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托马斯实验學校——一座走班制的人文科技校园-1.jpg

▲ 西侧鸟瞰



未来,桃浦地区将成为集工作-生活-休闲-学习为一体的新城区——桃浦科技智慧城,托马斯实验學校作为新区最先建设的重点學校,犹如新区中投入的一滴先进教育理念之水,激起层层涟漪,作为源头带动周边地块和整个新区实现科技、智慧、生态的规划目标。
上海托马斯实验學校——一座走班制的人文科技校园-2.jpg

▲ 西北鸟瞰

設計理念

理念一:融合不同文化 教学空间满足国内义务教育和国际學校双重需求,生活设施和公共空间兼顾中西方不同文化;

理念二:促进积极交流 场景空间中庭、室外连廊、屋顶花园、各种形式的庭院和广场营造出立体多样化的校园公共空间—为积极交流创造硬件条件;

理念三:培养主动创造 设置更多选修教室、多功能教室、讨论室,提供更多的选修课程或自组团队研究空间;公共空间多功能使用,研讨、阅览、餐饮空间、休憩、活动、展示,激发学生主动的创新动力;

理念四:激发生命活力 充分利用地下空间和屋顶空间提供更多户外活动空间和体验,营造充满生命活力的校园文化。
上海托马斯实验學校——一座走班制的人文科技校园-3.jpg

▲ 从北区运动场看向中学部

总体布局

人均用地不足、基地被城市道路割裂为南小北大的两块,北地块角落有较难搬迁的通讯基站,这是本项目基地的三大不利条件。如何妥善解决以上问题,是本项目规划設計的出发点。
上海托马斯实验學校——一座走班制的人文科技校园-4.jpg

▲ 总体规划分析

根据美式国际中学教育教学的学制特点以及住宿需要集中在中学阶段的需求,将中学部设置在面积相对宽裕的北地块,小学部设置在南地块,二者通过过街天桥相接,结合桃清路近乎本地块专用道路的特点,隔桃清路形成对称布局,围合出托马斯实验學校的主入口空间。宿舍设置在中学部北侧,通过连廊、下沉广场等空间与教学综合楼及体育运动设施相连,形成相对独立的生活区但又可以风雨无阻的到达其他设置。主要体育运动设施(体育馆、游泳馆等)与250环形跑道结合设置,形成北地块体育运动区。
上海托马斯实验學校——一座走班制的人文科技校园-5.jpg

▲ 北区综合教学楼与宿舍楼
上海托马斯实验學校——一座走班制的人文科技校园-6.jpg

▲ 中学部教学楼
上海托马斯实验學校——一座走班制的人文科技校园-7.jpg

▲ 中学部教学楼
上海托马斯实验學校——一座走班制的人文科技校园-8.jpg

▲ 南区小学部体育场
上海托马斯实验學校——一座走班制的人文科技校园-9.jpg

▲ 连接南区与北区的过街天桥
上海托马斯实验學校——一座走班制的人文科技校园-10.jpg

▲ 从中学部教学楼看过街天桥
上海托马斯实验學校——一座走班制的人文科技校园-11.jpg

▲ 中学部教学楼与过街天桥
上海托马斯实验學校——一座走班制的人文科技校园-12.jpg

▲ 北区宿舍楼
上海托马斯实验學校——一座走班制的人文科技校园-13.jpg

▲ 下沉庭院

利用地下空间减少建築体量,减少计容面积:北地块需容纳中学部教学、生活及校区主要体育运动设置,建築密度较大,設計利用下沉广场将游泳馆、体育馆等高大空间、餐廳、宿舍等生活相关底层公共活动空间设置于地下,获得与地面建築一样的舒适性,通过建築造型、架空连廊等满足风雨无阻的步行交通需要,同时利用建築高差结合景观設計,形成多样化的人性公共活动空间。
上海托马斯实验學校——一座走班制的人文科技校园-14.jpg

▲ 南区小学部鸟瞰
上海托马斯实验學校——一座走班制的人文科技校园-15.jpg

▲ 北区中学部入口鸟瞰
上海托马斯实验學校——一座走班制的人文科技校园-16.jpg

▲ 北区中学部教学楼间室外平台鸟瞰
上海托马斯实验學校——一座走班制的人文科技校园-17.jpg

▲ 教学楼与宿舍楼之间下沉空间鸟瞰
上海托马斯实验學校——一座走班制的人文科技校园-18.jpg

▲ 教学楼与宿舍楼之间下沉空间鸟瞰
上海托马斯实验學校——一座走班制的人文科技校园-19.jpg

▲ 下沉空间

平面布局設計

1. 根据托马斯国际學校的走班制教育模式及多样化教育理念,采用中庭式、集中式教学综合楼,便于師生在场景空间高效利用各个教学设施,不受恶劣天气干扰;

2. 教学区走廊加宽,利用教室隔墙设置储物空间,满足走班式教学使用特点;

3. 体育馆(可兼做小剧场)、食堂、多功能厅、报告厅等人流集中的公共功能集中设置在建築底部,可通过公共门厅直接到达,既缓解消防疏散压力,同时减少对其他教学空间的干扰。

4. 兼顾国内普通中小学办学要求,设置普通教室和专用教室,并根据其不同开间要求将普通教室合并设置于南侧,专用教室合并设置于北侧,长条形的布局便于未来适应不同教育模式时重新划分不同大小的教室。在满足此建设标准的前提下增设更多数量的选修教室、多功能教室、讨论室等

5. 利用中庭、环廊、大台阶等設計连接不同高差的场景空间公共活动空间,纾解楼电梯竖向交通压力,同时形成活跃的场景空间气氛,提供交往和展示空间。
上海托马斯实验學校——一座走班制的人文科技校园-20.jpg

▲ 教学楼大厅
上海托马斯实验學校——一座走班制的人文科技校园-21.jpg

▲ 教学楼中庭
上海托马斯实验學校——一座走班制的人文科技校园-22.jpg

▲ 教学楼走廊
上海托马斯实验學校——一座走班制的人文科技校园-23.jpg

▲ 报告厅
上海托马斯实验學校——一座走班制的人文科技校园-24.jpg

▲ 高大空间
上海托马斯实验學校——一座走班制的人文科技校园-25.jpg

▲ 立体人性交通分析

立面材质及装配率

主要立面材料:干挂外立面专用彩色水泥纤维板、软装设计铝板、铝合金波纹板、铝合金穿孔铝板等。

本工程为预制装配式建築,预制装配率42%。
上海托马斯实验學校——一座走班制的人文科技校园-26.jpg

▲ 中学部教学楼立面
上海托马斯实验學校——一座走班制的人文科技校园-27.jpg

▲ 中学部教学楼立面近景
上海托马斯实验學校——一座走班制的人文科技校园-28.jpg

▲ 立面细部
上海托马斯实验學校——一座走班制的人文科技校园-29.jpg

▲ 南区小学部入口
上海托马斯实验學校——一座走班制的人文科技校园-30.jpg

▲ 南区小学部入口立面
上海托马斯实验學校——一座走班制的人文科技校园-31.jpg

▲ 小学部教学楼立面

项目图纸
上海托马斯实验學校——一座走班制的人文科技校园-32.jpg

▲ 平面图
上海托马斯实验學校——一座走班制的人文科技校园-33.jpg

▲ 平面图
上海托马斯实验學校——一座走班制的人文科技校园-34.jpg

▲ 平面图
上海托马斯实验學校——一座走班制的人文科技校园-35.jpg

▲ 立面图
上海托马斯实验學校——一座走班制的人文科技校园-36.jpg

▲ 剖面图
上海托马斯实验學校——一座走班制的人文科技校园-37.jpg

▲ 剖面图
上海托马斯实验學校——一座走班制的人文科技校园-38.jpg

▲ 节点详图

项目信息

项目基本信息

建设地点:上海普陀区祁连山路226号

建築面积: 72149 m2,地上为48350.0㎡,地下为23660.0㎡

建築规模: 72班中小学(初中24班,高中18班),在校生2160人,宿舍800床位

建築层数: 地上4-7层 地下1层

建築高度: 24.00m

主要结构: 预制装配混凝土框架结构、剪力墙结构

项目名称:上海托马斯实验學校新建工程

設計方:同济大学建築設計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

项目設計:2016

完成年份:2019年

設計总负责人:王文胜

建築設計:滕希,潘丽阳、张帆、袁兆运

孙慧芳、向萌、王宇

结构設計:沈宇宏、沈闻、陈绍琳、王涛

给排水設計:黄倍蓉、茅德福、陈夏彬

电气設計:程贵华、沈哲杰

暖通設計:董劲松、马晓钢

项目地址:上海普陀区祁连山路226号

摄影版权:马元,上海杰美摄影

客户:普陀区教育局

材料:新元素水泥纤维板

没搜索到文物库相关内容

暂无用户创作记录!~

记录用户以此项目图片为灵感使用Ai进行二次创作。

lxj8612020-4-23 17:11:48
很漂亮,感谢分享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序赞号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