競圖名稱| 台灣塔設計概念國際競圖
建築設計| 中怡設計事業有限公司
主辦單位| 台中市政府 都市發展處
基地位置| 台中水湳機場舊址
競圖說明| 台灣塔基地位於規劃中的台中「中央生態公園」南端〈位於水湳機場原址〉,面積約一公頃,目的為塑造台中市與台灣的新地標,提供人們體驗公園、都市及自然景觀全貌的機會。共有237名來自世界45國的建築師競逐,共選出前三名與佳作五名、優選十一名。




設計概念
發想此案設計概念時,主要的思考是要如何在世界上眾多摩天大樓中有所突破?要如何傳遞台灣精神?要如何與自然互動、共生?





Form to Formlessness 無形勝有形
國際間的摩天大樓、高塔都以炫麗的外型及高度相競逐,永遠有被超越的可能,在此我們希望以「永續」為出發點,顛覆形象form的窠臼,以有形form幻化為無形formlessness,以「無相」為形象的最高境界,希望讓「文化」與「自然」自己成形、發光, 讓世界看到!

Back to The Origin 回歸原「點」
如何以無形的出發點堆疊出實體的高塔呢?在此我們以自然界構成物質的最小單元:分子為概念出發,當分子在不同排列組合及態式下能呈現不同的風貌,例如水分子可以聚合為一攤水、一朵雲、一團霧氣、一根冰柱甚或一座冰山,可虛可實,在這樣的概念下,我們以「點」為單元作出發,以光點與水氣構築量體並虛化量體,再藉由不同的排列賦予無限的變化空間,讓一切回歸最單純。



Lightening Structure System輕量、穿透的結構概念
結構設計上塔的核心以鋼構框架為主體,再以一層層內建點狀「噴霧」及「光纖」系統的鋼構桿件向四周延伸,並以鋼索系統為輔助,加強桿件的結構安全性,以達到結構最輕量、最具穿透性且安全無虞的設計,並且讓設置於結構核心上的太陽能板能接收到最大面積的日照。



Bright Random Window 台灣之窗
光纖系統在塔身的分布從上到下、由中心向外共有四個皮層,有別於傳統建築外牆光纖的呈現,本案希望營造立體多面向的光點影像,希望在夜間藉由這些光點堆砌出立體層次且變化無窮的台灣印象!




Dialogue with Nature與自然對話
噴霧系統與光纖一樣,以點狀方式多向度地分布於塔身,藉由電腦智慧系統的控制,噴霧將搭配氣候的狀態設定多種情境,讓虛化的量體藉由噴霧位置的改變,呈現多樣的風貌,並且在夏天具有調節微氣候的功能,局部空間亦可最為植物澆灌的功能。




Site Plan配置概念
基於本案「無形」的概念,整體配置於地面層以上只出現塔樓、水與綠地,塔樓的周圍皆以水池環繞,以水呼應虛實萬變的塔,並作為雨水儲留之功能,地下化的空間則搭配天井花園,引進自然採光、通風及綠化。



Sustainability 永續發展
本案在設計上朝永續發展的方向著手,將種種節能減碳的技術實質結合於設計手法中,如下說明:

在生態環境上,我們採取高度綠化的配置,搭配景觀水池強化基地保水性。另外更強調水資源的再利用,將雨水、中水再利用於外牆噴霧系統、澆灌系統及廁所用水等。

在節能方面 強調自然採光及通風的設計,並利用太陽能板為外牆材質以作發電之用,外觀上所採用之光纖燈具耗電量僅為一般燈具之50%,並利用回收之雨水作為外牆噴霧系統,於夏季可藉此降低建物溫度並調節基地之微氣候:

廢棄物與二氧化碳減量方面,在結構設計上強調輕量化,材料上以鋼構為主體搭配鋼索為輔助,皆為可再回收利用之材質。






文字圖片| 中怡設計股份有限公司
示意圖-1
示意圖-2
示意圖-3
示意圖-4
示意圖-圖說
平面圖-1
平面圖-2
平面圖-圖說
Ai 分析中……

暂无用户创作记录!~

记录用户以此项目图片为灵感使用Ai进行二次创作。

samyojo2011-5-12 10:53:25
自己顶顶  。都是〇
zoomyou2011-12-21 10:04:06
文案设计说明都写得很好,不知道实际设计怎么样,希望有后续!
gl8102011-12-21 12:54:11
设计理念挺好的,就是不知道能有多高。
haguo8882011-12-21 22:25:26
文案写的确实不错呀,很有意思很大胆,期待后续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序赞号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