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谐共生

vsszan141433050106321.png
引言 / Preface

共生形态新创意办公总部选址于广州美术学院的广东现代广告创意中心。由于三角形地块的关系,该建筑的两侧翼在最末端被伸展为凌厉的尖三角,而共生形态正好落在这个不规则的三角形内,从平面图上看,就像一柄刚出锋的刻刀,锋芒毕现。

视频信息

标清240普清360Vz2高清720Vip超清1080Vip字幕马上解锁

△项目视频

vsszan141433050106322.png vsszan141433050106323.png vsszan141433050106324.png vsszan141433050106325.png
△前厅接待处

  • 01作为语言的几何体块
  • 整体而言,空间的设计顺应了建筑内部特征,以原空间柱网框架作为载体,穿插进呼应建筑形态的三角几何体块,改变空间的结构与层次,形成渐进的空间秩序与张力。
  • 颜色、质感、灯光、细节,共同完成空间的整体叙事,层层深入,以此构建流畅、连续且生生不息的空间关系。

vsszan141433050106326.png vsszan141433050106327.png vsszan141433050106328.gif
△多功能前厅

前厅作为一个灵活性很强的空间,承担展览、聚会、活动等多重功能,因此在日常情况下选择大量留白。
前厅的设计以一道斜向切口将空间分割成大小各异、一繁一简两个几何体块,对角线加强空间景深关系,放大视觉冲击力:三角体块隐匿于黑色之中,只在留下框景式白色矩形接待台;白色几何大而舒展,以逐渐开阔的方式暗示着行进的方向。
vsszan141433050106329.png vsszan1414330501063210.gif vsszan1414330501063211.png
△正门入口

  • 从电梯口出来,彩色的灯膜在左侧的黑暗之中制造了一种与艺术有关的魅影。
  • 02黑与白的对立切割

vsszan1414330501063212.png
△开放式办公区

从接待前厅沿着白色空间转向,进入开放式办公区。白色三角体块延伸进来,以对角线的块面切割形成裸露的开口。开口亦是边界,明确着空间的方向,暗示着空间的动态指引。
vsszan1414330501063213.png vsszan1414330501063214.png
△开放式办公区

黑与白,形式语言的显与隐。白色空间盒子向黑色内嵌入的部分,平滑、流畅、没有时间的痕迹;而黑色则于原建筑的灰色水泥腹腔相连,是粗野与颗粒感凸显的征兆。
vsszan1414330501063215.png vsszan1414330501063216.png
△水吧

白色盒子的应用,在这里并非只是单一的空间形式,它在公共办公区通道的L形转角前方,形成白色茶水间。在这里,一种关注精神性、注重流动感的设计语汇在此形成。
即,由黑色场域与白色空间的相互套嵌以及并列式串联,在并不绝对的分界形式下,实现了空间的层次、景别、以及递进式的韵律。
vsszan1414330501063217.png vsszan1414330501063218.png
从茶水间往后延伸,一改前续空间的凛冽与克制,代之以蜿蜒流畅的白。纯净之白的呈现,包含了一种对材料质感有意识地进行减弱和纯化以达到抽象呈现的效果。尤其当走在白色的廊道里,凭借光或智能机器人的指引,一种未来感油然而生。
vsszan1414330501063219.png vsszan1414330501063220.png vsszan1414330501063221.png vsszan1414330501063222.png
△后勤办公区廊道

03向内探索与向外延伸

vsszan1414330501063223.png vsszan1414330501063224.png
△开放式办公区

公共办公区占据着整个空间最为开敞的区域,以接待前厅为缓冲,位于空间动线的中段,既保证了工作状态的低干扰,也兼顾着对外沟通的灵活性。
vsszan1414330501063225.gif
△动线分析图

打破封闭式格局,强化设计工作过程中的沟通与协作,在自由开敞的环境之中激发不同的思维创意,向内部探索。在这里,开放式办公,更多是一种自发到自觉的过程。
vsszan1414330501063226.png vsszan1414330501063227.png vsszan1414330501063228.png
△开放式办公区

主管办公室与开放式办公区相连,却在空间形式上形成两种极致的反差。在狭小分割成块的主管办公室内部,空间的精神性被提到了更高的要求,以纯粹化的方式帮助释放更加集中的注意力。
vsszan1414330501063229.png vsszan1414330501063230.png vsszan1414330501063231.png vsszan1414330501063232.gif vsszan1414330501063233.png
△主管办公室

大会议室位于公共办公区走廊的另一侧,与走廊相连的是可以自如切换透明度的电控调光玻璃,为会议室提供最佳的会议状态。
vsszan1414330501063234.png vsszan1414330501063235.png vsszan1414330501063236.png vsszan1414330501063237.png
△大会议室

黑色中的大会议室,较之于白色或敞亮的空间,能让思考不受常规性的暗示与束缚,更为活跃。在纯净的黑之中,头脑的风暴似乎总是来得更为强烈些。
vsszan1414330501063238.png vsszan1414330501063239.png △洽谈室
与大会议室的设计策略相反,对外的洽谈室被安排在接待前厅东北角的方向上。落地玻璃与百叶窗形成温和没有攻击性的日常语言,将光影、景色引入室内,视野得以向外延伸,营造轻松的氛围。
vsszan1414330501063240.png vsszan1414330501063241.png
△洽谈室

04接近日常

vsszan1414330501063242.png
创始人的办公室位于白色廊道的最末端,也即是最不规整的三角形尖端上。如何有效利用三角形空间,并消解在身体感知过程中所带来的尖锐感,成为问题的关键。
vsszan1414330501063243.png vsszan1414330501063244.png
在平面布局中,白色沙发以反常规的方式背靠横向延伸的办公桌一端,形成中岛组团结构,既使得空间秩序干净明确,也为入口留出充足的动线空间。
vsszan1414330501063245.png vsszan1414330501063246.png vsszan1414330501063247.png vsszan1414330501063248.png
△创始人办公室

入口南窗这边是以书柜、长凳、置物架、水平窗为高低布局的室内小景;而邻近美院校园一侧的落地玻璃,则以更开放的方式将绿植、阳光引进室内,形成视觉延伸。
vsszan1414330501063249.png vsszan1414330501063250.gif vsszan1414330501063251.png vsszan1414330501063252.png vsszan1414330501063253.gif
以水泥灰为基底,开敞的水平面布局,绿植与大量的书籍以及艺术收藏物参与进整个细节的处理之中,日常性与艺术感渐浓,不仅消解了三角形空间的硬朗感,还让空间在整体上更为舒展自在。
vsszan1414330501063254.png vsszan1414330501063255.gif
最后,以腰线分割的方式,将最末端的三角形空间细化为会议室,形成两进的格局。如此,以灰色的推拉门为界,将日常的办公区域退守在相对规整的梯形空间之中,消解三角结构对空间感受力的干扰。
vsszan1414330501063256.png vsszan1414330501063257.png
办公室外是接近三十米的狭长露台,一端连接着茶水区,另一端连接着创始人办公室,与内部的白色走廊相对应,形成完整的闭环。
vsszan1414330501063258.png vsszan1414330501063259.gif
△创始人办公室

vsszan1414330501063260.png
△户外阳台

在露台上铺以砾石,种上狼尾草,野趣横生。露台一侧是广州美院安静的校园,玻璃幕墙那边则车水马龙的都市盛景。
一动一静之间,城市的不同底色在这里拼接,生活的多面性在这里交汇,带给人们工作之余无限延伸的趣味与自在。
平面图▽

vsszan1414330501063261.png

  • 项目名称|C&C DESIGN共生形态创意办公总部
  • 项目地点|中国 广州
  • 设计单位|广州共生形态工程设计有限公司
  • 设计内容|室内设计、软装设计及工程
  • 设计总监|彭征
  • 主案设计|谢泽坤
  • 软装设计|丁淇、陈泳夏、何真芳、黄文秀、高颖颖
  • 参与设计|夏声悦、谢紫山深化设计|朱国光
  • 项目后期|李永华、朱云锋、朱文烽、黄壕俊
  • 设计时间|2021.05
  • 竣工时间|2021.11
  • 设计面积|1190.0㎡
  • 室内照明|赫光照明设计(广州)有限公司
  • 主要材料|金属漆、肌理漆、岩板


vsszan1414330501063262.png
彭 征

  • 共生形态(C&C DESIGN)创始人、设计总监广州美术学院建筑艺术设计学院客座讲师、实践导师
  • 彭征先生关注城市化进程中的当代设计,思考和践行“共生”的设计哲学,从事建筑、室内、景观等多领域的设计实践,设计作品具有较强的建筑感和现代简约的风格。代表作品包括南昆山十字水生态度假村、时代地产中心、美的地产企业总部、广州亚运会景观创意装置“风动红棉”等。作品曾获2017年德国iF设计(室内建筑类别)唯一金质奖。

vsszan1414330501063263.jpeg
广州共生形态工程设计有限公司成立于2005年,公司的核心团队由知名设计师彭征先生与一百多位职业设计师组成,设计业务涵盖酒店、商业、地产、办公等领域,为客户提供建筑、室内以及软装陈设的一体化设计服务。“共生形态”屡获国际设计大奖,包括2017年德国iF设计(室内建筑类别)唯一金质奖、连续六年蝉联美国室内设计杂志Best of Year Awards金奖、德国红点设计大奖、香港亚太区室内设计金奖。
    • 转自:环球设计
    • 图片©共生形态
    • 编辑:序赞网
    • 阅读原文

    没搜索到文物库相关内容

    暂无用户创作记录!~

    记录用户以此项目图片为灵感使用Ai进行二次创作。

    一天到晚瞎逼忙2022-3-5 13:44:11
    个人非常不喜欢这类冷冰冰 暗暗的办公室 对我们这些绘图员简直就是噩梦
    崔宝光☞光哥2023-2-23 12:58:08
    我以前看帖基本不回帖,后来我发现,这样不但会花掉我的金币,而且不厚道。于是我把这段文字保存在记事本里,每看一个帖子,就复制上去,以表达我对楼主的谢意,把帖子顶起来,顺便帮自己挣点金钱。学习中,谢谢
    小笨蛋(崔哥)2022-3-26 14:58:14
    一天到晚瞎逼忙 发表于 2022-3-5 13:44
    个人非常不喜欢这类冷冰冰 暗暗的办公室 对我们这些绘图员简直就是噩梦

    俺也一样.
    曾献样2022-8-13 16:29:58
    彷彿踏入太空或深深沒入水底,由無盡的漂浮與絕對的孤立靜寂組成一種恆久、無人知曉的平靜。WATER ZONES
    曾献样2022-8-13 11:34:27
    彷彿踏入太空或深深沒入水底,由無盡的漂浮與絕對的孤立靜寂組成一種恆久、無人知曉的平靜。
    maning197603052022-3-5 09:30:47
    谢谢谢谢谢谢谢谢谢谢谢谢谢谢谢谢
    wx_SuZhou_hmf7d2022-3-5 11:05:32
    学习中,感谢分享!!!
    _SZUMm2022-3-5 12:19:07
    感谢分享!!!感谢分享!!!
    阿茂_design2022-3-5 22:20:44
    谢谢分享!谢谢分享!
    gshxhj2022-3-5 22:53:56
    谢谢分享!谢谢分享!
    感谢分享!!!感谢分享!!!
    yanghongli2022-3-7 10:30:15

    谢谢分享!谢谢分享!
    ZIYAN-CAI2022-3-7 13:02:29

    谢谢分享!谢谢分享!
    下一页
    12345下一页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序赞号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