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的缘起

“清水园”的设计和建造过程,也历经了五年时间。房子的主人是一对企业家兄弟,于早年拍地摘下了这块约3亩的住宅用地。基地呈长方形,短边南北方位,北临路南近海,东西两侧相邻地块有些现状建筑。用地与海滩间密植了30米宽的木麻黄市政防风林带,阻隔了场地直接观海的视野,但亦屏蔽了台风的不利影响。
▼视频 ©  张超建筑摄影工作室

视频信息

标清240普清360Vz2高清720Vip超清1080Vip字幕马上解锁

▼建筑群临海的长方形基地 ©  默认建筑

vsszan50274111635251.gif
▼北向整体模型 ©  默认建筑

vsszan50274111635252.jpg
接着要解决的是落位关系。场地的出入口在北侧临路,于是设计先将场地一分为二,北侧归给公共休闲部分靠外,南侧划为私密居住区域靠内,两者之间拟造一处共享水院。再将居住部分亦对半切开成两套独立居住单元,切分得来的“负空间”区域,自然形成了两户之间的带状庭园。建筑群的地面部分,除南、北两侧布置二层体量外,均以单层展开,这样的空间尺度更贴合“园子”的主题。
▼尺度适宜的挑檐与门头 ©  张超

vsszan50274111635253.jpg
长镜头般的内部游线,是一条串联空间的时间线索,既模糊了各部分的边界,也让庭院流动了起来。由场地东北角入口处的几踏石阶拾级而上,檐下推门探身而入,游经入口空间、中央水院、带状庭院等一系列收与放的空间序列之后,穿越南侧建筑下的通道到达户外观景平台处,视野完全舒展开来。
▼内部游线与空间的关系 © 默认建筑

vsszan50274111635254.jpg
▼片墙和建筑体量围合而成的过度空间 ©  张超

vsszan50274111635255.jpg
▼豁然开朗的中央水院 ©  张超

vsszan50274111635256.jpg
▼限定空间和引导游线的片墙 ©  张超

vsszan50274111635257.jpg
▼折入居住部分 ©  张超

vsszan50274111635258.jpg
▼居住单元间的带状庭院 ©  张超

vsszan50274111635259.jpg
▼穿越南侧建筑的通道 ©  张超

vsszan502741116352510.jpg
尺度和氛围

房子的休闲部分和居住部分功能各异,与之匹配的空间尺度并不相同,进而呈现的内部氛围也存在较大差异。休闲部分以公共活动为主,尺度相对大开大合。而居住部分则趋于紧凑,更显细腻的居家之感。
▼剖透视图 ©  默认建筑

vsszan502741116352511.jpg
  • 首先是休闲部分:
  • 中央水院渲染出了宁静的氛围。围绕水院,规划了对景观要求最高的茶室和大餐厅。饮茶,是闽南人的日常习惯,也是待客之道。茶室坐北朝南、面向水院,临水出挑一台,增加其轻盈之感。茶室背后的内庭院,剥离开了场地北侧的二层建筑体量,也赋予了茶空间通透性。大餐厅因节日家庭聚餐需求,要能容纳两张十人圆桌。其面向水院檐廊一侧可完全打开,背后则与内天井连为一体,空间的流动性和纵深的层次感得以加强。

▼水院模型 ©  默认建筑

vsszan502741116352512.jpg
▼俯瞰水院 ©  张超

vsszan502741116352513.jpg
▼水院池岸细部 ©  张超

vsszan502741116352514.jpg
▼茶室的挑檐和临水平台 ©  张超

vsszan502741116352515.jpg
▼从茶室眺望水院 ©  张超

vsszan502741116352516.jpg
▼茶室的坡顶、挑檐和临水平台 ©  张超

vsszan502741116352517.jpg
▼晨光中的茶室内景 ©  张超

vsszan502741116352518.jpg
▼茶室背后的内庭院空间 ©  张超

vsszan502741116352519.jpg
▼从楼电梯间眺望内庭院 © 张超

vsszan502741116352520.jpg
▼大餐厅外的檐廊 ©  张超

vsszan502741116352521.jpg
▼从大餐厅眺望水院 ©  张超

vsszan502741116352522.jpg
▼大餐厅背后的天井 © 张超

vsszan502741116352523.jpg
为适应业主的游泳习惯 ©  张超
vsszan502741116352524.jpg
▼池边休憩区及下沉庭院 ©  张超

vsszan502741116352525.jpg
▼泳池端头的下沉庭院 © 张超

vsszan502741116352526.jpg
▼廊道与水幕墙 ©  张超

vsszan502741116352527.jpg
此外,除却商议室、管家房、厨房后勤等一些附属功能,在休闲部分的北侧二层,布置了若干间客房。房间尺度不大但气氛温馨,朝南可赏园景。客房走廊贴地的长窗拉近了与一层内庭院间的关系。透过连续天窗散落下的光线,赋予了走廊在不同时节的光影变化。
▼二层贴地长窗与内庭院的关系 ©  张超

vsszan502741116352528.jpg
▼二层楼梯间内的天光 © 张超

vsszan502741116352529.jpg
  • 其次是居住部分:
  • 两个居住单元在场地南侧合为一个完整的建筑体量

vsszan502741116352530.jpg
▼主卧室内景 ©  张超

vsszan502741116352531.jpg
▼起居空间内的沙发区 ©  张超

vsszan502741116352532.jpg
▼庭院边的楼梯  ©  张超

vsszan502741116352533.jpg
走廊最北端是两套住宅各自的多功能室,既可作为独立小餐厅,也可作书画、阅读、棋牌之用。它们与对岸的茶室隔水院相望,亦采用坡屋顶形态,有“四水归堂”之意。形态各不相同的次卧室比起主卧相对小些,但引入的庭院和天井让空间延伸至室外。
▼从水院眺望多功能室 ©  张超

vsszan502741116352534.jpg
▼次卧室与庭院的关系 ©  张超

vsszan502741116352535.jpg
▼次卧室与内嵌天井的关系 ©  张超

vsszan502741116352536.jpg
▼洒入阳光的备用卧室 ©  张超

vsszan502741116352537.jpg
使用频率不高的备用卧室则降入地下层,下沉的庭院使其采光和通风并不亚于地面房间。此外,地下层还设置有活动起居厅、影音室、酒廊和洗衣房等居住附属功能。
▼地下起居厅 ©  张超

vsszan502741116352538.jpg
▼影音室内景 ©  张超

vsszan502741116352539.jpg
材料的分寸

“清水园”名字的由来与材料本身多少有些关联。将剪力墙作为结构体系,并采用清水混凝土作为建筑主体材料的原因顺理成章:业主有自己经营多年的混凝土生产企业,对此材料很熟识。墙体的浇筑采用了纹理自然的松木小模板,水平走向的木纹也更适应小尺度空间的横向流动感。在一些需要稍加变化的空间部位,也少量使用了毛竹模板。对于房子的辅材,设计则使用了户外瓷态竹板、黄铜构件、木色门窗及格栅系统等暖色系材料,以平衡与清水混凝土间的冷暖、软硬关系。
▼顺应游线动向的木纹模板 © 张超

vsszan502741116352540.jpg
▼竹木、黄铜等暖色系构件为主的建筑辅材 ©  张超

vsszan502741116352541.jpg
▼木色格栅及门窗系统 ©  张超

vsszan502741116352542.jpg
  • 对于项目的室内部分,就一组需长居久住的自用空间而言,过多保留清水墙面难免产生“冰凉”之感。于是我们与业主一道商议:采用分区域、有选择地在室内保留混凝土的原始质感。项目的休闲部分,在功能上有点类似“局部小公建”。我们就在像泳池这样的公共活动区域,留存了一定的清水墙不做额外修饰,但通过吊顶的竹木材料去平衡感官上的冷暖关系。
  • 对于住宅部分,显然应偏向柔软、舒适的居所氛围,更适合点到为止地少量保留清水墙体,甚至索性不予显现。我们更多地选择了米色灰泥、梧桐木复合饰面板、竹木地板、红色现浇水磨石等材料加以包裹。此外,灯光照明基本上采用了2700K色温光源,也让原本冷调的材质,在入夜时分覆盖上了一抹柔和的暖色。总体看来,设计还是注意拿捏了室内材料运用上的分寸,使其与混凝土之间达到了某种平衡状态,精炼而节制。

▼较多保留清水墙的休闲部分 ©  张超

vsszan502741116352543.jpg
▼红色水磨石地面细部 ©  张超

vsszan502741116352544.jpg
▼暖光源下的窗景局部 ©  张超

vsszan502741116352545.jpg
营造的过程

  • “清水园”的土建施工,得益于业主自己搅拌站的稳定输出,浇捣作业有了牢靠保障。一部分预算还是花在了采购、切割、装钉松木和毛竹模板上,但现场在逐渐掌握了方法之后,施工进度也利落了起来。为了控制造价,项目的松木小模板至少经历过一次周转,部分经过二次、乃至三次周转的模板,用于了围墙、花池等次要部位的施工。
  • 回头再看,这样的混凝土施工过程实属一次机缘巧合,许多实操方式还是与业主条件以及当地情况密切关联的。作为建筑师,其实自己对材料使用并无偏执,业主能接受对于空间的设想已感欣慰。但不可否认,材料简明统一后,建筑实体退为了“背景”,空间反而作为主角凸显在了更重要的位置。

▼“清水三宝”:模板、钢筋与夹具 ©  张超

vsszan502741116352546.jpg
▼拆模后日光下的清水墙局部 ©  张超

vsszan502741116352547.jpg
项目在进入了室内装修和景观施工阶段后,现场进度总体较为缓慢。一方面,相较于以混凝土为主的单一土建施工,该阶段材料和工种的数量递增,涉及到大量施工衔接界面问题;另一方面,现场也受困于缺乏专业的施工总包方进行统筹。作为建筑师的我们,除了常规的设计调整和频繁地前往工地之外,也逐渐承担起不少施工协调和现场管理的日常工作,这样的状态也一直持续到了施工的最终完成。
▼结构完工后的北侧二层走廊室内空间 © 张超
vsszan502741116352548.jpg
  • 细节的完善
  • “清水园”作为私人居住空间

vsszan502741116352549.jpg
▼水院池岸边的榆树和石榴 ©  张超

vsszan502741116352550.jpg
▼庭院中的黑松 ©  张超

vsszan502741116352551.jpg
▼树木与庭院空间的关系 © 张超

vsszan502741116352552.jpg
▼园内树木与场地南侧的木麻黄林 © 张超

vsszan502741116352553.jpg
▼树木与竹纹清水墙的关系 ©  张超

vsszan502741116352554.jpg
▼树木与清水墙间的对话 ©  张超

vsszan502741116352555.jpg
▼晨曦中的树影 ©  张超

vsszan502741116352556.jpg
▼圆洞与雕塑的关系 © 张超

vsszan502741116352557.jpg
▼照片中的树影与真实的树影 © 张超

vsszan502741116352558.jpg
家居配置与生活的关系则更为贴近。室内的一系列固定家具 ©  张超

vsszan502741116352559.jpg
▼泳池尽端的漆画作品《石浪图》 ©  张超

vsszan502741116352560.jpg
▼嵌入清水墙的老砖雕 ©  张超

vsszan502741116352561.jpg
生活的延续

  • “清水园”在设计中探索了采用当代的材料和建构方式,塑造具有传统意味和精神内核的现代居住空间的可能性。项目得以最终落地,离不开业主想要完成此事的耐性和决心,以及给予设计师的信任和支持。对自己而言,能在较为宽松的条件下打磨一次私人居住空间,也是一次难得的经历。房子的设计、建造和完善,也经历了由简变繁,而又化繁为简的过程,就像一段慢慢靠近生活本质的旅程。平日里,不时收到兄弟俩用微信传来的生活片段,惜物之人总是令人心怀感激。当然,也免不了出现些之前考虑不周或还未预料的琐碎问题,我也很乐意继续帮着解决。
  • 生活仍在延续,这本就是个变化的过程,就是静静流淌的日常。

▼流淌的池水和收获的果实 ©  张超

vsszan502741116352562.jpg
vsszan502741116352563.jpg vsszan502741116352564.jpg vsszan502741116352565.jpg vsszan502741116352566.jpg vsszan502741116352567.jpg vsszan502741116352568.jpg vsszan502741116352569.jpg vsszan502741116352570.jpg vsszan502741116352571.jpg vsszan502741116352572.jpg vsszan502741116352573.jpg vsszan502741116352574.jpg vsszan502741116352575.jpg vsszan502741116352576.jpg vsszan502741116352577.jpg vsszan502741116352578.jpg vsszan502741116352579.jpg vsszan502741116352580.jpg vsszan502741116352581.jpg vsszan502741116352582.jpg vsszan502741116352583.jpg vsszan502741116352584.jpg vsszan502741116352585.jpg vsszan502741116352586.gif vsszan502741116352587.jpg vsszan502741116352588.jpg vsszan502741116352589.jpg vsszan502741116352590.jpg vsszan502741116352591.jpg vsszan502741116352592.jpg
  • 项目名称:“清水园”私人居住空间
  • 项目地点:福建漳州
  • 建成时间:2021年
  • 建筑面积:1700平方米
  • 建筑设计:默认建筑
  • 主持建筑师:牛津
  • 室内设计:黄振耀/东峻设计
  • 结构设计:白若冰 郑炜鋆
  • 软装顾问:林丽丽 林丽青
  • 景观顾问:肖驰/艺道景观
  • 参与设计名单:罗小朋 许志钦 林晓达 吴家东 罗小祥 陈钟锯 侯辉福 张少川 龚芬芬 刘小辉 刘海燕 林倩 郑思洋 俞华春 王建华 张志旭 徐志伟 余盛渭 蔡辉 吴晓伟
  • 漆画艺术家:吴观真
  • 中古家具支持:Stream
  • 土建施工:老沈、老林及当地施工班组
  • 景观绿化施工:陈逸秀团队
  • 合作设计院:厦门合立道设计集团 土建设计一院
  • 摄影:张超建筑摄影工作室
  • 联系 默认建筑 请至:morethanarch@126.com

没搜索到文物库相关内容

暂无用户创作记录!~

记录用户以此项目图片为灵感使用Ai进行二次创作。

Zhangia2022-7-5 14:50:08
我以前看帖基本不回帖,后来我发现,这样不但会花掉我的金币,而且不厚道。于是我把这段文字保存在记事本里,每看一个帖子,就复制上去,以表达我对楼主的谢意,把帖子顶起来,顺便帮自己挣点金钱。学习中,谢谢
团子1232022-5-24 15:57:51
我以前看帖基本不回帖,后来我发现,这样不但会花掉我的金币,而且不厚道。于是我把这段文字保存在记事本里,每看一个帖子,就复制上去,以表达我对楼主的谢意,把帖子顶起来,顺便帮自己挣点金钱。学习中,谢谢
咖啡豆lian2022-4-18 16:11:01

我以前看帖基本不回帖,后来我发现,这样不但会花掉我的金币,而且不厚道。于是我把这段文字保存在记事本里,每看一个帖子,就复制上去,以表达我对楼主的谢意,把帖子顶起来,顺便帮自己挣点金钱。学习中,谢谢
_AWeBT2022-3-23 15:27:01
6666666666666666666666666666666666666666666666
zhujingru1232022-3-21 16:28:23
这么大的宅子,在家会迷路
陌上客2022-3-11 22:39:21
谢谢分享!!!谢谢分享!!!
Lorica2022-3-13 15:23:50
艺米设计2022-3-14 10:39:07
谢谢分享!!!谢谢分享!!!
纪永明2022-4-8 14:51:06
谢谢分享!谢谢分享!
下一页
12下一页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序赞号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