剧院是丰富多彩的人类表演艺术的载体空间,也是人类展现自我和交流感情的共同舞台。从坐落在天安门广场区域的“璀璨明珠”国家大剧院,再到今天北京城市副中心的“文化粮仓”北京艺术中心,无不体现出地区的文化历史特性,成为北京不同时代的文化地标。

▽视频©朱雨蒙©SHL ©Perkins&Will


视频信息

标清240普清360Vz2高清720Vip超清1080Vip字幕马上解锁


▽鸟瞰©ZhuYumeng©SHL ©Perkins&Will

vsszan189358301554151.jpg
▽项目外观©ZhuYumeng©SHL ©Perkins&Will

vsszan189358301554152.jpg
▽项目外观©王祥东 ©BIAD

vsszan189358301554153.jpg
▽鸟瞰©ZhuYumeng©SHL ©Perkins&Will

vsszan189358301554154.jpg

北京艺术中心傲然屹立于北京市通州区城市绿心森林公园西北部,与行政办公区隔大运河深情相望,作为城市副中心“一带、一轴、两环、一心”规划格局中至关重要的组成部分,散发着独特的魅力。项目坐落于城市绿心西北部市民文化休闲组团,地处绿心起步区的北端,紧紧依偎着通州大运河,绿心公园那如诗如画般优美的环境,宛如一幅绚丽多彩的画卷,成为其最为动人的底色。这片充满自然之美景色助力北京艺术中心尽情挥洒,共同谱写一曲华丽璀璨、余音绕梁的音乐篇章。

▽项目区位©BIAD

vsszan189358301554155.jpg

项目总用地面积122398.0㎡,总建筑面积125350.0㎡,地上5层,地下2层(局部地下3层),建筑高度为44.95m(最高点49.5m)。包括歌剧院、音乐厅、戏剧场、小剧场、绿心露天剧场以及艺术生产和公共服务空间。设有国际文化交流接待空间、地铁连接大厅、共享大厅等公共空间。

▽北立面©王祥东 ©BIAD

vsszan189358301554156.jpg
▽东侧共享大厅主入口©王祥东 ©BIAD

vsszan189358301554157.jpg
▽项目街景©ZhuYumeng©SHL ©Perkins&Will

vsszan189358301554158.jpg
▽项目街景©ZhuYumeng©SHL ©Perkins&Will

vsszan189358301554159.jpg vsszan1893583015541510.jpg
▽立面细部©ZhuYumeng©SHL ©Perkins&Will

vsszan1893583015541511.jpg

历程
2018年初,北京市城市绿心起步区详细规划及剧院、图书馆、博物馆建筑设计方案的征集工作开始。8月,SHL建筑事务所+Perkins&Will建筑事务所联合体的T10号方案被选为剧院中标方案。2018年10月,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加入设计联合体,共同进行方案深化设计工作,并负责项目初步设计和施工图设计。
2021年4月,北京艺术中心主体结构封顶,同年12月外立面封闭亮相,2023年10月竣工验收。2023年12月正式投入使用,对外开放参观和演出。

▽从大运河远眺北京艺术中心©王祥东 ©BIAD

vsszan1893583015541512.jpg
▽项目远眺©ZhuYumeng©SHL ©Perkins&Will

vsszan1893583015541513.jpg

理念
北京艺术中心矗立于通州大运河畔,以古老的粮仓为设计灵感,通过简约的设计手法,演绎为当代运河边的“文化粮仓”。动态的曲线造型和屋顶轮廓,抽象而富有力度的再现了古运河上扬帆启航的盛景。以“舞台”为核心,剧院将“生活”与“表演”巧妙的融为一体,形成一个充满活力和创造力的艺术空间。无论从哪个角度观看,剧院多维的立面形象都使其易于识别,同时也塑造了一个开放式的水岸建筑,与副中心城市的生活、历史文化和自然环境无缝交融。

▽设计概念:“展开的大幕”迎接公众©©SHL ©Perkins&Will

vsszan1893583015541514.jpg vsszan1893583015541515.jpg

布局
项目被设计为城市绿心起步区的标志性建筑,发挥着引领文化组团的重要作用。在对外设计中,重视与运河景观的呼应,以期创造一座重要的滨水景观建筑,带来独特的视觉享受;对内设计则更多考虑与图书馆、博物馆等公共空间的对位关系,通过合理的布局设计,促进不同文化场所间的互动与交流,营造出丰富多元的文化氛围。

▽绿心起步区三大建筑总平面图©BIAD©SHL ©Perkins&Will

vsszan1893583015541516.jpg

歌剧院、音乐厅、戏剧场三座角度各异的剧场方形体量被布置在一个整合的平台上。观众的主要入口设在平台的北侧,而舞台装载口则设在东、南、西三侧,这样的布局形成了与运河故道遗址的有趣的围合关系。

▽北京艺术中心总平面图©BIAD©SHL ©Perkins&Will

vsszan1893583015541517.jpg
▽观众机动车流线©BIAD©SHL ©Perkins&Will

vsszan1893583015541518.jpg
▽布景货车流线©BIAD©SHL ©Perkins&Will

vsszan1893583015541519.jpg
▽场地内公众人行流线©BIAD©SHL ©Perkins&Will

vsszan1893583015541520.jpg

外观
项目的立面造型和屋顶轮廓线通过金属折板幕墙和透明玻璃幕墙的穿插,呈现“徐徐拉开的大幕”观感。金属折板幕墙由4300多块立体折叠铝板单元构成,创造动态多变的光影效果。立面设计充分考虑节能措施,采用高性能保温玻璃和自遮阳铝板幕墙结合,降低立面太阳辐射的热量。

▽金属折板幕墙与透明玻璃幕墙©王祥东 ©BIAD

vsszan1893583015541521.jpg
▽音乐厅北立面©王祥东©BIAD

vsszan1893583015541522.jpg
▽歌剧院北立面©王祥东©BIAD

vsszan1893583015541523.jpg
▽剧院立面造型设计形如船帆©王祥东©BIAD

vsszan1893583015541524.jpg

夜景照明延续“文化粮仓”与“运河风帆”设计意象,采用“会呼吸的星光灯”赋予建筑灵动的效果,展现出大运河边的文化建筑的独特形态,通过控制灯光变化和立面数字媒体投影,在夜间产生更具表现力和戏剧性的视觉效果,提升项目的艺术气质和文化氛围。

▽外立面“会呼吸的星光灯” ©王祥东©BIAD

vsszan1893583015541525.jpg vsszan1893583015541526.jpg

空间设计
1 公共空间
共享大厅分为东西两部分,通过大台阶和自动人行步道与地下二层地铁和共享设施连接,形成充满活力和创意的艺术空间。金色的铝垂片吊顶与之相映生辉,犹如夜空中璀璨的星辰,为整个共享大厅增添了一份华丽的质感。

▽金色的共享大厅©王祥东©BIAD

vsszan1893583015541527.jpg vsszan1893583015541528.jpg

歌剧院、音乐厅和戏剧场的前厅空间,分别运用金铜、木料和金砖这3种历史上长期经由运河运往京城的材质加以演绎。结合不同剧目属性融合贯穿,将歌剧赋予铜器的磅礴浑厚,将音乐赋予木艺的温婉柔情,将戏剧赋予金砖的悠远绵长。

▽室内设计统一概念©BIAD

vsszan1893583015541529.jpg
▽室内设计统一概念©SHL ©Perkins&Will

vsszan1893583015541530.jpg
▽歌剧院前厅-“金铜”©王祥东©BIAD

vsszan1893583015541531.jpg
▽阳光洒进歌剧院前厅©王祥东©BIAD

vsszan1893583015541532.jpg
▽音乐厅前厅-“木料”©王祥东©BIAD

vsszan1893583015541533.jpg vsszan1893583015541534.jpg
▽戏剧场前厅-“金砖”©王祥东©BIAD

vsszan1893583015541535.jpg
▽静谧与热情的戏剧场前厅©王祥东©BIAD3

vsszan1893583015541536.jpg
▽戏剧场前厅©ZhuYumeng©SHL ©Perkins&Will

vsszan1893583015541537.jpg vsszan1893583015541538.jpg vsszan1893583015541539.jpg

2 宏大的歌剧院
歌剧院观众厅约1800座,以演出大型歌剧、舞剧(含芭蕾舞剧)为主,兼顾各类音乐剧的演出需求。观众厅空间呈马蹄形,楼座拦河和观众厅台口吊顶结合造型和功能设计,是重要的声学反射面。歌剧院观众厅采用温润的胡桃木营造出温暖而宏大的氛围,通过空间线条的围合,展现出磅礴的空间气势。

▽歌剧院观众厅©王祥东©BIAD

vsszan1893583015541540.jpg vsszan1893583015541541.jpg vsszan1893583015541542.jpg
▽戏剧场©ZhuYumeng©SHL ©Perkins&Will

vsszan1893583015541543.jpg

3 静谧的戏剧场
戏剧场观众厅约1050座,满足演出戏曲、话剧等大型舞台类演出的使用要求。舞台采用延伸式,为不同戏剧演出形式提供多种可能性空间。戏剧场观众厅总体空间以神秘幽暗的色调为基础,营造出中国传统戏剧悠久的历史文化和神秘的中国色彩。

▽戏剧场观众厅©王祥东©BIAD

vsszan1893583015541544.jpg
▽戏剧场观众厅©王祥东©BIAD

vsszan1893583015541545.jpg

4 明亮的音乐厅
音乐厅观众厅约1500座,采用花瓣式围合布局,结合了“葡萄园式”与“鞋盒式”音乐厅的优点,以满足音乐厅对音质的严苛要求。中频满场混响时间2.20s,采用计算机模型和1∶10的缩尺物理模型两种方式对声学设计成果进行验证,以确保达到最佳效果。

▽音乐厅观众厅©王祥东©BIAD

vsszan1893583015541546.jpg vsszan1893583015541547.jpg

音乐厅管风琴共86音栓,高度10.3米,宽度12米,一主两辅分开布设,造型精美,层次丰富,是国际首创。音乐厅观众厅通过浅暖色调枫木显得明亮轻松,结合空间富有层次的花瓣形态,营造出温润典雅的空间氛围。

▽音乐厅管风琴©王祥东©BIAD

vsszan1893583015541548.jpg vsszan1893583015541549.jpg
▽音乐厅©ZhuYumeng©SHL ©Perkins&Will

vsszan1893583015541550.jpg vsszan1893583015541551.jpg
▽音乐厅©ZhuYumeng©SHL ©Perkins&Will

vsszan1893583015541552.jpg

5 小剧场
多功能小剧场约750座。采用开放式舞台设计,可满足不同演出形式。整体空间明亮,采用深色无影网天花,墙面运用直线元素和宽窄造型。设计灵活,可变换形式,适应多种演出需求。

▽小剧场©王祥东©BIAD

vsszan1893583015541553.jpg vsszan1893583015541554.jpg

6 森林里的露天剧场
绿心露天剧场位于音乐厅北侧,设计为下沉式,约850座,是一个贴近自然的惬意空间。其独特的设计理念“消隐的剧场”和“无边的舞台”,让观众能够体验到沉浸在大自然中的感觉。

▽露天剧场©王祥东©BIAD

vsszan1893583015541555.jpg vsszan1893583015541556.jpg vsszan1893583015541557.jpg

传承与展望
在历史的长河中,文化如同不息的运河,流淌着千年的智慧与情感。北京建院观演和会展建筑研究中心一直致力于观演和会展专项建筑领域的设计与研究,从与保罗安德鲁事务所合作的国家大剧院到如今的北京艺术中心,体现了团队对于建筑艺术的深刻理解与不懈追求,为城市留下了多个具有时代特色和文化底蕴的建筑作品。
在多方的共同努力下,北京艺术中心顺利落成。它将成为一座文化交流的桥梁,让更多的人在这里汇聚、碰撞和成长,共同为传承和发扬中华文化贡献力量。

▽傍晚的北京艺术中心©王祥东©BIAD

vsszan1893583015541558.jpg
▽模型©©SHL ©Perkins&Will

vsszan1893583015541559.jpg vsszan1893583015541560.jpg
▽场地平面©©SHL ©Perkins&Will ©BIAD

vsszan1893583015541561.jpg
▽底层平面©©SHL ©Perkins&Will©BIAD

vsszan1893583015541562.jpg
▽二层平面©©SHL ©Perkins&Will©BIAD

vsszan1893583015541563.jpg
▽三层平面©©SHL ©Perkins&Will©BIAD

vsszan1893583015541564.jpg
vsszan1893583015541565.jpg vsszan1893583015541566.jpg vsszan1893583015541567.jpg vsszan1893583015541568.jpg vsszan1893583015541569.jpg vsszan1893583015541570.jpg vsszan1893583015541571.jpg vsszan1893583015541572.jpg vsszan1893583015541573.jpg vsszan1893583015541574.jpg vsszan1893583015541575.jpg vsszan1893583015541576.jpg vsszan1893583015541577.jpg vsszan1893583015541578.jpg vsszan1893583015541579.jpg vsszan1893583015541580.jpg vsszan1893583015541581.jpg vsszan1893583015541582.jpg vsszan1893583015541583.jpg vsszan1893583015541584.jpg vsszan1893583015541585.jpg vsszan1893583015541586.jpg vsszan1893583015541587.jpg vsszan1893583015541588.jpg vsszan1893583015541589.jpg vsszan1893583015541590.jpg vsszan1893583015541591.jpg vsszan1893583015541592.jpg vsszan1893583015541593.jpg vsszan1893583015541594.jpg vsszan1893583015541595.jpg vsszan1893583015541596.jpg vsszan1893583015541597.jpg vsszan1893583015541598.jpg vsszan1893583015541599.jpg vsszan18935830155415100.jpg vsszan18935830155415101.jpg vsszan18935830155415102.jpg vsszan18935830155415103.jpg vsszan18935830155415104.jpg vsszan18935830155415105.jpg vsszan18935830155415106.jpg vsszan18935830155415107.jpg vsszan18935830155415108.jpg vsszan18935830155415109.jpg vsszan18935830155415110.jpg vsszan18935830155415111.jpg vsszan18935830155415112.jpg vsszan18935830155415113.jpg vsszan18935830155415114.jpg vsszan18935830155415115.jpg vsszan18935830155415116.jpg vsszan18935830155415117.jpg vsszan18935830155415118.jpg vsszan18935830155415119.jpg vsszan18935830155415120.jpg vsszan18935830155415121.jpg

项目信息
项目名称:城市副中心剧院(北京艺术中心)
建设地点:北京市通州区城市绿心森林公园
业主单位:国家大剧院
代建单位:北京城市副中心投资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设计总承包单位: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
施工单位:北京建工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设计信息
概念方案阶段:SHL建筑事务所+Perkins & Will建筑事务所
方案深化阶段:SHL建筑事务所+Perkins & Will建筑事务所+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
初步设计及施工图设计阶段: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
项目团队
设计总负责人:郭鲲、魏冬、李翀
项目经理:魏冬
建筑专业:彭琳、布超、刘琛、蒋辰希、魏成蹊、赵大伟、李舒静、杜鹏、高玮、孙尚文、王晓灿 、于士博、韩修远
结构专业:江洋、耿海霞、袁国苗、周文静、孙珂、吴昊、 郭阳、李彤、刘廷锴、刘书舟
设备专业:章利君、刘国洋、孙前、赵强、崔颖、刘建珍、张碧婷、薛晶
电气专业:汪云峰、王子若、董姗姗、钱宇、姜一凡、王满丽
数字专业:许阳、袁青、王雅婕、孙朋辉、张瑶、冯兴波、易辉、刘卫昕、张皓钰、吴楠、王屹、马硕
经济专业:蒋夏涛、袁雯雯、李振、吴芳芳、杨京、郑良、陈云杉、吴雅怡、吴会娟、曹越、代宁宁、宋昱
顾问信息
特殊消防设计顾问: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建筑防火研究所
声学设计顾问:卡尔(Kahle)声学事务所、华东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舞台工艺设计顾问:中广电广播电影电视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幕墙设计顾问:深圳前海新概念建筑外墙设计咨询有限公司
灯光设计顾问:北京盖乐照明设计有限公司
室内设计顾问:北京建院装饰工程设计有限公司
景观设计顾问:北京原本山川科技有限公司
标识设计顾问:北京飞瑞肯拓广告有限公司
景观方案顾问:丹麦SLA景观事务所
结构方案顾问:施莱希工程设计咨询公司
剧院方案顾问:英国剧院项目咨询公司、Michel Cova咨询公司
幕墙方案顾问:英海特工程咨询公司

Ai 分析中……

暂无用户创作记录!~

记录用户以此项目图片为灵感使用Ai进行二次创作。

暂时没有评论,你回一个呗!~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序赞号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