爆京都的新潮咖啡店。

作为魔都首店,在平日里,%Arabica至少要排半小时。这里的咖啡也是有很有名,不仅拉花好看,而且口感馥郁醇厚 。

在武康庭门店,%Arabica有一面通透幕墙以及带logo绿草墙,非常适合前去打卡拍照。

此外,武康大楼商铺还有皮爷咖啡店、龙门阵茶屋川菜馆、Franck Bistrot等等供人歇脚,口碑极高的店铺。

在老建築和新店的交织下,它们吸引许多人前去,构成了上海这座城市的烟火气。

03

见证民国风云的活历史

作为上海民国时期的一部活历史,近百年来,武康大楼见证了不同时代人们的生活方式。

这一切,还要归功于它的設計者——邬达克。这位外国建築大師曾为上海建築做出过巨大贡献。

1918年,因为一次“流放”,25岁的邬达克辗转来到了上海。

他从一名建築設計学徒起家,30年间,在上海設計的项目多达50个,其中25个项目被列为上海市优秀历史建築。

像国际饭店、大光明电影院以及上海华旗总会都是这位大師之作。

建设中的国际饭店

1924年,邬达克設計了武康大楼,但在最早它并不叫这个名。

当时,法商万国储蓄为了给附近高級商务人士提供一处住宅空间,投资建造了这栋住宅空间楼,取名为“东美特大楼”,之后它还有过“诺曼底公寓”的名字。

直到1953年,公寓正式被上海市人民政府接管,并更名为武康大楼。

上海欧式老建築并不在少数,但武康大楼确实算是造型最独特的。

它的基地呈三角形状,位于五条马路交汇的岔道口,视野开阔,看上去,像是一艘大轮船。

这座八层高的大楼是沪上最早的外廊式公寓,外观采用法国文艺复兴風格,立面横向分为三段。

底楼是老欧洲的骑楼样式,门洞中的长廊用作人行空间,连廊是一排零售空间,也是特色之一。

建築一、二层基座为水泥仿石墙面,三至七层为通体的红色砖墙,其中包括三角形古典山花窗楣、转角挑阳台、牛腿造型等多种法式元素。

在大楼内有60套公寓,面积有1厅1室,但更多的是3室1厅,适合一家人居住。

配套设施也很齐全,在上世纪50年代,大楼的走廊就配有了电油汀;面积大一点的厨房,甚至统一配备了烫衣板;2楼的屋顶天台曾铺满绿植,连嬉水池都有。

今年,这栋大楼还多了1项美誉——上海第一幢现代化智慧用电住宅空间大楼,公共区域的电表箱与社区、消防随时联动,用来感知火灾隐患.

虽然武康大楼无论在哪个时代,都走在科技生活的前端。但很多人不知道,在今年1月前后,它有过两幅面孔。

由于许多历史原因,武康大楼周围穿插交错布置了许多电线,如蜘蛛网一样把大楼的半身腰层层围绕了起来。

去年,经过10个月的施工,这些电线被埋入了地下,大楼也随即变得更利落起来。

虽然现在终于能拍出武康大楼完美的天际线了,但有人表示,还是喜欢那个被电线包裹,透出市井生活气息的它。

而无论是哪副样子,在时代映衬下,武康大楼都美得独特和唯一。

04

名人、明星们的最爱

如果说老上海是一部才人佳人的风花雪月史,那么武康大楼肯定为其增增色不少。这栋大楼就曾吸引了不少名人前去居住。

1945年抗日战争结束后,孔令伟花上了大手笔将大楼买下,自己住了进去。

这位武康大楼最大的业主,来头不小,她是四大家族中孔祥熙的二女儿,同时也是宋美龄的干女儿。

宋美龄和孔令伟

在当时,新华影业公司和联华影业两家电影公司离武康大楼都非常近,因此这栋大楼也成了电影明星的首选。

有“东方第一母亲”之誉的电影演员吴茵当时就入住了武康大楼。

在7楼的一个房间中,还曾住过因一部《渔光曲》而红透中国的电影明星王人美。

其后一些文化演艺界名流也陆续搬入,电影表演艺术家孙道临和越剧表演艺术家王文娟夫妇便是这里的长期住户。






孙道临

距离武康大楼不远,临窗眺望就能看见1栋红顶白墙花园洋房,它便是宋庆龄的故居。

如今,武康大楼已经是“上海不可移动的文物”,在近百年的沉淀下,这幢大楼也成了真正的“豪华住宅”。

在网上,武康大楼出售的一套93平米产权的二手楼房,价格已经超越了1200万,每平米高达12万元。

你喜欢修缮后的武康大楼么,欢迎和我们交流。

参观指南:

地址:淮海路1850号

建造年代:1924年

建築風格:法国文艺复兴風格

参观指南:大楼外观和门厅可供参观,场景空间不对外开放。

文 / 圈圈

资料来源于徐汇区建管委、上观新闻等

图片来自网络、徐汇区建管委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以上内容来自「外滩TheBund」

没搜索到文物库相关内容

暂无用户创作记录!~

记录用户以此项目图片为灵感使用Ai进行二次创作。

暂时没有评论,你回一个呗!~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序赞号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