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泥 秋陽.一方水土養一方人,共有的成長記憶也會在某個微妙時刻如榕樹根系悄悄相遇,因而「材質」不能單就空間性看待,它更是一種時間性的流動。尤其在規劃退休宅時,屋主的閱歷往往成為用材料說故事的重要基礎。
本案屋主是一對年約60餘的夫婦,重視實用性,期望多用石材,打造大器的家居。 我們將奢華感的材質嵌入日常中,在各種材料變化對比之下感受不同材質中所堆疊出的層次感而不失機能,遠看質樸、近看細膩,實驗混搭出早期本土經典與現代精緻風格。
玄關區保留一完整空間,地板拼接使用現今已相當罕見的宜蘭石;立面為加深紋路的煙燻橡木牆與隱藏的收納櫃體;通往客廳端設置仿紅銅刷直紋鍍鈦板,與三面鍍鈦金屬編織網,解決玄關較封閉的格局,也使客廳與茶室兩區塊在視線上連結起不同成員的休閒空間、產生交集;天花板應用齊頭分割的仿舊木樑,一路延伸至茶室天花板,轉譯台灣經典風華。
轉入客廳後,空間感放大,天花板採用仿水泥特殊塗料表現素樸的拉胚手感,將甫入門所感受高雅調性延展為休閒,地板木紋磁磚人字拼則與玄關地板的拼石圖樣相映成趣。特殊格局使沙發背牆留有兩根大柱,皆採圓弧收編工法達到原石裁切的效果外,以特殊塗料繪出仿石材質感也無接縫問題。
牆面妙用鑲嵌鍍鈦金屬條整理比例、廚房的金色夾紗玻璃拉門、流理台則以巨刻紋板材搭配烤漆門片等,盡顯義大利薄紗細緻紋理,在簡樸中點綴華麗,利用材料將空間區隔,突顯更大膽的休閒性與現代性對比。公共廁所規劃低矮的洗手檯面,水桶造型的陶瓷獨立盆與橢圓全身鏡搭配,流露典雅、舒服自在的俐落美感。
一切維持空間與機能的純粹,使豐富的材質工藝表現不顯零碎,也保留更大的餘裕揮灑高貴的美感細節,在這間用加法運作的房子,更深入談論生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