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1bc2a77cee41ab0d3b9acfba80b514d.png


232b8e7d09c07fb330b6eae9481a8848.jpg


苏州仁恒以一道古城开发的时代命题引我们入局,介入一场「回归式创新」:即以当下文化时态的人居创作,去对话并融入苏州文化所勾勒的认知传统。 传统与当下,两个天然对立的关系成为本案的设计出发点,发散而至人与自然、外物与内在,自我与他者……一系列关系的综合。

耦前别墅的设计,
恰是一场得「耦」记,
一次对「关系美学」的深入探索。


ac29303e304afb697a99652d3d1c0ef7.png


9b816dc4eabc53669ebc13850c56b8fe.png

古今苏州,园林至贵。而耦前一案,坐落于世界文化遗产耦园南侧,寒隐苏州古城一片园林挨着园林的所在。画山川丘壑于咫尺、融自然与人造于一体,园林的价值早已凌驾于空间逻辑与结构意义之上,作为一种经典的「文化形制」,承托东方「人境合一」、「物我合一」的思维观,它存续千年之久,却从来不拒绝每个「当代」。譬如苏州博物馆,又如耦前。


92e4cab903b8fd7aa181c26ee1dff7dd.png

这是一个庭与园共生的当代别墅,似一副传统与现代和谐圆融的「双面绣」。若以地面划界,便可直白地将耦前别墅一分为二:地上两层是「离」,打散建筑,以供自然「见缝插针」;地下两层为「合」,整合空间,以便自我意趣有序铺陈。平面的中心处,客厅是首层动线的汇聚,是垂直交通的汇聚,亦是庭院景观的汇聚。

交托于我们手中的耦前别墅,
自带一种「相合」(即「耦」)的暗示。


f000129804675df6e7b552815f9a2c74.png


4544cf9736b9e690415180f15a6eb09e.gif

在一个有着明显文化印记的地方,如何以文化来回应?在建筑与环境条件相对优越的项目中,如何定位室内设计的身份?在双层地下空间,如何点亮昏暗并赋予空间意义?我们并不局限于对「文人」「禅意」「风雅」等园林固有意向或符号的平铺直叙,而是在平面规划前期便介入项目,以设计来构筑体验的有序化:空间结构的中心(即客厅)成为设计的「意义核心」,纵横生长两条轴线——横轴串联自然的观赏之道;纵轴牵引精神的外放与内敛。


382076bc4d8113e8091062d14b149103.png

492045b1f189cd90965c718bce062ad4.png

境为心印,景语情语。庭院可以只是庭院,也可以是奇迹——一切取决于你以怎样的方式来观看它。空间的横轴,我们将「室内设计」定位为「观察园林的辅助者」,在藏与引的交替间,引导视觉的收束、转移,把目光聚焦于庭园之中。


79083187d1dc41c7cf13902ff5beaf16.png

客厅与园林相互环抱,充溢自然景致,我们以「亭」的概念来实现内外环境的因借,将「欣赏园林」视作起居坐卧最为重要的活动。


bd3b4a2b0a4aacc4a07e684a69d2a203.png

75a3cb1f1041cd6132a70fde515afc6c.png

窗框中的自然之景成为客厅「隐形的主墙」——既带有几分秩序的约束,又显现出混乱的自由。

e1ac739dcb83d8462dd63c42b8049e5a.png

fcbeeeda4837d2720883562893ab8d65.png

主墙定轴、对称布局等「客厅标准手法」在此处消弭,「树干」、「石头」状的家具似是无方向性地生长于空间中,却朝着端景的窗边坐塌汇聚,


9a71cfb6f557b722e61ec721be6f5b37.png


fe6e961d3d47f6a902340e0fb1c7b022.png

704a1558b2ee6a72ad3ef285e41cc790.png

a2b3e72d32f60c3a4271af908cf6cbab.png

bafba0e82a85035062be24c5a7c6bd21.png

7bd625b04931475687b5acc74db571dd.png
△书房、餐厅、客厅围绕园林展开铺陈出空间体验的水平轴线

fe1138ac5dfc7c8a248b528ca1cd251e.jpg
透过室内墙体的设计复原苏州园林墙壁相隔、回廊相界的层次感

0bfa3a4e4f1b4dd79fcbad3039b3dbae.png

817ac87042ed7b32531bfd29235aefa0.png
△廊道的尽头,艺术家康茹的木刻版画《生法自然三》与庭园景色虚实相映
墙壁相隔、回廊相界,我们将园林的「层次感」基因注入室内空间,首层择五组墙壁为兴造的核心,勾勒「因景设路、因路得景」的观游体验,于室内呈现传统园林空间的当代性表达。

我们希望描绘一副徐徐展开的卷轴画,引导居者在与自然共栖的状态静观自得,物质的结构渐渐隐去,精神力量成为整个居所的内在支撑。


14a0eaebc0e6ae658eb3e20aff392881.png

0dc58bbf3ae2f6439fca42bf5066a4bc.png

95ae51e24ab4c0d0f011a1a9305c30d3.png

cfe3dcdb665660dd44a6ecbade897b05.png

若将耦前别墅拟人化,由地上空间穿梭抵达地下的过程,恰似一场个体对自我存在的认知之旅:剥离外物表象,层叠深入,触达内心所是。

邱德光设计对于「家」之表象与本质的探索亦类似此道:「家」中所栖不只于躯体,更有情感的堆砌、知识的积累、欲望的印记、执着的象征……它是每个人内心的圣殿。借耦前一案,这种自问式的探索得以物像化。


2dffa04f93aba79ece98b47eefbc2414.png

关联地上与地下,原本凭借一座连续的楼梯;而客厅与地下的挑空井,为设计留出了预埋伏笔的机会。


2a9d7458cef5b2e708659f0d2d3647a3.png

我们基于空间条件改造动线,意图让进入地下的过程产生一种压缩过渡感。


3fd74e8109db7c8807b4ed82fb32cbc9.png

054be41221914dc2b14c1dc5ffd6d4ee.png

抵达建筑的内在,我们并未简单地用独处、用餐、玩乐、起居、收藏等功能性场所的铺陈来诠释「行为的丰富」,而是尝试去构建一处更纯粹、更本质,能够激发内在感知与想象的自方天地。

一座「内心圣殿」由此成形,作为地下生活的背景,支撑空间、建筑,亦支撑一个遍阅人生浩瀚、无垠,纷繁琳琅的精神世界。


8dadd118424678c84f1649afd310f80a.png

5c7209a0daf93f0f2915bf9065e72a47.png

e347d8ab7fca5195672761e72b52154e.png

e835f4248fe1db60fe49582e2501df5c.png


57cdc5fb8704851df1acea95c954fcc3.png


eab122a8cb518041cbe2600f79644c6f.png

大茶几位置的开孔与「内心圣殿」的中心形成穿透,地上与地下产生联结,合而为一。



1a7cb7dfa64fb11328ea0f2db1ee6479.gif

纵横轴线的交叠处,三面通透的客厅享有整座别墅最为充裕的自然光;位于其正下方的「内心圣殿」作为地下生活的交汇点,则是这栋家宅的「至暗」之地。其实,光与暗并非绝对「泾渭分明」,二者能够互辞与转化。

在耦前别墅,
明暗的相互关系呈现于一条「光的隧道」。


6f30baa73302fe8e41e6e2882f4becc0.png

d8686733b0dddd8dcc9ebf4c4d4ce0c4.png

客厅中心的茶几设计一个,连通地下空间的「光的隧道」


93a5dd3b339f5138b9a3420f3c3b8189.gif

b01c62889f00135ca84e5e04a779fa83.gif

客厅的正中心,有一束光自茶几穿透直抵地下,为上下空间的物质与精神搭建联结,合二为一。虚体的光线浸润透明的亚克力,为层叠复杂的架构披一层具备宗教性的光晕,木质材料在光晕的包裹中产生透明度的细微变化。


b4605d2ede4e0e218012074a1511ad06.png

呈「十」字型搭接的内心圣殿是对博古架、藏宝阁等的形态抽象演绎,置于空间轴心,以物质的形态与空间横纵相交轴线形成虚与实的对话。「十」,这种极具仪式感的结构,连接着地上与地下、光与暗、虚与实,譬喻着外物与内在、自我与他者诸种关系的共融。


ce59a6b9f75d2e0160c32d9b10f85c4d.png

977162d40e9da24d3a961b821a2fe145.png


cc4145e9ac0c15f65f349928ca6c7fcc.png


69f46669f2894aa632448d44e584b9d4.png
△前景:杨柏林《耦》背景:杨象《向黄昏致敬》

b61f2c899ea8c4b42bb88cd78e666353.png

「内心圣殿」的中心,我们置入杨柏林创作的雕塑《耦》为点题。这件作品以纠缠中的两座人体为形,恰如耦园故事里亲密相依的一对壁人,暗示关于「爱」的「关系之道」。

静止的雕塑捕捉快速变化的残影,道出「耦」之妙意:

即永动的二者或多者,相互渗透、彼此影响以致达成动态的「相合」。这是一种诗意的、接近中国哲学核心的存在状态。

道家所谓的「虚静之性」,佛家「容纳诸色法」的「虚空」,或儒家的「中庸之道」,皆指向一种「广纳」的胸襟,折中调和看似互斥的多维侧面。


8b9ab55e832c0d24b3430bafb1a07da5.png

e57e5c1689336e9756f7b9167271e3b6.png

2c68288134ff2e2d8c301f89d30496ca.png

耦前别墅的创作,以「一园,一亭,一廊,一殿」作为设计的「物质生成物」。物质表象之外,我们以设计为工具,为一系列错综复杂的关系,赋予了一个名字,即「耦」。它生根于文化,进而超越文化,触达人的感受、启发一种内在觉知。

当居者在被设计的「观看方式」中,积极欣赏自然、空间、器物,生活的思考融入创作者预埋的伏笔,完成由使用到「再创造」的身份改变,居所才能在生活的参与下真正鲜活起来。

我们回述耦前别墅的设计,
静候与居者「得耦」……


04a90a8f29ac8b6cda691c75c5f7ba4d.gif

撰文:Susanna视觉:David

平面图


01e0fc48fdc825db7728f8806016155d.png
△1F平面图

ae18db857cf066b01b7f22f61450c3a2.png
△2F平面图


7bc2d1cdc87204c9b7caa3fabb30932d.png
△-1F平面图


4d86f6580ea3ce22045dad8af1043c28.png
△-2F平面图

  • 项目名称:苏州仁恒·耦前
  • 主创设计:邱德光、刘家麟
  • 项目管理:袁欣、朱晓东
  • 参与者:陈惠君、廖珮晶、郑清文、骆盈桦、林佩玲、陆钰雯、姚道元、江鎷如、简诗霓、李妍仪
  • 空间性质:住宅空间
  • 地点:苏州市
  • 主要材料:雪花白石材、银灰洞石橡木染灰、方管烤漆、亚克力、镀钛灰、黄铜、喷漆、壁纸、皮革
  • 面积:1090.0㎡
  • 设计时间:2017年12月至2018年12月
  • 施工时间:2018年12月至2019年12月
  • 概念文案:Violet Wang
  • 视频制作:搞studio
  • 图片摄影:王厅_如你所见
Ai 分析中……

暂无用户创作记录!~

记录用户以此项目图片为灵感使用Ai进行二次创作。

158878782432020-8-28 11:31:21
奈何写不出多么华丽的感叹语,只能说牛批,膜拜
树人20102020-9-12 17:03:55

在一个有着明显文化印记的地方,如何以文化来回应?在建筑与环境条件相对优越的项目中,如何定位室内设计的身份?在双层地下空间,如何点亮昏暗并赋予空间意义?我们并不局限于对「文人」「禅意」「风雅」等园林固有意向或符号的平铺直叙,而是在平面规划前期便介入项目,以设计来构筑体验的有序化:空间结构的中心(即客厅)成为设计的「意义核心」,纵横生长两条轴线——横轴串联自然的观赏之道;纵轴牵引精神的外放与内敛
zs_design2020-8-31 12:06:57
在一个有着明显文化印记的地方,如何以文化来回应?在建筑与环境条件相对优越的项目中,如何定位室内设计的身份?在双层地下空间,如何点亮昏暗并赋予空间意义?我们并不局限于对「文人」「禅意」「风雅」等园林固有意向或符号的平铺直叙,而是在平面规划前期便介入项目,以设计来构筑体验的有序化:空间结构的中心(即客厅)成为设计的「意义核心」,纵横生长两条轴线——横轴串联自然的观赏之道;纵轴牵引精神的外放与内敛。
工具箱2021-1-20 17:02:29

我以前看帖基本不回帖,后来我发现,这样不但会花掉我的金币,而且不厚道。于是我把这段文字保存在记事本里,每看一个帖子,就复制上去,以表达我对楼主的谢意,把帖子顶起来,顺便帮自己挣点金钱。学习中,谢谢
Daniel天天2020-8-28 11:10:18
邱老师的又一杰作,好好观摩学习
masonpp2020-8-28 11:59:10
邱老师的又一杰作,好好观摩
LLLJJ-2020-8-28 13:57:10

邱老师的又一杰作,好好观摩
羊暖心2020-8-28 14:09:49

奈何写不出多么华丽的感叹语,只能说牛批,膜拜
jjooan2020-8-28 14:29:01
谢谢分享!!!谢谢分享!!!!66666666666
A~吼吼2020-8-28 14:42:00
谢谢分享!!!谢谢分享!!!!66666666666
bbccbca@126.com2020-8-28 14:47:33
为什么邱德光这么N把呢,设计的我看完都很感动真的,太棒了,超越了
树人20102020-8-29 11:01:08
为什么邱德光这么N把呢,设计的我看完都很感动真的,太棒了,超越了
下一页
1234下一页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序赞号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