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概览© SFAP

vsszan55339101747441.jpg
“古”“今”之间

  • “西班牙式”通常指19世纪末兴起于美国的一种复古式建筑风格。在“教会风格复兴”运动的影响下,美国本土设计师通过挪用14、15世纪西班牙建筑中以拱廊、半圆形的阳台,特别是极具西班牙特色的中庭(patio)为代表的空间符号,同时借助新的砌体结构组合而成的建筑风格。由于这类建筑具有强烈的“拼贴”特征,因而设计上往往将生活场景与这些极具西班牙特色的空间单元绑定,凸显空间的文化属性。
  • 对于100年后的设计师而言,了解建筑形成的历史与设计方法十分重要。面对历史谦卑的态度可以让我们更加准确地发现建筑物的深层结构(deep structure),从而能从容地展开设计。在本项目中,“西班牙式”建筑与生活场景强绑定的空间符号无疑成为了切入的设计起点。由此,我们展开了此次设计的旅程。

▽轴测图© F.O.G. Architecture

vsszan55339101747442.jpg
▽建筑外观© SFAP

vsszan55339101747443.jpg
▽庭院视角© SFAP

vsszan55339101747444.jpg
“新”“旧”之间

如果细心观察,在步入观夏展厅的过程中可以发现随处可见的“错缝”,这些“错缝”并不是施工错误,而是有意为之。这样做的目的不仅区分了既有空间结构与新置入元素,更重要的是表明了我们对于新与旧两种不同空间结构的设计策略。
▽入口区域© SFAP

vsszan55339101747445.jpg
▽入口陈列区© SFAP

vsszan55339101747446.jpg vsszan55339101747447.jpg vsszan55339101747448.jpg
对于旧的空间结构而言,设计的目的在保证使用的基础上尽可能的复原。区别于现在的建筑,老洋房为了实现防潮,在地面设计了很高的架空层,因此室内首层层高较低。在现场勘探的过程中我们发现架空层下的基础砖与地梁已经“酥”了,存在结构隐患。为了加强地面结构,同时尽可能地为满足商业功能需求而增加层高,我们在强化地面结构后对架空层进行了拆除。
▽首层展示空间© SFAP

vsszan55339101747449.jpg
▽室内细节© SFAP

vsszan553391017474410.jpg vsszan553391017474411.jpg
由于室内标高的降低,楼梯处需要增加一级新的台阶、门框处需增加新的柱基,包括壁炉也需要多加一部分。多出来的部分我们并没有延续旧的做法,而是采用洞石来回应新建的需求,在做法上也显示出明显的“错缝”。与此同时,为了使新建部分不过分突兀从而破坏建筑风格的整体性,场地内所有新建部分的石料均来自同一块原石。
▽新建部分的石料均来自同一块原石© SFAP

vsszan553391017474412.jpg
▽室内材料细节© SFAP

vsszan553391017474413.jpg vsszan553391017474414.jpg vsszan553391017474415.jpg vsszan553391017474416.jpg
  • 新与旧的对话还在场地其它地方发生着:观夏二楼的次梁受到白蚁严重侵蚀,基于安全性的考虑,我们使用钢梁进行了局部加固,此处原有的木柱虽失去了作用,但我们依然选择保留了它们,以此保留结构本身在空间里的张力与回忆。
  • 类似的新旧结构对话在空间中是琐碎的、随处可见的,而我们希望通过设计的“错缝”为观者留下观察和发现的线索,希望观者通过这些线索跟随我们的设计旅程,窥见其中的乐趣。

▽二层空间© SFAP

vsszan553391017474417.jpg
▽室内细节© SFAP

vsszan553391017474418.jpg vsszan553391017474419.jpg
“框”“景”之间

观夏的室内空间里,没有一个门槛是对齐的,没有一处门框是重复的。我们希望通过室内随处可见的“框”与透过其中感知到的“景”,来塑造观夏品牌独特的“东方风格”。
▽“框”与“景”塑造独特的“东方风格”© SFAP

vsszan553391017474420.jpg vsszan553391017474421.jpg
▽无重复的门框© SFAP

vsszan553391017474422.jpg vsszan553391017474423.jpg
设计的另一个难题在于处理建筑已有的“西式”风格与观夏品牌特有的“东方”品味之间的矛盾,而化解这一矛盾的关键则是联系建筑内不同空间的“洞”。由于“西班牙式”建筑的传统设计方法往往会通过强化空间边界,从而增强使用时的场景感。因此,与其他建筑风格相比,室内会存在更多的门洞与窗洞。
▽楼梯© SFAP

vsszan553391017474424.jpg
而由于产品展示的需求,更多的镜子、嵌入展示柜被置入到空间中。我们将室内众多墙面元素统一整合为墙面上的不同的“框”,并通过调整“框”的形状、大小和高低来创造各个角度所看到的不同“景”,从而实现步移景异的空间体验。将窗变成门,将门变成过道,拓宽调整门与门,窗与窗的关系,从而加强空间的层次递进,并将庭院和花园的景色透过“框景”连接,以不同的方式呈现在各个空间之中。与此同时,通过镜子这一框景元素的运用,在并不大的空间创造虚实结合的观景体验。
▽虚实结合的观景体验© SFAP

vsszan553391017474425.jpg vsszan553391017474426.jpg vsszan553391017474427.jpg
“框”与“景”的结合使我们可以将“东方庭院”这个意向以一种抽象的不易察觉的方式呈现出来。观者只需放慢速度,放平心态,仔细观赏,其义自现。
▽向侧院一瞥© SFAP

vsszan553391017474428.jpg
“内”“外”之间

打开门窗,建筑的内与外共同构建了观夏园林。室内与室外的联系是我们展开设计的另一条线索,我们希望体现的是一以贯之的园林式的空间体验。内与外的联系不是简单的将室内空间“室外化”处理,而是将室内外的要素作为不同气质的空间节点,通过空间中的动线彼此相连,通过观者的使用,塑造具有画面感的空间体验。
▽室内外空间的视觉连接© SFAP

vsszan553391017474429.jpg
从喧闹的街道进入室内,首先看到的是如同玄关的空间与具有仪式感的洗手台,我们希望观者在入口处通过洗手动作,放慢心态,做好准备,等待进入一个新的空间。接下来印入眼帘的侧院,原本此处是老洋房和隔壁老洋房之间的一个夹缝空间,我们去掉了此处原有的厕所,并新种植了白玉兰树。一层流线的末端是内院,院内已有的四棵树被保留,新建的植物与景观小品均以这四棵树为中心进行设计。
▽内院© SFAP

vsszan553391017474430.jpg
商业功能集中在一楼,二楼的空间被释放出来,成为观夏的客厅、茶室和书房。二楼是开放的,可以允许观者在这里感受冬日下午的阳光和树影。因此,此处的灯光设计相对较暗,没有主光源,也没有射灯阵列,只有自然的光和烘托氛围的光带。
▽二层客厅© SFAP

vsszan553391017474431.jpg vsszan553391017474432.jpg
▽开放的二层空间© SFAP

vsszan553391017474433.jpg vsszan553391017474434.jpg
园林设计的方法同样也体现在室内材料的选择上,门梁、门槛与台面、柜体的材料选择上大量使用了用于室外的毛石,以此呼应室外的景观元素。上海或阴或晴的天气以不同的形式与空间产生互动,而打破“内”与“外”的区隔,以园林来串联空间,为观者留下了不同形式的“观景”体验。
▽以园林串联空间© SFAP

vsszan553391017474435.jpg vsszan553391017474436.jpg
“设”“计”之间

在尊重既有建筑的基础上进行新功能的植入无疑是困难的。这种困难来自于我们如何将设计作为沟通新与旧、框与景、内与外的桥梁,为观者留下足够多的空间线索,让他们能够跟随设计师的视角,来体验这里已经发生、正在发生、或者即将发生的空间中的故事。在我们看来,设计不应止步于好的空间结果,而是应该为观者留有余地,通过他们的使用,不断的重构空间。因此,设计在乎的不止是“人”与“物”之间,更在于“你”与“我”之间。
▽光影© SFAP

vsszan553391017474437.jpg
▽轴测分解图© F.O.G. Architecture

vsszan553391017474438.jpg
▽首层平面图© F.O.G. Architecture

vsszan553391017474439.jpg
▽二层平面图© F.O.G. Architecture

vsszan553391017474440.jpg
vsszan553391017474441.jpg vsszan553391017474442.jpg vsszan553391017474443.jpg vsszan553391017474444.jpg vsszan553391017474445.jpg vsszan553391017474446.jpg vsszan553391017474447.jpg vsszan553391017474448.jpg vsszan553391017474449.jpg vsszan553391017474450.jpg vsszan553391017474451.jpg vsszan553391017474452.jpg vsszan553391017474453.jpg vsszan553391017474454.jpg vsszan553391017474455.jpg vsszan553391017474456.jpg vsszan553391017474457.jpg vsszan553391017474458.jpg vsszan553391017474459.jpg vsszan553391017474460.jpg vsszan553391017474461.jpg vsszan553391017474462.jpg vsszan553391017474463.jpg vsszan553391017474464.jpg vsszan553391017474465.jpg vsszan553391017474466.jpg vsszan553391017474467.jpg vsszan553391017474468.jpg vsszan553391017474469.jpg vsszan553391017474470.jpg vsszan553391017474471.jpg vsszan553391017474472.jpg vsszan553391017474473.jpg vsszan553391017474474.jpg
  • 项目面积:400 .0m²
  • 出品人:Elvis, Li, Khoon
  • 设计团队:吴雷蕾,何宇妤,庄少凯,雷荣华,熊爱杰,侯绍凯,黄政,宋禹正,邹德静,蒋璐,黄莺子,曹筱袤,Khoon Choi(业主代表),詹迪,郑宇
  • 项目管理:王倩(业主代表)
  • 景观设计:一宇景观设计
  • 灯光设计:张旭 (立本社)
  • 软装顾问:Linda Wang(二十世纪画廊)Grace Wang (尚艺画廊)
  • 工程总包:有龙金胜(www.youlongjinsheng.com)
  • 改造施工:上海维方(www.shwfjz.com)
  • 空间摄影:SFAP
  • 中文撰稿:曹筱袤
  • 美术编辑:鹿由器

没搜索到文物库相关内容

暂无用户创作记录!~

记录用户以此项目图片为灵感使用Ai进行二次创作。

SE7ENLIY2022-5-11 10:54:46
6666666666666666666666666666666
gshxhj2022-5-13 09:27:31
谢谢分享!谢谢分享!
bobo\'s2022-7-18 09:01:23

谢谢分享!谢谢分享!
ppap7772025-3-6 16:04:02
感谢分享!感谢分享!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序赞号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