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民宿背靠整个村落和大山Residence_backed_by_the_village_and_the_mountains.jpg
项目基地位于浙江省金华武义县梁家山村,村中建筑依山而建,大部分建筑都是木结构夯土墙,一条小溪穿流过村落,溪边古树尚存。清啸山居坐落于村庄的古树旁小溪边,小溪对岸就是梯田和环山,背靠整个村落和大山,是理想中的隐居之所,场地原址有一栋三开间两层高的夯土房和一个小公厕,夯土房墙面已经大面积开裂,墙体倾斜外扩,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决定将其拆除重建。
02.俯瞰民宿与村落的关系Overview_of_the_residence_and_the_villag.jpg
  • 勾连场地关系
场地上的原建筑体块分布呈围合状,一栋三开间的夯土主房,旁边分布三个小辅房,还有一个公厕,都落在一个两米高左右的石坎台基上,与旁边的道路小溪呈阶梯状关系,边界呈锯齿状,场地原建筑主房入口在建筑的背面,由北面一条小弄堂进入。
04.云雾从山坳里飘上来Clouds_and_mist_rising_from_the_valley.jpg
站在场地对面的山坡上,能看到整个村子的全貌,项目场地位于河边最显眼的地方,在这个位置做一个民宿,应该要完全融入原村落的整体肌理和空间组织关系中。在建筑方案中延续建筑体块的内向型组织关系,保持原有组团的体块轴线关系,重新梳理建筑边界,延续和强化建筑在台基上的基地关系,重新组织村落肌理、组团空间、建筑形态、台基、巷道、小溪、梯田、环山之间的勾连关系。
06.处于小溪边的民宿融于村落中Residence_integrated_into_the_village.jpg
  • 乡村在地性
在村落中行走,随着地形的高低变化,民居的体量大小变化,方向的偏转,屋顶的边界关系呈现出来一种错落有致,变化无穷的状态。这种状态希望在建筑中呈现出来,以呼应当地建筑屋顶形态的变化关系,所以建筑的体量被打散分解重构,屋顶方向斜度变化,形成与原有村落民居和谐的屋檐关系和体量关系。
08.东南角建筑外景Exterior_view_from_the_southeast.jpg
村子房屋基本都是依山而建,而且多为夯土房,怕潮湿和水,自然形成很多阶梯状台地,房屋都造在一个个石砌台地上。基地处原建筑也是建造在一个石砌台地之上,台基下方是一条沿溪村道,溪流与村道又有比较大的高差,所以场地处就形成了多层级、高差大的阶梯状台地关系。建筑的主入口设置从下面村道处进入,便出现了入口处的三次次转来消化地形的高差关系,一段为石板铺设的坡道,上坡道后一条路经顺势通往邻家,一条折回,几个石条踏步进入建筑入口处,进门后,转向又行几个踏步进入庭院,入口处有一种婉转上山的体验,也是台地高差所带来的路径变化,这种体验也延续了在古村中的行走体验。
09.从溪对岸看建筑正面Residence_from_across_the_creek.jpg
乡村营造存在特有的限制性因素,交通不便,资源匮乏,在建筑材料运用上,利用在地化的材料变成一种建造策略,村落中回收的小青瓦、原建筑夯土墙体材料、当地的毛石砌块、竹子、老石板、回收老木板,水磨石,都是一些在地化的材料,方便就地取材,回收利用,再生环保。
13.建筑北侧巷道与老房子屋顶呼应North_side_of_the_building_echoes_old_house_roof.jpg
在建造工法上,遵循当地的的一些传统建造工艺,建筑主体的墙体材料回收利用原夯土房上拆除下来的土料,拆除后堆放在建筑旁边空地,民宿建造时将其重新夯筑作为墙体,一方面节约材料的采购和运输成本,一方面夯土材料可回收再利用的特性被充分体现。延续乡村记忆和建造工法,是对乡村匠人智慧的尊重和传统建造技艺的传承,也是提倡一种再生循环和在地化的乡村营造理念。
15.锯齿状的建筑形态与村道的关系Jagged_building_and_village_paths.jpg
建造的过程中,我们要求用当地的匠人参与建造,干一天活给一天钱,他们会用匠人精神把活干好,每天做多少算所少,做完工地的活就回家干农活了,不指望着赚多少钱,这样才能把活干好。看乡村匠人干活能感受到什么是真实建造,砌石头墙每块石头都要挑过,顺应其形态则其位置,下大上小,自下而上,真实的受力关系和建造逻辑,同时保留手工建造的痕迹和时间的印记,强调建造的真实性。
16.建筑东面入口夜景Night_view_of_the_east_entrance.jpg
建筑结构用的是施工比较方便的钢木结构,其结构逻辑与村落中传统建筑的构成逻辑相似,结构与外围护墙体体系脱开,用连接点将结构与外墙体连接。
17.入口场景Entrance.jpg
  • 如何将自然引入建筑中
站在场地中,映入眼帘的便是溪对岸的梯田古树和环山,将自然景观引入建筑空间中变成一个重要元素,民宿所有的客房大开窗面都面对梯田和山景,最大限度的把山景映入室内空间。望山亭是专门为了看山而设置的喝茶休闲空间,穿插在内庭院和小溪之间,故意将屋檐口压的很低,站在内院视线是被屋檐高度控制往下看梯田和小溪,当你静坐在亭下便环山入目。
19.建筑西侧与巷道的锯齿状体量关系West_side_of_the_residence_and_the_jagged_path.jpg
水吧作为民宿里面的公共空间,可以对外开放,是一个比较扁平的空间,外立面用竹格栅疏密布置,分上中下三段,水吧三个界面的视线明暗形成横向连续的画面关系,类似一张古画卷轴,古树在横向的卷轴中变成了画的一部分,卷轴连续的展现了村落巷道、连廊、水院、梯田、古树这些场景,希望用这种视角将人工和自然关连起来。水吧上面的屋顶平台集合了听水看溪、望山、观屋、赏树的所有视角,上楼梯步入平台,视线豁然开朗,建筑与村落环境的关系一下子被放开。
20.小青瓦垒砌墙体与亭子的关系Grey_tile_wall_and_the_pavilion.jpg
  • 风穿过院子,微气候循环
夏天的一个中午,外面的温度很高,在其他的房子里也感觉特别热,我从村子里走入民宿,体感温度一下子就降了下来,廊子里,能感觉到对流的风从中穿过,即使站在有太阳的院子里也感觉不到热,室内就更加的凉爽了。在建筑设计之初就考虑了其通风采光、保温隔热各方面的性能,建筑的体量上沿着地形关系呈阶梯状,在外围墙体上开了很多通风和视线穿透的小窗洞,空气顺着这样的空间形态产生自然风的流动,同时建筑材料也缓解热量吸收,再加上旁边小溪的水面和古树绿荫更加强了建筑的微气候循环。
21.小青瓦垒砌墙体细节Details_of_grey_tile_wall.jpg
  • 建筑将公共性还给村民
场地上原来有一个小的公厕,是属于村民集体使用的公共空间,在建造民宿的时候希望把这部分公共空间再还给村民。位置在巷道的端头,旁边是古树和小溪,我们把这个位置做成了一个半开放的亭子,对着村里的古树和小溪,村民们闲来无事的时候可以坐在这边闲聊。亭子还有另外一个功能,傍晚亭子的灯光亮起来,便像是一盏灯笼,为村民们照亮回家的路。
22.楼梯处空间与廊道庭院的转折关系The_transition_between_the_stairs_and_the_corridor_courtyard.jpg
  • 模糊边界产生的矛盾
建筑处于古村中,建筑周边场地归属权比较复杂,在设计之前也没法给到非常确定的边界,我们就按照之前原建筑拆除之前的建筑边界来定的范围,但是在建造的过程就不断的遇到问题,给建筑落地带来很多的困扰,这是在设计之前没有想到的。首先是邻居不愿共用通道,套房独立楼梯超出边界取消,入口超界退进,而后村里道路宽度保证通车便利建筑台基退让等各种领地归属边界退让的问题,当然也正是乡村营造所独有的特殊性,也因为有这些因素和边界,乡村项目变得有趣和生动,有更多的社会性存在,在这个过程中让我们学会了很多应对这类问题的策略和方法,为今后的项目实践积累经验。
26.建造过程动画Construction_process.jpg
27.观山亭连接内庭院与外部景观Guanshan_Pavilion_connects_the_inner_courtyard_with_the_outer_landscape.jpg
28.观山亭与内庭院场景Guanshan_Pavilion_and_the_inner_courtyard.jpg
29.观山亭局部场景Details_of_Guanshan_Pavilion.jpg
32.休闲水吧室内场景Leisure_water_bar_indoor_2.jpg
33.从休闲水吧室内看到小溪对岸的古树Old_trees_across_the_stream_from_the_water_bar.jpg
34.立面格栅倒影在水面上Grid_reflection_on_water.jpg
18.现场建造场景Construction_on_the_site.jpg
23.传统民居夯土转角保护研究Corner_protection_of_rammed_earth_in_the_residence.jpg
03.建筑区位_Location.jpg
10.轴测图Axonometric_picture.jpg
11.方案推演过程Scheme_deduction_process.jpg
11.方案推演过程动画Scheme_deduction_process.jpg
30.横向连续的卷轴视线观景概念Concept_of_the_horizontal_scroll_view.jpg
43.自然通风分析图Analysis_of_natural_ventilation.jpg
47.公共亭子墙身详图Details_of_the_pavilion_wall.jpg
55.手绘民宿全景Hand-drawn_residences_panorama.jpg
56.总平面图site-plan.jpg
57.首层平面图_First_floor_plan.jpg
58.二层平面_Two-level_plan.jpg
59.屋顶平面图Roof_plan.jpg
60.南立面图_South_elevation.jpg
61.南北向剖面图section_plan.jpg
62.结构分解示意_Structural_decomposition.jpg
63.走廊墙身图Details_of_the_corridor_wall.jpg
64.外墙墙身详图Details_of_the_exterior_wall.jpg
feature.jpg


  • 建筑师: 尌林建筑设计事务所
  • 面积:320.0 .0m²
  • 项目年份:2019
  • 摄影师:赵奕龙
  • 主创建筑师: 陈林
  • 设计团队: 刘东英、时伟权、陈伊妮
  • 项目业主: 宏福旅游集团有限公司
  • 工程造价: 250万
武义梁家山清啸山居民宿|2019|尌林建筑设计事务所_36.一层客房看向庭院场景First_floor_of_the_residence_towards_the_courtyard.jpg
武义梁家山清啸山居民宿|2019|尌林建筑设计事务所_37.一层客房室内场景Interior_scene_of_first_floor_of_the_residence.jpg
武义梁家山清啸山居民宿|2019|尌林建筑设计事务所_39.二层客房的横向大观景面Horizontal_view_of_the_second_floor_of_the_residence.jpg
武义梁家山清啸山居民宿|2019|尌林建筑设计事务所_40.二层客房室内场景Interior_scene_of_the_second_floor_of_the_residence_1.jpg
武义梁家山清啸山居民宿|2019|尌林建筑设计事务所_41.二层客房室内场景Interior_scene_of_the_second_floor_of_the_residence_2.jpg
武义梁家山清啸山居民宿|2019|尌林建筑设计事务所_42.二层客房室内场景Interior_scene_of_the_second_floor_of_the_residence_3.jpg
武义梁家山清啸山居民宿|2019|尌林建筑设计事务所_44.贯穿廊道·水庭院·观山亭·山景的空间场景Space_scenes_corridors__water_courtyards__mountain_pavilions_and_mountain_views.jpg
武义梁家山清啸山居民宿|2019|尌林建筑设计事务所_45.贯穿庭院·观山亭·道路·小溪的空间场景Space_scenes_the_courtyard__the_mountain_pavilion__the_path_and_the_stream.jpg
武义梁家山清啸山居民宿|2019|尌林建筑设计事务所_46.楼梯处廊道·屋顶·瓦墙的空间关系Spatial_relationship_of_corridors__roofs__and_tile_walls_at_stairs.jpg
武义梁家山清啸山居民宿|2019|尌林建筑设计事务所_48.西侧钢木结构亭子Steel_and_wood_structure_of_the_pavilion_on_the_west.jpg
武义梁家山清啸山居民宿|2019|尌林建筑设计事务所_49.村民在亭子里喝茶Villagers_drinking_tea_in_the_pavilion.jpg
武义梁家山清啸山居民宿|2019|尌林建筑设计事务所_50.村民坐在亭子里听溪观树Villagers_sitting_in_the_pavilion_listening_to_the_stream_and_watching_the_trees.jpg
武义梁家山清啸山居民宿|2019|尌林建筑设计事务所_51.傍晚亮灯的亭子Pavilion_lit_up_in_the_evening.jpg
武义梁家山清啸山居民宿|2019|尌林建筑设计事务所_54.建筑与村道的阶梯关系Stairs_between_building_and_path1.jpg
武义梁家山清啸山居民宿|2019|尌林建筑设计事务所_54.建筑与村道的阶梯关系Stairs_between_building_and_path.jpg
武义梁家山清啸山居民宿尌林建筑设计事务所.rar
157.7 MB,下载次数:505

没搜索到文物库相关内容

暂无用户创作记录!~

记录用户以此项目图片为灵感使用Ai进行二次创作。

Mr零2020-6-2 10:19:55
姜小月 发表于 2020-5-30 09:08
我以前看帖基本不回帖,后来我发现,这样不但会花掉我的金币,而且不厚道。于是我把这段文字保存在记事本里 ...

很不错的民宿案例,整体的色调和材质的运用都很喜欢,谢谢分享,学习了~~~~~~~~
小可爱苏2022-8-3 10:20:41
我以前看帖基本不回帖,后来我发现,这样不但会花掉我的金币,而且不厚道。于是我把这段文字保存在记事本里,每看一个帖子,就复制上去,以表达我对楼主的谢意,把帖子顶起来,顺便帮自己挣点金钱。学习中,谢谢
翻车轱辘2022-8-1 17:33:05
我以前看帖基本不回帖,后来我发现,这样不但会花掉我的金币,而且不厚道。于是我把这段文字保存在记事本里,每看一个帖子,就复制上去,以表达我对楼主的谢意,把帖子顶起来,顺便帮自己挣点金钱。学习中,谢谢
翻车轱辘2022-7-16 17:41:39
我以前看帖基本不回帖,后来我发现,这样不但会花掉我的金币,而且不厚道。于是我把这段文字保存在记事本里,每看一个帖子,就复制上去,以表达我对楼主的谢意,把帖子顶起来,顺便帮自己挣点金钱。学习中,谢谢
magicluo8310052022-4-25 14:29:13
我以前看帖基本不回帖,后来我发现,这样不但会花掉我的金币,而且不厚道。于是我把这段文字保存在记事本里,每看一个帖子,就复制上去,以表达我对楼主的谢意,把帖子顶起来,顺便帮自己挣点金钱。学习中,谢谢
高俊熙2020-3-3 11:46:40
感谢分享,很棒
记忆始终是过去2020-3-3 14:07:00
分享太好了,还有细致的结构解析,辛苦了,谢谢
跑步出银河系2020-3-4 10:48:10
不错,谢谢分享!
夏目oo2020-3-4 16:22:38
我以前看帖基本不回帖,后来我发现,这样不但会花掉我的金币,而且不厚道。于是我把这段文字保存在记事本里,每看一个帖子,就复制上去,以表达我对楼主的谢意,把帖子顶起来,顺便帮自己挣点金钱。学习中,谢谢
丗豪2020-3-6 11:10:04

感谢分享,很棒
Leo-宥酩2020-3-6 12:02:13
我以前看帖基本不回帖,后来我发现,这样不但会花掉我的金币,而且不厚道。于是我把这段文字保存在记事本里,每看一个帖子,就复制上去,以表达我对楼主的谢意,把帖子顶起来,顺便帮自己挣点金钱。学习中,谢谢
弓虽先生2020-3-7 11:14:35
66666666666666666666666666
杜楠2020-3-15 13:40:05
很漂亮
很精致,很有感觉,赞
谢瓶子2020-3-18 15:18:23
特别棒,感谢分享!
下一页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序赞号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