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中心, 加建项目, 三明, 中国
  • 建筑师:三文建筑 / 何崴工作室
  • 面积:350 .0m²
  • 项目年份:2020
  • 摄影师: Long Chen, Liming Fang, 何威
  • 主持建筑师:何崴
  • 设计团队:陈龙、李强、宋珂、曹诗晴、赵馨泽、吴礼钧(实习)
  • 业主:溪源乡人民政府
  • 结构顾问:潘从建
  • City:三明
  • Country:中国
  • 项目背景:村边的老烤烟房
    项目位于中国福建省建宁县溪源乡都团村。基地在村口外约500米,是路边毗邻荷塘的一块用地。场地中有一组烤烟房(用于烘烤烟草的生产建筑),因为工艺技术的改变,已经长期闲置。
  • 烤烟房是福建一种典型的生产建筑,有大有小。基地中有两座小型的传统烤烟房,及一座大型烤烟房。大型烤烟房为砌体结构,由4个独立且平行的矩形烘烤空间组成,屋顶为平顶且相互联通,用于存放木柴等杂物。为了保持木柴干燥,屋顶上设有一个雨蓬,材料为石棉瓦。烤烟房面向荷塘,背依道路和山林,具有很好的视野和势。此外,都团村一系列建设也给此场地带来了发展的机会:水利项目对周边溪流进行了疏通,水岸进行了整修,建设了儿童戏水池;荷塘中修建了栈道,加强了农业景观的可达性和体验性。这一系列改变都加强了都团村的活力,也增加了都团村的访客。本项目正是在这个大背景下开始的,它旨在补充村庄公共服务设施的不足,为本地居民和外来者提供公共休憩空间。
  • 空间布局:生产空间的艺术化演绎
    保留了两座小型传统烤烟房,设计主要针对大型烤烟房展开。新建筑在老建筑的基地上建设,借用了原建筑的空间逻辑,并加以艺术化演绎。
  • 建筑师对烤烟房建造的自发性特别感兴趣。平面上,原建筑由4个平行的矩形空间构成,方盒子的大小、形态、间距完全一致,形成清晰的平面秩序。竖向上的逻辑也是清晰的,烤烟房生产单元和储藏单元分别位于首层和不规范的“二层”空间。雨蓬是原建筑特别有趣的元素,它是功能需要,但其结果也给建筑带来了空间属性上的改变。雨蓬以一种超尺度和随意感,打破了烤烟房生产单元的秩序感。
  • 设计的开始是向自发建造学习。新建筑的空间逻辑沿用了老烤烟房的空间模式:建筑也分为两层,首层由多个体块组成,分别是社区中心、展厅、会议室和厨房。如果仔细看,会发现一层体块的组合方式脱胎于原建筑的4个长方体。建筑师通过对原体块的消减、增加、组合,重构了平面的秩序。平面不再是原来的匀质肌理,而呈现出变化:室内空间更符合新功能的要求,体块之间的空隙为使用者提供了室外活动空间。一层空间朝向荷塘的立面为通高的木板,可以完全打开,人可以从建筑西南侧进入区域,并以一种自由的方式进入室内。这里室内外的界限是模糊的,建筑师希望形成一种自由空间。
  • 一层和二层由建筑西北角的一个室外楼梯连接。二层为长方形的大空间,是多功能厅,可以作为餐厅或者聚会使用。西侧面向荷塘的立面是落地大玻璃,将景观引入室内,西南角有一个室外平台,为室外就餐提供了条件。东侧立面因为朝向道路和山林,设计的较为封闭。齿状的外形是对原烤烟房的回应。建筑二层的另一个入口也开设在东侧,并用连桥与道路联通,解决了人流疏散的问题。
  • 大屋顶:理性和荒诞之间
    新建筑的重要视觉元素是夸张的大屋顶。这个大屋顶的处理是建筑师刻意为之:超尺度、不对称、甚至是“浮夸”的。它将建筑笼罩,为建筑提供了舒适的檐下空间,回应了当地多雨、湿热的气候。同时,它也是原建筑雨蓬的一种戏剧性的衍化。屋顶的檐口不是水平的,它被一条弧线切割,南侧屋顶较小,北侧屋顶大且长,一直延伸到接近地面的位置,设计团队戏称它为“象鼻子”。连接一层和二层的室外楼梯在此处穿越屋顶,形成了戏剧性的空间体验。
  • 屋顶为弧顶,钢结构,支撑屋顶的钢柱延续了理性和荒诞并存的特征。柱子并不是垂直设立,而是倾斜,且不平行的。人行走于屋檐下,柱子之间,有一种行走于竹林中的感觉。这种错位感,也正是建筑师希望给人带来的。柱子分为真正的承重构件,和虚假的承重构件,建筑用不同的颜色加以区别。颜色的加入,也为柱子带来了时尚感和陌生化的效果,并与另一个“夸张”的处理——屋顶彩色釉面瓦形成呼应。
  • 釉面瓦:关于乡村普通材料的一次实践
    屋顶使用了鲜艳的釉面瓦,这是对中国乡村1990年代后新民居大量使用釉面瓦的一种艺术化挪用。釉面瓦脱胎于琉璃瓦,在1912年以前只用于宫殿、庙堂,民居中不允许使用。1990年代后,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釉面瓦生产成本的降低,中国乡村民居中开始大量使用釉面瓦。除了釉面瓦比传统的筒瓦更坚固、防水效果更好外,其闪亮的外观,鲜艳的颜色,以及曾经作为皇家和官府专用的符号性都是民间乐于使用它的原因。但在学界,特别是在建筑、文化学者眼中,釉面瓦是破坏乡村传统风貌的重要杀手之一。和它并列的杀手还包括:瓷砖和彩钢棚。这种审美的分歧使建筑师喜欢的朴素、传统材料并不被普通乡村所接受,而村民因为功能需要和展示富足需要所选择的“闪耀”材料也很难得到学者的认可。这本身就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 建筑师希望探讨釉面瓦在现代乡村建筑中当代审美性的可能性。釉面瓦是否可以登上大雅之堂,成为既满足村民对“闪耀”材料的追求,又具有当代美学的材料?当然,这必将是一次大胆,甚至冒险的实验。
  • 本项目的釉面瓦采用了最普通的产品,从淘宝采购,具有普适性。设计中,建筑师做了多种尝试,讨论釉面瓦的色彩和组合方式。最终,瓦面颜色的选择为黑、灰、红、橙、深绿、浅蓝。屋顶的上部以黑色瓦为主,这样的处理将建筑与背后竹林的拓扑关系呈现为黑与绿的关系,这与传统建筑屋顶与山林的关系是一致的。其他色彩的瓦面主要集中在屋顶的前部和檐口处,这使建筑在被正常视角观察时,下探屋顶形成的立面具有与众不同的特色。釉面瓦的排序并非完全随机,建筑师将其图案化。图案的原型来自于周边荷塘和稻田的航拍图,但经过了抽象和调整,使施工相对便捷。
  • 室内:新空间与老记忆
    室内的处理并不复杂。建筑分为两层,一层由几个小空间组成,除了厨房外,都具备很强的公共性。社区中心和展厅串联在一起,既可以服务于本地人,也为外来者提供休憩的空间。展厅室内保留了原烤烟房的空间格局和部分构件,如挂烟草的木架、观察火势的开口等。在此基础上,增加了展桌,用于摆放与地域有关的农产品和手工艺品,为建筑未来的经营提供条件。社区中心设有服务台,室内相对自由,可以摆放桌椅,为社区交流提供了可能性。会议室增加了服务的类型,也可作为小型包间使用,满足未来使用人群的不同诉求。
  • 值得注意的是,一层的室内和室外空间具有流动性,可以转动的木隔墙让内外空间可以轻易的串联在一起。借此,建筑的一层空间完成了流动性、可伸缩性和模糊性的建构。
  • 二层为多功能厅,建筑东侧的墙面呈凹凸起伏,并对应着墙面和玻璃,这是对原烤烟房四个平行生产空间的记忆性表达。室内墙面被橙黄色瓷砖覆盖,并延伸到地面,终止于结构柱的位置。地面的其他区域采用水磨石,这样的处理将建筑室内空间分为开敞和包裹两个区域,对应了后续的家具布置。天花保持了建筑屋顶的弧线形态,吊顶采用竹席作为装饰材料,体现了地域性。灯光的处理略显“任性”,建筑师采用线性灯进行基础照明,但灯管被不规则的布置在天花下,形成构成感,给建筑室内平添了当代性的气氛。
  • 结语和反思
    本项目的设计、建造时间持续了3年,特别感谢业主的信任和支持,让建筑师可以进行一次研究性设计。
  • 中国乡村建筑问题是复杂的。在审美层面,很难用简单的逻辑评判传统和当代,风貌与实用,乡村原生态形式与外来入侵形式的对错。建筑师和学者在批评传统乡村风貌被破坏的同时,很少设身处地的思考为何乡村原住民会选择城市性、现代性的形式和材料,也甚少从乡村社会学、经济学的视角思考这些形式和材料被使用的内在逻辑,更不会“俯身”以民间审美视角去看待其价值。
  • 本设计中,建筑师尝试从农村生产建筑中学习空间设计的语言,从乡村当代普通材料——釉面瓦、瓷砖中学习装饰的运用。但这种学习自然不是简单的复制,或者全盘的否定或肯定,而是带着批判的再创作。
    • 项目完工照片 | Finished Photos
    vsszan8469141824371.jpg
    vsszan8469141824372.jpg
    vsszan8469141824373.jpg
    vsszan8469141824374.jpg
    vsszan8469141824375.jpg
    vsszan8469141824376.jpg
    vsszan8469141824377.jpg
    vsszan8469141824378.jpg
    vsszan8469141824379.jpg
    vsszan84691418243710.jpg
    vsszan84691418243711.jpg
    vsszan84691418243712.jpg
    vsszan84691418243713.jpg
    vsszan84691418243714.jpg
    vsszan84691418243715.jpg
    vsszan84691418243716.jpg
    vsszan84691418243717.jpg
    vsszan84691418243718.jpg
    vsszan84691418243719.jpg
    vsszan84691418243720.jpg
    vsszan84691418243721.jpg
    vsszan84691418243722.jpg
    vsszan84691418243723.jpg
    vsszan84691418243724.jpg
    vsszan84691418243725.jpg
    vsszan84691418243726.jpg
    vsszan84691418243727.jpg
    vsszan84691418243728.jpg
    vsszan84691418243729.jpg
    vsszan84691418243730.jpg
    vsszan84691418243731.jpg
    vsszan84691418243732.jpg
      • 转载自:Archdaily
      • 设计师:三文建筑 / 何崴工作室
      • 分类:社区中心
      • 语言:简体中文
      • 阅读原文
      Ai 分析中……

      暂无用户创作记录!~

      记录用户以此项目图片为灵感使用Ai进行二次创作。

      weide2023-11-14 14:17:43

      我以前看帖基本不回帖,后来我发现,这样不但会花掉我的金币,而且不厚道。于是我把这段文字保存在记事本里,每看一个帖子,就复制上去,以表达我对楼主的谢意,把帖子顶起来,顺便帮自己挣点金钱。学习中,谢谢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序赞号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