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小时候有一种人物是像百科全书一样的存在,大家会对他的知识库感到敬佩不已。但到了现在甚麽东西几乎都可以在 Google 查到的时代,许多专业开始变得容易被挑战、被打枪。要采取什麽样的态度来因应局势的改变,把专业变得更有价值,是我们常需要思考的事情。
空间/ 涵石设计
社会型态的变迁
早期如果介绍一个人是摄影师或导演,通常你会觉得他很厉害,甚至很崇拜。但随着时代变迁,现在人人都可以当摄影师,导演亦满街都是,自然而然「摄影师」这份工作,似乎已不像以前,那麽地让大众相信跟认可这项专业。
面对社会价值跟结构的移转,我们势必得花心思,转换自己的心态和技能。假使只把自己定位成一位用影像、用视觉创作的「艺术家」,可能会比较难适应产业正在发生的各种状况。
空间/ 元朗设计(photo by Hey!Cheese Team KD)
空间/ Resi 设计
大部分人对於摄影师的工作内容,并不会真的那麽懂细项分类,了解你在做的事情;普遍来说,很容易会把拍空间这回事,也联想成会拍各式各样的东西。像我们有时拍一拍,客户或屋主就会提出一些可爱的要求,譬如「我们面包店的面包也很好吃,能不能顺便拍一下?」、「可以帮我的先生拍张个人简介吗?」各种你想得到、想不到的无预警需求,大头照、杂志、家电、器材等等,都有可能冒出。
空间/ 太砚设计
空间/ 怀特设计 x 北鸥设计
空间/ PSW 建筑设计研究室
专业不设限
面对这类的情况,老一辈的摄影师,还可能跟客户婉拒「我不是做这个的」。但身为新一代的摄影师,心态则尽量要保持开放的态度,也最好对比较多东西略有研究跟了解。哪怕说你是拍空间的,当客户提出要求时,也能将它视为一场好玩的体验,以回应社会模式的改变。不然客户可能会觉得,我用手机也可以拍,为什麽你不能拍?而这样的念头,很容易转为负面的情绪,因此我们不如调整想法,即便我拍建筑空间,但若有什麽突如其来的问题和特殊请求,我还是会用现有的能力,协助他们解决。
空间/ 慕森设计
举个例子:如果客户希望带到人像拍摄的部分,与其拒绝,我们可以告知对方,因为我的专业是拍建筑空间,所以我会以这个空间为主,再带到个人在里头的起居表现。这样不仅皆大欢喜,你也真的用看待空间的专业视角,把人物在室内的氛围拍得很好。
类似的经验累积久了,後来我们拍店家,尽管客人事先没有讲,我也会预设一些可能会发生的事情。包含现场真的有些商品需要顺便拍,又或者拍明星家,原先并没有特别想拍什麽照片,直到现场气氛对了,屋主突然就要拍个几张,都是常有的事。所以我通常会把相关的镜头跟辅助灯具先带上,尽量不设限太多发展空间。
空间/ 好室设计
空间/ 虫点子创意设计
空间/ 45tilt 肆伍形物所
空间/ 45tilt 肆伍形物所
形塑自身文化厚度
关於未来的改变,就我看来比较不是创作题材的不同,而是世界的眼光会逐渐不太一样。我们除了保持正面积极的心态跟包容力,去解决预料之外的问题,如何去转化自身的能力跟态度,让呈现出来的成果符合时代需求,是另一件相当重要的事情。
之中的关键,同前几篇内容陆续提到的,就是中间过程的体验。
这就像人人可以说出南北战争在哪一年发生,可是并不是每个人都能当说书人,把南北战争的故事讲得生动精彩,让人身历其境。演绎过程的情绪和表情,会传达出个人的『感情』,而这份感情就是专业。回归到摄影,就算人人都可以拍照,但你怎麽用镜头的语言,展现属於你的价值口吻跟逻辑故事,可能是捕捉到的整体气息,空间的细节,家俬物件、光线 ...... 一切加总起来,就是自身的文化厚度。
如果你拥有那份厚度,照片就会有意义,有故事性,焦点就不只在於东西本身;你这时已经酝酿一场与众不同的深度体验。
空间/ 质觉设计
空间/ 禾邸设计
空间/ 隐室设计
其他 Jamie 专栏文章
Jamie Yelo关於摄影师这个称谓,其实我没有太多意见,因为这是大家认识的我。但说穿了,我是个喜欢创造的孩子,对创作没有特爱的工具,却有特别的热情。认真起来打拼时有个老灵魂,但对於创新与体验,永远像是实验室里的小朋友。我想分享我怎麽看我的摄影师工作,以及工作上的点点滴滴。Jamie Lo- 转载自:Hey!Cheese
- 图片©Hey!Cheese
- 语言:繁体中文
- 编辑:序赞网
- 阅读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