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这是位於永和巷弄内的透天老屋,门前巷道大约两米左右,这也是台湾密度非常高的城市,室内单层大约15坪左右不大,两层半的楼层(三楼为屋顶层),居住成员为两大一小,当初他们因为室内光线通风问题以及收纳不足,所以想要整个打掉重练。
- 原始屋况东西都堆在四周,天花板都是壁癌且轻钢架天花都快掉了,最重要後面没有采光(只有单面采光),而且楼梯好陡,感觉随时都会跌倒。
- 所以我在设计策略上藉由:退缩 / 挖空 / 延伸,重新梳理空间。因原有建物後方与临栋相连缺少采光面,所以我们将整个墙面内缩形成光的缝隙,然後藉由每个楼层的挖空形成风的流动,最後也将原有屋顶部分打开让光可以进到空间。
- 这张剖面概念图其实就讲完了这次我想要传达的设计想法,在拥挤巷道夹缝中的建筑量体,只能尽量利用上方的光线与侧面的缝隙形成空气的对流。
- 我们将一楼设定为公共空间 : 玄关/客厅/餐厅/厨房,二楼为两个房间,三楼为工作阳台及书房,建筑物後方与临栋退缩後形成一个光的缝隙,解决後方采光及通风问题,另外因建筑面宽窄,将楼梯(垂直动线)放在一侧,也将入口大门转个方向,最大化可使用的室内面积,也用楼梯串连所有空间,最後将楼梯端景上方打开一个天井形成光的平台,让行进过程中增加一些戏剧张力。
- 针对以上这几个现况问题,也是我们在这次设计中特别须注意的部分。
-
这是在永和巷弄内的建筑物,前方只有两米的巷道,连汽车都无法进入,在这样拥挤的巷弄间穿梭,反而我们可以看见最直接的生活百态。
- 我们想要让这建筑在城市中有什麽样的姿态?我们保留建筑物原有结构与外墙,(结构部分需与结构技师确认是否需要补强),用灰色做为整栋建筑外观到内部的基调,灰色是在城市中最中性的颜色,用外墙涂料梳理立面。
- 将城市铁窗及各种多元形式的遮雨棚意象,转化成格栅与冲孔板/H型钢建,整合出这栋老屋的立面表情。
- 新与旧之间如何更协调?当我们从室内延伸到室外建筑表情的设计,必须更关注的是与周遭城市的关联,才不会变成很突兀的建筑(除非刻意想要突兀就是另外的概念)。
- 我们在原有建筑外墙做外墙涂料盖掉原有磁砖,采光罩用H型钢加大跨距增加轻巧感,入口大门与旁边信箱盒用铁件包覆,二楼原有扶手拆除改成格栅+铁件,顶楼女儿墙用冲孔板增加隐密性。
- 原有建筑後方与临栋相连,我们将外墙内缩後形成一个光廊,可以让阳光从上方进到空间,解决後方采光与通风的问题。
- 我们将大门退缩并转个方向,避免风水上穿堂煞问题,也增加楼梯使用面积。
- 转向後的大门入口,侧面可做为回家後休息的卧榻平台,上方重新设计的采光罩让上方光线进到室内。
- 保留入口前阳台的休息空间,在玄关可以脱换鞋放外套,下班後回到家里前转换心情的过渡空间。
- 因为大门转向的关系,我们让楼梯变成沙发的延伸,也延伸到户外变成换鞋椅一部分。
- 我希望楼梯变成沙发的一部分,楼梯不只是楼梯,也可以是大家坐在阶梯上聊天互动的角落。
- 楼梯有预留装玻璃的沟缝,主要评估屋主说怕喝醉跌下来的问(笑),可以日後再安装。
- 楼梯下整合储藏室与电器柜,最左侧为客浴,因为退後的外墙所以让这间浴室多了采光。
- 开放式厨房与中岛,尽量让收纳空间集中在两侧,利用地板抬高以及隐藏柜子,最大化空间使用。
- 碍於预算及结构关系,我们将原有楼梯做了一些幅度的改变,因为原来踏阶太陡每天这样上下楼太危险,所以我们增加了阶的踏数,让楼梯变得较缓,也利用不规则条灯增加楼梯视觉感。
- 室内整体调性延续建筑立面的基调,以灰白色为主,楼梯上的天井与前後面采光的引入,让室内明亮很多。
- 虽然是开放式厨房,但因为我们内缩外墙後挖了两个开窗,让通风跟采光都变得更好。
- 二楼也是利用楼梯下隔出的浴室,也因为内缩外墙多了室内开窗的机会。
- 二楼主卧 - 因为对面跟邻栋很近,所以我们用隔栅区隔空间,也重新定义立面表情。
- 我们在楼梯端景挖了几个洞,会随不同角度的阳光产生不同感受。
- 在独栋建筑中,我一直认为楼梯是最重要的关键元素,这案子楼梯看起来很简单,但我希望让屋主很轻松的走上楼梯的过程,因为每天不同光影变化而有不同心情感受。
- 楼梯端景上我们挖了一个天窗,让我们在拥挤城市中也有一个喘口气的平台。
- 顶楼墙面锁上铁网,可以让屋主挂上自己喜欢的植栽,留白的大露台充满的未来很多的想像....
- 设计:虫点子创意设计
- 图片 © 虫点子创意设计
- 编辑:序赞网
- 阅读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