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 分析中……

序赞Ai时刻等待着你的命令!~

与Ai对话形式持续执行相关Ai智能体任务。

添香2010-12-18 11:36:37
081 北京明十三陵石牌坊
81.JPG
在北京市昌平县的天寿山南麓遗存着明代13个皇帝的陵墓,简称明十三陵。这座五开间的石牌坊, 位于陵区的入口,是这个袋形山芭的“大门”,其中轴线与远处天寿山主峰相贯,形成首尾呼应的气势。石牌坊建于嘉靖十九年(1540年),是“五间六柱十一楼”汉白玉石刻牌坊,雕刻十分精美,是现存体量最大的石牌坊。

082 避暑山庄金山一景
82.JPG

083 避暑山庄烟雨楼
83.JPG
避暑山庄又称热河行宫,是清代的皇帝们避暑和从事各种政治活动的地方,是自然景观与人工景致的完美结合,分宫殿区、湖洲区、平原区和山岳区四大部分。烟雨楼是湖洲区的主体建筑,分上下两层,各石开间,仿嘉兴南湖烟雨 楼所建,映衬着湖光山色,将一派江南景色再现于北方的山峦之间。

084 北京房山县云居寺唐开元九年刘玄望造石塔
84.JPG
位于北京市周口店西南约75公里的云居寺石经洞的山顶上,唐开元九年(公元721年)刘玄望出资建造。石塔九级,方形密檐,塔身用四块石板拼成,中目石室,正面凿方形门,门上雕火焰纹券,门左石雕 力土像。塔身以上重叠九层塔檐,整个外檐部分逐层内收,外轮廓呈抛物线型曲线。
添香2010-12-18 11:38:47
085 江西贵溪龙虎山天师府灵芝国八封门
85.JPG
086 灵谷寺无梁殿
86.JPG
灵谷寺位于南京市钟山风景区内,是座十分古老的寺院。相传明朝开国皇帝朱元漳建孝陵时看中了原来的寺 址,于是就迫使和尚们搬迁到现在这个地方,无梁殿就是那时所建,距今约600年。无梁殿全都由砖拱砌而成,因没有一根木梁而得名。其中最大的一跨拱券的跨度达11米多,充分反映了我国古代建筑技术的水平。1929年,国民党政府在此建革命阵亡将士公墓,无梁殿也由此成为了一座祭堂。

087 河北赵县安济桥
87.JPG
安济桥又称赵州桥,建于隋朝大业年间(公元605年—617年),距今有1300余年的历史。这座长50.82米的单拱石桥跨度为37.37米,是世界上最古老、跨度最长的一座石 桥。它不仅结构新颖,造型美观,而且石桥栏板、望柱的雕刻也十分精美。安济桥为敞肩拱桥,全桥坡度平缓,桥身中段薄、两端厚,桥宽9.6米,适合车辆行走,这种做法发挥了石料的耐挤压功能。桥两端开辟的两个券洞,既减轻了桥身的自重,又增加了排洪的空间,减少了洪水对桥身的冲击。此桥在世界桥梁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088 福建惠安万安桥
88.JPG
此桥建于泉州洛阳江上,民间又称之为洛阳桥,是我国江河入海口上建成的第一座大型石梁桥。该桥始建于宋代,并经历代重修。1932年,当时驻闽的十九路军工兵在 原桥墩的基础上,叠上一层现代钢筋混凝土公路桥梁,远望去新老桥梁浑然一体。该桥现长834米,有47个桥孔。
添香2010-12-18 11:40:32
089 福建莆田木兰陂
89.JPG
我国古代引、蓄、 灌、排、挡综合利用水资源的大型水利工程。

090 北京卢沟桥
90.JPG
卢沟桥是北京城西南永定河上的一座闻名遐迩的联拱石桥,距今已有800多年的历史。该桥坚实稳固,构造巧妙合理,整个造型简练明快,富于节奏变化,曾被意大利旅行 家马可·波罗称为“世界上最好的、独一无二的桥”。此外,桥栏立柱上485个栩栩如生的石狮子也为这座桥增色不少。“卢沟晓月”为清朝乾隆皇帝钦定的“燕京八景”之一。1937年7月7曰,曰本军队在此发动了全面的侵华战争。

091 五亭桥
91.JPG
位于江苏省扬州市瘦西湖莲花埂,又称莲花桥,清乾隆丁丑年(1757年)建。桥上有亭五座,造型美观,相传该桥 是乾隆皇帝下江南时,当地盐商为取悦皇上所建。

092 宝带桥
92.JPG
位于江苏省苏州市东南六里的运河西侧,与运河平行,唐元和年间(公元816—819年)所建,总长317米,宽4.1 米,共53孔。此桥孔数之多、桥身之长、结构之精巧,在当时均属罕见。
添香2010-12-18 11:42:09
093 绍兴八字桥
93.JPG
位于浙江省绍兴市城南,宋宝佑四年(1256年)建造,清乾隆四十八年(1783年)重修。单孔石梁桥,其造型宛如八字墙门,因而得名。该桥的布局较好地解决了三条街、三 条河交错的复杂的交通问题。

094 广西三河县程阳桥
94.JPG
建于1916年,石墩木面桥,桥上建有五座塔形亭。在当地又被称为“风雨桥”,其亭全部采用榫铆结构,不用一颗铁钉。

095 福建安平桥
95.JPG
位于泉州市城南30公里的安海古镇,宋绍兴八年(1139年)建,全长2500米,故又称“五里桥”。

096 广西桂林花桥
96.JPG
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七星岩,始建于宋代,明嘉靖十九年(1540年)改为11孔石拱桥,全长125.2米,上部建有廊式桥亭,造型优美,与水中的倒影相映成趣。
添香2010-12-18 11:47:35
097 苏州盘门
97.JPG
现存城门为元至正十一年(1351年)重建,是一处保存完好的古迹。盘门包括两道陆门和两道水闸门,两道陆门间由门与城墙构成瓮城。城台上建有重檐歇山式门楼一座,气势庄重。

098 沧浪亭石桥
98.JPG
099 网师园射鸭廊和竹外一枝轩
99.JPG
竹外一枝轩是园中观赏性极强的一处建筑精品,临水而筑,面向南,为空廊,设美人靠一排。西墙有漏窗。整个 轩布局直中有弯,依势曲折有致,空间玲珑剔透,似船厅又像水榭,其名取自苏东坡诗“江头千树春欲暗,竹外一枝斜更好”,更带给人以诗情画意的联想。

100 网师园
100.JPG
网师园位于苏州古城东南,该址最早是南宋时一侍郎归隐时的居所“万卷堂”,有一花圃名叫“渔隐”。其后荒芜,到了清朝乾隆时期,才初具今天的规模。
添香2010-12-18 11:49:14
101 苏州拙政园水廊
101.JPG
拙政园是我国江南古典园林的代表作,从始建至今的400余年间,尽管屡易其主,多次荒废和重建,但仍不失朴素大方、疏朗闲适的风格。现在的拙政园分东部、中部、西部三部分,各具特色。此水廊是西园沿池贴墙构筑的水上游廊,两端连两亭,一反其他连廊规整平直的形式,显得轻巧活泼。

102 苏州留园
102.JPG
103 苏州枫桥
103.JPG
枫桥位于江苏省苏州市寒山寺北的枫桥湾,始建于唐代,清同治六年(1867年)重建,为单孔半圆形石拱桥。古代,此桥巴为南北水路往来之客的理想停歇之地。

104 安徽省屯溪市某宅暖桥
104.JPG
住宅依水临河枕流而筑,建小桥为自家出入之用,小桥可建在住宅的前门、后门或边门,俗称为暖桥。此图小桥桥门设有门扉,桥上还建有屋顶,是一座名符其实的暖桥。
添香2010-12-18 11:51:10
105 山西省襄汾县丁村某宅大门
105.JPG
建于清乾隆十年(1745年),属 中国民居中的四合院。原为两进院落,后因人口增多,扩建成五六组院落。这是宅院的大门。山西省襄汾县丁村某宅大门建于清乾隆十年(1745年),属中国民居中的四合院。原为两进院落,后因人口增多,扩建成五六组院落。这是宅院的大门。

106 江西省婺源县理坑村一尚书官邸门楼
106.JPG
中国徽派民居,主要分布在皖南和赣东北地区。徽派民居的大门一般很讲究,反映出宅主的地位等级,大门上砌有门楼、门罩,其中门楼是重点装饰部位。这座徽派民居的门楼上刻有“天官上卿”四字,显示了主人的身份。中国徽派民居,主要分布在皖南和赣东北地区。徽派民居的大门一般很讲究,反映出宅主的地位等级,大门上砌有门楼、门罩,其中门楼是重点装饰部位。这座徽派民居的门楼上刻有“天官上卿”四字,显示了主人的身份。

107 江苏省周庄拱桥
107.JPG
江苏省昆山市周庄镇是江南水乡名镇,有千年以上历史。现有13座石桥。民居面巷靠河,建于石河岸之上,高低错落有致。房屋临河开窗,半圆形石拱桥倒映水中,虚实 相接成圆,充满了江南水乡特有的恬静和诗意。

108 海南省通什市黎族船形屋
108.JPG
这幢黎族住宅外形像倒放的船。它用竹木扎成骨架、用藤蔑捆绑成屋架,从顶至地面用茅草覆盖;屋内铺竹木地板,并凸出成台供乘凉或妇女编织用。它亦属干阑式民居建筑。
添香2010-12-18 11:52:49
109 贵州省台江县展架村苗寨吊脚楼
109.JPG
这座吊脚楼民居凌空而建。先把房下山坡平整好,将木柱立在石基上,楼下堆放杂物,楼上任人。楼四周装饰檐廊、悬窗和栏板等。吊脚楼前面设有大门,从楼后的小门进出。

110 湖南省沱江镇吊脚楼
110.JPG
我国西南依山傍水地区的吊脚楼,用木柱支撑建楼,下层悬空,楼层前面为楼,后面落地。湖南沱江 镇成片的吊脚楼,有一排架空的木柱,为了争取空间的扩大,宅基尽可能向河面出挑,有的还加设外廊,是中国民居建筑中特有的景色。

111 云南省瑞丽地区大等喊傣族竹楼
111.JPG
傣族竹楼是中国民居中干阑式建筑的典型。它整个院落是开放式的。楼上有卧室、前廊、晒台和堂屋,楼梯和楼下架空。竹楼四周有竹林果木,幽静宜人。

112 浙江省温岭县石塘镇石屋
112.JPG
石塘镇是沿海运村,民居大多是二层石砌楼房。石门框、石窗框、石门檐,食用水井亦是石制井圈,有些民居以石板代瓦,可以防台风。
添香2010-12-18 11:54:35
113 陕西省杨家龄土窑洞
113.JPG
中国窑洞民居建筑集中分布在少雨的黄土高原地区、黄河中游一带。陕西省杨家岭的这一组窑洞是 土窗台、土院门、土窑,窑顶上用砖作檐,以防雨水冲刷。

114 西藏达孜县藏族碉房
114.JPG
这是座二层土石结合的碉房,属石构民居建筑。每个墙角模仿碉堡式样,上面插旗杆。房子只开前窗,屋顶加檐。每户有个较大的院子。

115 新疆吐鲁番的土坯屋
115.JPG
中国民居中的土坯平顶民居建筑。这是晾晒葡萄的土坯屋,它四面墙面都是通透的,屋内搭有架子,可把一串串葡萄悬挂起来风干。

116 蒙古包
116.JPG
这是座较富有人家的蒙古包,作居室用。
添香2010-12-18 11:57:32
本帖最后由 添香 于 2010-12-18 11:59 编辑

117 蒙古包
117.JPG
中国民居中的毡包,是一种圆形的活动房屋,构造轻巧,用材方便,适合游牧民族生产与生活的需要。现代的蒙古包一般每户有两座,其中一座用作厨房或储藏室。采用风力发电,并备有蓄电池供夜间照明。门装饰很漂亮,采用双层彩色板门。

118 福建省永定县胡坑多环式圆寨承启楼
118.JPG
承启楼是座四环式圆寨。有高大的土墙、深深的出檐,底层不设窗,唯有小小的石拱门作出入口,到三四层楼才有采光通风的小窗。表现出建筑的防御特征。

119 福建省永定县胡坑多环式圆寨承启楼
119.JPG

120 福建省永定县古竹乡双环式圆寨振成楼
120.JPG
中国民居建筑中的土楼又称“客家土楼”,分布在福建省的西南部和广东省的东北部。大体有三堂屋、方楼和圆楼三类,其中以圆楼最为著名。圆楼又称圆寨,有着强烈的防御建筑特性。圆寨有小有大,最小的只有16间房间,最大的达81间房间;圆寨环数有多有少,多的达 五环。少的只一环;圆寨层数有高有低,低的只一层,高的多达五层。振成楼是双环式三层圆寨,建于民国初年,是现存最考究最完整的圆寨。

下一页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序赞号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