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旅舍, 重庆, 中国
  • 建筑设计:三文建筑 / 何崴工作室
  • 面积:2500 .0m²
  • 项目年份:2020
  • 摄影师: 金伟琦, 何威
  • 主创建筑师:何崴、陈龙
  • 项目建筑师:梁筑寓
  • 设计团队:刘明阳、桑婉晨、曹诗晴、李婉婷、华孝莹、张天偃、李俊琪、林培青、李虹雨(实习)宗振振(实习)、尹欣怡(实习)、林燊(建筑)、郭建生(结构)
  • 驻场建筑师:刘明阳
  • 合作单位:北京华巨建筑规划设计院有限公司
  • 景观顾问:李国钧
  • 室内设计:STUDIO QI、若凡工作室
  • 景观设计:三文建筑
  • 业主:垫江县兴垫实业有限公司
  • 运营方:宿集营造社
  • City:重庆
  • Country:中国
  • 场地:海拔800米的自然村,可望见县城2019年,受当地政府的邀请,第一次来垫江。垫江县位于重庆主城区东北方向,距离约120公里。项目场地位于垫江县桂阳街道十路村的一个自然村民组——雷家湾,这里属于明月山脉,海拔约800米,夏季凉爽,是避暑的好去处。场地西面背山较高,两侧有小山环抱,东南方向是一个豁口,可以看到8公里外的县城,可谓地形优越。更难得的是,场地中有一片马蹄形的稻田,原村民的生产、生活就围绕这片稻田展开,半亩地、一头牛,日出而作、日落而息……
  • 除了具有恬淡的乡村文化景观外,场地周边还有历史古迹,其中最具名气的是巴蜀古道,相传这里才是为杨贵妃运送荔枝的路径,因此也称之为“荔枝古道”。现在拾阶而上,还可以看到当年的界碑和历代文人墨客留下的摩崖石刻。
  • 布局:保留稻田,建筑围绕稻田布置新建筑的功能是民宿,而且是多个民宿品牌的集合。根据运营方的要求,一期建筑将包含两个民宿品牌,他们拥有独立的区域,服务不同的人群。两个民宿共用一系列公共空间,包括:书吧、室外游泳池和餐厅等。
  • 在了解了上位规划后,建筑师发现稻田在未来的规划中是村庄发展用地,因此即使在该区域建设也不会涉及占用耕地的问题。但问题是,这样的处理是否是最好的选择?从建设难度的角度,在稻田区域建造肯定更为有利,但这样做既破坏了农业景观,又让项目失魅。最终,建筑师、建设方和运营方都认为应该保留稻田,将其作为未来民宿的核心。
  • 建筑围绕稻田布置,形成空间上的犄角之势和视觉上的互看。这类似于中国园林里建筑之间的“看与被看”关系。稻田的角色如同园林中的水面,它既是观看的主体,也可为人在空间中的活动提供主题。民宿投入使用后,运营方围绕稻田开展的一系列活动,如收割季、稻田瑜伽等也印证了这点。
  • 客房和接待区被安置在西侧和南侧的山脚下,在具备良好视野的前提下,尽量不占用田地。场地中原有道路向西挪动,从新建筑和其背后的山林之间通过,使新建筑与稻田之间不受交通的打扰,同时也便于后期运营中的封闭管理。书吧和室外大泳池布置在一起,它们位于稻田北侧,背后有树林作为依托。餐厅位于场地东侧,它是唯一一栋修建在稻田中的建筑,但采用了地埋方式,被隐藏在稻田中间。在场地核心区外围东南角的山林中,还建造有一座瞭望塔,它既可以用于登高观景,也兼做森林防火之用。
  • 客房:因形就势,平静实用因为运营的要求,需要设计足够数量的客房(共25间);但为了不破坏环境,建筑被限制在有限的范围内建设,这就给建筑设计带来了难题:如何在有限的场地内创造尽可能多,且舒适的客房,同时建筑形体还不能过高。
  • 客房分为两个区域,分别对应两个不同的民宿品牌——飞茑集和元白。飞茑集位于场地原宅基地(原建筑因质量问题被拆除)位置上,面向稻田和山的豁口,具有最好的观景面。客房共三层,12间,入口层和二层采用背廊式布局,保证了客房都面向稻田。负一层并不是地下,而是利用场地原有高差形成的错层。负一层和入口层在剖面上错开,负一层的屋顶正好成为入口层的室外平台。这里建筑师除了阳台外,还设计了一个联通的浅水池,在为客房提供舒适小环境的同时,也增加了室外活动的趣味性和建筑的视觉性。错层的处理也使建筑在视觉上分为两段,弱化了建筑总高三层给人的压迫感。飞茑集客房南侧有一棵老树,它携带了原场地的场所记忆。建筑师刻意保留了老树,建筑邻树而建,形成了一种共生关系。树下利用木平台与负一层的屋顶浅水池相连,成为户外休闲的场地。
  • 民宿元白主要位于稻田南侧的山脚下,由3栋二层的建筑组成。建筑外观朝向稻田的一面使用落地玻璃,将好的景观引入客房,分体式的布局保证了各客房之间的私密性,以及“家庭式”的体验感。
  • 客房的建筑外观总体朴素平静,不刻意追求形体的雕塑感和现代性。建筑以双坡顶为主,出檐深远,回应了垫江地区多雨的气候条件。墙面使用了新型土坯墙材料,在具有传统民居外观的前提下,保证了后期维护低成本的诉求。
  • 书吧和泳池:对场地和传统民居的转译除了客房和接待区,本项目中还有一些小建筑,他们分散布置在场地中,在功能上是民宿的公共配套,在精神层面上他们起到点景的作用,与环境景观一起定义了项目的整体气质。
  • 书吧的功能包含图书馆和水吧,它位于这个场地的北侧,与室外大泳池毗邻,和民宿元白的客房相对。这座建筑拥有一个大尺度的屋顶,这是对本地传统民居超尺度屋顶的一种转译。在垫江,传统民居经常会将厢房一侧的屋顶与其背后的厨房、猪圈屋顶连为一体,构成一个连续的,檐口接近地面的大屋顶。建筑师认为这是该地区极具特征性的建筑元素,就将其采样、适当变形,运用到书吧的设计中。书吧的双坡屋顶被分开,且不对称,面向稻田的屋顶檐口被刻意压低,形成一个超常规的屋顶形式,给建筑一种独特的气质:平静的不凡。压低的檐口框选出来的水平构图,将人的视线引向稻田,客房和餐厅,人坐在书吧中可以更集中的观想当下的风景。
  • 室外泳池是在原场地鱼塘的基址上改造而成的。这样的处理既减少了土方量,又让改造前后的图景形成了戏剧性张力。当今,无边泳池已是高端民宿的标配,建筑师希望创造一个“稻田中”的无边泳池。随着后续农业景观的完善,泳池将与稻田更紧密的结合,闻着稻香,手可触及到稻穗的游泳体验,想来还是很浪漫的。
  • 餐厅:隐于稻田,迎接日出现有餐厅的规模很小,在二期大餐厅完成后,它将主要承担小型的特色餐饮服务。在设计之初,建筑师希望在场地东侧,山豁口处建造一栋小建筑,它一方面起到点景的作用,另一方面可以为客人提供在崖口观看云海、日出、远眺县城的落脚点。
  • 建筑被选在稻田边缘建设,为了不破坏稻田的整体景观,建筑师利用地形的高差,将建筑埋入地下,隐于稻田中。建筑形态尽量简洁,平面呈折线形,扣入场地中。单坡顶,混凝土结构,朝向崖口的立面采用落地玻璃,让建筑的室内外保持通透。屋顶采用反梁,室内天花保持水平。没有使用常规的屋面处理方式,而是采用无土栽培方式种植了水稻,此时,反梁成为保持水面的隔档。屋顶水稻与建筑周边的稻田融为一体,让建筑消隐,同时也给了建筑鲜明的个性。
  • 餐厅旁边,应业主的要求增设了小型的泡池。泡池位于崖口,具有绝好的视野。在清晨,餐厅和泡池朝向东方,是迎接日出第一缕阳光的绝佳位置;在傍晚,透过餐厅室内温暖的灯光,及室外平台上的烛光,一种罗曼蒂克式的气氛油然而生。
  • 景观:尊重环境,质朴自然本项目的场地具有一种特殊的气质:三面有山,东面开敞,山林环抱着中间的一片稻田,有一种世外桃源的氛围。这里不是城市,是当代都市人向往的“诗与远方”之地。因此,本项目的景观设计希望尽量少的城市化元素,质朴的乡野气息是核心。
  • 稻田被完整保留,原来位于村落和稻田之间的道路被移到新建筑西侧,建筑与稻田之间得以更直接的联通。新开辟的步行小径串联几个建筑体,它们依循原有的田垄和林间小路而设。路面不追求完全的平整,条石和砧木是主要的路面材料,人行走期间,轻松但需要稍慢的步速和关注脚下。民宿和公共建筑周边的区域多为硬质铺装,这里采用了本地的青石碎拼,或利用场地中老建筑遗留下的基石作为主要材料,既具有在地性,又有淡淡的乡愁。
  • 夜晚,照亮小径的光由简单的灯泡提供,它们被安装在低矮的竹棍上,竹棍插在路边稻田里,灯泡上面有个简单的竹编灯罩,用于遮挡灯泡,也让灯光柔和的溢出。这个设计显得简单、随性,但这就是建筑师希望传达的气质。
  • 结语:主客不分,山人之境巴谷宿集的建筑设计并不追求一种新奇的造型,它更多是讨论建筑、自然和人之间的关系与互动。场地原始的自然条件被尽力保留,建筑以一种“点”的方式加入空间,成为视觉和行为的锚点。最后是人,他们游走在建筑和山水之间,从主客二分到逐渐成为风景的一部分。时间变慢,自然、建筑和人也在不知不觉间成为一体。这也许就是中国古人所追求的“山人”之境吧。
  • 巴谷宿集建成后,凭借优越的自然环境迅速走红,在业内引起了不小的反响,成为了不少游人的“打卡地”。其利用乡村闲置资产,以新业态、新设计进行激活的模式也成为了当地农村“三变改革政策”的重要案例,为当地乡村发展提供了一定的参考。这也是得益于政府、业主、运营方、设计方多方合作,共同努力所取得的成果。
    • 项目完工照片 | Finished Photos
    vsszan11468191948071.jpg
    vsszan11468191948072.jpg
    vsszan11468191948073.jpg
    vsszan11468191948074.jpg
    vsszan11468191948075.jpg
    vsszan11468191948076.jpg
    vsszan11468191948077.jpg
    vsszan11468191948078.jpg
    vsszan11468191948079.jpg
    vsszan114681919480710.jpg
    vsszan114681919480711.jpg
    vsszan114681919480712.jpg
    vsszan114681919480713.jpg
    vsszan114681919480714.jpg
    vsszan114681919480715.jpg
    vsszan114681919480716.jpg
    vsszan114681919480717.jpg
    vsszan114681919480718.jpg
    vsszan114681919480719.jpg
    vsszan114681919480720.jpg
    vsszan114681919480721.jpg
    vsszan114681919480722.jpg
    vsszan114681919480723.jpg
    vsszan114681919480724.jpg
    vsszan114681919480725.jpg
    vsszan114681919480726.jpg
    vsszan114681919480727.jpg
    vsszan114681919480728.jpg
    vsszan114681919480729.jpg
    vsszan114681919480730.jpg
    vsszan114681919480731.jpg
    vsszan114681919480732.jpg
    vsszan114681919480733.jpg
    vsszan114681919480734.jpg
      • 转载自:Archdaily
      • 设计师:三文建筑 / 何崴工作室
      • 分类:青年旅舍
      • 语言:简体中文
      • 阅读原文
      重庆垫江巴谷宿集建筑设计(2020)(三文建筑 / 何崴工作室)设计_重庆垫江巴谷宿集建筑设计(2020)(三文建筑 / 何崴工作室)设计-1.jpg
      Ai 分析中……

      暂无用户创作记录!~

      记录用户以此项目图片为灵感使用Ai进行二次创作。

      ymcf121806122021-2-25 09:05:39
      不错 不错 学习了
      bao20152021-3-3 19:27:09
      非常好得作品,学习了
      zhaoxin0012021-5-6 17:39:04
      空间感很强,在年代跨度、人物成长方面,使用了极简的略笔,因此有着独特的意境。
      佛山-黎天乐2021-11-1 14:06:19
      学习了空间感很强,在年代跨度、人物成长方面,使用了极简的略笔,因此有着独特的意境。
      HZ小青年2023-7-2 10:23:24

      感谢分享!感谢分享!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序赞号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