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项目, 办公室内设计, 杭州, 中国
  • 建筑师:gad·line+ studio
  • 面积:1300 .0m²
  • 项目年份:2020
  • 摄影师: Jie Pan, Guangkun Yang
  • 厂家:Solarlux, Steelcase
  • 主持建筑师:孟凡浩、朱培栋
  • 设计团队:祝骏、齐帆、金煜庭、邓皓、张思思、葛震亮、邱丽珉、陈文、蔡志兴、蔡肖愚、朱骁铖
  • City:杭州
  • Country:中国
  • 浙江工商大学位于杭州主城区教工路的老校区,历史可追溯至上世纪60年代。同诸多中国高校一样,在城市扩张和校区增设的双重夹击下,老校区蜕变为市中心不可多得的办公园区。而园区内B幢的一、二层阶梯教室,因其空间形式无法对应正常的办公需求而被长期闲置,无人问津,成为新旧转变中遗留下的问题空间。
  • line+ 因团队扩张亟需更自由宽敞的办公空间,在工作室选址时,这个极具层次感与可能性的非标准化空间被团队一眼相中,连同相邻的原女生宿舍楼整个二层空间,成为line+眼中无限可能的开始。
  • 传统办公空间是封闭单一的工作“容器”,而在信息技术高速迭代的当下,办公空间则逐渐演变为人们工作交往的“媒介”,容纳整合展览、讲座、沙龙、娱乐、event space 等各种使用场景,鼓励各种正式与非正式的交流共享在其中发生。


  • 当有机会来打造自己专属的工作空间时,我们的角色定位在甲方和乙方间切换,对自己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在为建筑师提供舒适办公体验的基础上,创造一个冷峻又亲和,流动而开放的工作空间,以承载未来多变的需求。 “line”即边界,“+”旨在突破界限,改造设计秉承事务所的核心理念,打破空间和时间界限,也与我们自身对于当代新型办公空间的态度不谋而合。
  • 打破建筑布局——夹处缝生
    重置流线,成为设计的第一步。原B幢具备供8层办公楼使用的公共入口门厅与交通体系,line+为增强空间的独立性和视觉识别性,借助于连接原两层阶梯教室的外挑楼梯与梯侧老树,造一隅庭院为全新的独立入口,增添空间的层次感与趣味性。同时,调整D区入口位置,建立两个办公区的对位关系。
  • 重组空间,继而深化设计。B区原阶梯教室与宿舍区域被中间的天井和墙体隔绝为两个独立的区域,line+通过封闭天井将两处割裂的空间相连,继而打通宿舍隔墙,新植入踏步连通展厅、办公和水吧台空间,完成高差关系的转换,也形成完整、连续的办公空间体系。
  • D 区通过置换公共过道位置,将底层原先割裂的两部分合二为一。在此基础上,剔除原有小开间形式,拆除内部隔墙,释放空间潜力。
  • 打破建筑立面——生长的黑盒子
    原建筑外立面附属的檐下空间可塑性极大。由此引入由黑色金属和玻璃所形成的黑盒子来置换檐下的灰空间,拓宽室内面积、增加空间的层次感的同时建立起独属line+的领域感。连续的玻璃面将更多阳光带入室内,建立起内外空间的流动关系,陈列模型的透明盒子错落地镶嵌于黑色金属立面,成为事务所对外展示的窗口。




  • 打破空间定义——“TALK & LINK”多变空间
    “TALK & LINK”是 line+ 开展内部分享、对话各行业专家的特色活动。我们将这种交流基因注入阶梯教室,以及会议室、模型室、材料区、水吧台、露台等非正式交流空间内。这些热点分布在开敞空间的不同位置,形成一张多中心的辐射网,以引发设计师、主创、业主、专家之间的更多交流。
  • 一、二层的阶梯教室是“TALK & LINK”的标志性空间。二者在垂直方向上形成整体,连同室外楼梯成为 line+ studio 的前奏与窗口。两个展厅的联动,可以满足同时举行展览、讲座、沙龙、会议等大型活动的需求。
  • 在内部空间设计上,一层阶梯教室通过消隐的设计手法去除设备管线与附属用房带来的干扰,保证空间的纯粹性。
  • 二层阶梯教室具备较大的进深空间,遂将教室后方的踏步垫高,形成平整的会议区域;在二层的多功能区与会议空间之间置入可移动的隔断,使得该空间可在大型活动和正式会议之间自由切换,贯通融合展现空间多重特质,提升空间利用率和灵活性。
  • 打破时间界限——材质的新与旧
    通过材料的控制,消减色彩,形成黑白灰的素色空间。我们拆除了原有吊顶,铲除横梁、柱子和天花的饰面层,将粗糙的混凝土肌理裸露在外。地面则选用素色抛光混凝土,和混凝土结构及顶板形成体系。在墙面策略上,B区选择将墙面刷白以形成白色与灰色、细腻与粗犷的反差;D区则采用混凝土漆墙面,强调空间的整体性。
  • 金属作为现代材料介入,纳入素色的体系的同时带来现代的精致感。B区的金属拉伸网从阶梯展厅的隔墙延伸至办公区顶部,又竖立于办公空间尽端的展示书架,在透与不透间营造多层次的空间。灯条嵌入顶部拉伸网间的U型扣条,在纵深上形成序列感。
  • D 区将建筑立面黑色金属延续至室内,形成一道新的内立面。同时引入银灰色阳极氧化铝围合出一个序厅,凸显未来科技感。
  • 整个改造设计采用减法剥离出空间及结构原型,并克制地将材料纳入灰度体系,由此凸显的新旧并置形成了最持久的视觉张力。我们以空间赋能,将因社会功能变更而闲置的封闭校园置换为适应于时代的共享开放的混合型空间,借此探索以创新为目的的企业,在未来办公空间发展上的新模式。而过去、当下,和未来line+的无限可能都将在这里展开。
    • 项目完工照片 | Finished Photos
    vsszan6110261830441.jpg vsszan6110261830442.jpg vsszan6110261830443.jpg vsszan6110261830444.jpg vsszan6110261830445.jpg vsszan6110261830446.jpg vsszan6110261830447.jpg vsszan6110261830448.jpg vsszan6110261830449.jpg vsszan61102618304410.jpg vsszan61102618304411.jpg vsszan61102618304412.jpg vsszan61102618304413.jpg vsszan61102618304414.jpg vsszan61102618304415.jpg vsszan61102618304416.jpg vsszan61102618304417.jpg vsszan61102618304418.jpg vsszan61102618304419.jpg vsszan61102618304420.jpg vsszan61102618304421.jpg vsszan61102618304422.jpg vsszan61102618304423.jpg vsszan61102618304424.jpg vsszan61102618304425.jpg vsszan61102618304426.jpg vsszan61102618304427.jpg vsszan61102618304428.jpg vsszan61102618304429.jpg vsszan61102618304430.jpg vsszan61102618304431.jpg vsszan61102618304432.jpg vsszan61102618304433.jpg vsszan61102618304434.jpg vsszan61102618304435.jpg vsszan61102618304436.jpg vsszan61102618304437.jpg vsszan61102618304438.jpg vsszan61102618304439.jpg vsszan61102618304440.jpg vsszan61102618304441.jpg vsszan61102618304442.jpg vsszan61102618304443.jpg vsszan61102618304444.jpg
      • 转载自:Archdaily
      • 设计师:gad·line+ studio
      • 分类:更新项目
      • 语言:简体中文
      • 阅读原文

      没搜索到文物库相关内容

      暂无用户创作记录!~

      记录用户以此项目图片为灵感使用Ai进行二次创作。

      暂时没有评论,你回一个呗!~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序赞号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