宽玠设计总监/ 陆威年
「真实」与「时间」是当代最珍贵的事物,然而,它们却往往容易被操作和包装。对我来说,宽玠设计的价值,即在於他对「真实」与「内敛经典」的执着与深刻洞察。
有些设计师活跃於主流媒体,有些则选择低调地展现实力,陆威年总监则融合了这两种特质,风格难以被简单定义。这些年来,我们明显感受到他将「量身订做」这件事,昇华为一门艺术。这种设计手法有点像义大利的经典品牌,尽管每件作品独一无二,它们之间仍共享某种微妙的连结 —— 不论是材质的选择、色调运用,还是艺术价值的挹注,每一道细节皆深刻体现着宽玠设计的核心理念。
我们见证了他如何将艺术与业主的个性融入空间,赋予空间生命与灵魂,也正因为他对艺术的深刻掌握,不仅为台湾设计界带来独到视野,这些完工的空间,更成为屋主珍藏的立体艺术品。
(以下内文以 W 代称陆威年 / William Lu;J 代称 Jamie)从真诚沟通中洞见发展脉络
Q:你们服务的客户层级相当独特,每个业主都有自己的特点。你如何捕捉他们的特质与兴趣爱好,把这些东西内化在空间?
❝
你要有同理心
W:设计师如何在在业主的期待中,创造他们想要的等比价值,并让他们感到满足,是我们很重要的工作。轻松的沟通过程最容易让人把想讲的事情说出来。我常会以亲切轻松的聊天方式来了解业主,融合大家彼此间的关联,使双方关系从合作变成朋友般的互动,自然而然他们会较为愿意分享更深层的想法。
同时我也会鼓励业主提出任何想法,即使是很特别的念头,都可能让我们突破既有,做出更棒的作品。只要把需求跟我讲,我会快速捕捉他提到的重点,理解他们的期望与需求,梳理出接下来规划的方向。
当业主看见你很细腻地为他着想,感受到你的真诚与专业,自然会愿意把权限交放给你。
J:你的细腻度体现在你说的这些观察上。双方真诚的沟通,让需求被充分理解,之後的事情就交由设计师处理。
W:真诚是最重要的。当客户有这个预算,他们通常会想多找几家设计公司比较。所以除了专业技术,还要保持竞争力,如何建立客户的信任即是保持竞争力的关键。我们正向且真诚与人互动,对方必然会感受到,卸下心防,相对也会非常尊重。我本身就是这样的人,因此很多客户觉得我好沟通,容易亲近,致使被吸引进来的客户,亦大多是这类属性的客群。
Q:从以前拍你第一个案子到现在,相信心境多少有些转变。现在你想经营什麽样的空间给业主?
W:我会透过自己的视角,去观察业主的品味、个性、生活习惯与态度,从这个部分切入,做出属於很个人,具备他的气质、喜好、气味的空间,一切都是关乎於他们的故事。人们进来室内,会呼吸到这样的香气,感受深层的独特性,於是就会与市场上的设计截然不同。
我近期几个作品都已在尝试类似的切入点,请业主把喜好列出来,从中梳理属於他的特质;透过这些特点,帮他找出类似的艺术品进行整体结合。那麽我们设计的硬装、色彩艺术,全都包含在里面,堆叠出的层次就不止於表象的东西,而是完全体现业主的空间,身在其中,就能感受到由内而外的一致性。
❝
如果眼睛看到的事物能比别人深入,切入的观点也更为独特;逻辑一变,设计自然会随之变化
J:你似乎能比业主早好几步,预见他们可能会有的需求?
W:我们常在社群媒体看到各式各样的作品。一开始感觉很新鲜,却也逐渐发觉大家的同质性偏高,表面看起来都很像,相对难以分辨好坏。假使想要让客户愿意选择我们公司,必须看得更远,探讨比其他人更独到、深入的价值。
只看眼前的表象,永远就是做表象。我不喜欢表象的东西。有些设计形式看起来很有设计感,但住了三、五年甚至十年後,换成另一套流行标准,可能就会觉得这些东西格格不入。一个空间经过10年、20年,在客户好好爱惜保养的情况下,仍可展现它自己的味道,并融入生活的痕迹,才是真正经得起时间考验的好设计。
View fullsize
View fullsize
让经典在时间的远行里缓缓绽放
Q:什麽对你来说是奢华?你想为业主打造怎样的奢华?
W:这次去米兰展,正好看到爱马仕的展览,展场运用了许多肌理,比如泥土乾裂的纹路、陶土堆叠後演变出来的颜色 ...... 全部都在深度传达一个概念:世界上最奢侈的东西不是物件,而是时间。
所有难做的东西,都是经时间累积而来的。就像爱马仕的皮革制品,需要工匠长时间的手工制作,一针一线蕴含了时间的堆叠,到最後变成经典。这些东西不会因时间拉长了就不适合,反而愈显价值,依然有它的风貌,让後代看见当代留下的印记,这对我来说才是真正的奢华。
❝
其实我不会用「奢华」形容我的作品,因为我蛮排斥做虚有其表的东西。奢华这2个字,我会把他认定为「如何创造一个跟时间有关系的设计,进而成为经典」
W:我之前听过 Antonio Citterio 在寒舍艾美的演讲。演讲中提到,过去大家把居家设计得像饭店,而饭店致力创造一个住家做不到的精致奢贵。不过现在的高级饭店,像阿曼,开始转向让客人感受住家般的舒适氛围。这些思维回到本质面的讨论,但并不是随便的放松,而是如何在舒适里保持品味。这样的环境营造,实际上比极致精致的设计更具挑战,你要做的很真实,然每个细节必须是精心细选,才能做到优雅自在又有品味。
听完他的演讲,我感觉趋势已经朝这个方向发展,恰好也符合我当前想跟时间呼应,创造有温度的空间的心境。当然现在可能还在过渡期,不见得可以马上完全转换,不过我自己的家已经开始以这样的态度去操作。
Q:你心目中的经典是什麽样子?
W:我不做太多太流行的东西。从我的作品你会看到我很注重线条和比例,因为只要比例拿捏得当,即使经过多年,这些设计仍会很耐看。我很在意一个作品的时间拉远到10年20年後还是好看的,这也是为什麽我对当代太过流行的部分不会那麽主动追求。
❝
我们不要为了流行而创作,应该是利用现下流行的语言,透过经典的线条跟比例,创造属於自己的东西
W:选材用色上,我用相对比较内敛的方式把最好的基底塑造出来,让设计像老酒一样越陈越醇厚。颜色多会体现在软装里,因为这些东西是可以替换的。在令人稳定且安静的环境氛围,随着业主喜好加入各种元素,注入属於他们的生命力。
View fullsize
View fullsize
Q:除了发展经典的设计,你如何在这之中尝试实验和突破?
W:如果只是从形体上去做突破,老实说我能接受的范围不多,因为我没办法接受表象上的突破。真正的突破,应该从设计过程的思维开始去思考,要有一个原因,一个让我被感动的故事,一个画面,促使我内心激发不一样的想法,我才能去做改变。
譬如去年我们去京都,将近快20年後再次造访,我的感受和当年完全不同。我以前对古老的建筑和物件没什麽感觉,但这次被这座城市的建筑肌理、木头的肌理,木器以及茶具纹理深深触动。它们散发出深厚的历史气息,带有一致的美感,这份美感刚好符合我当下的心境,使我开始懂得欣赏这类东西。
有天我站在一个看得到清水寺的地方,一道阳光洒落,光影自墙面上刷洗下来,整体氛围让我觉得好安静,我知道那份感受就是我要的,当时就觉得新家就是要走这样的风貌,让我在里面不再一直追求 modern 的事物,而是开始喜欢有手感的东西。
Q:你对自己家的轮廓似乎非常清晰,一下子就画好动工。这是不是反映了你早就酝酿多时的设计想法?
W:很多东西都是关於情感,这是无法用数字价值来衡量的,所以我对每个客户都抱持同理心,当作自己家来设想。也因此真正规划自己家的设计时,我已经很清楚自己要什麽,快速就能做决定。
我不想为了要用新的东西,创造一个新空间,反而是利用很单纯的物件,架构深层内敛的环境。在我们家,我尝试让更多自然元素进到空间,像是把石头涂料用在天花板,透过光线的反射看到一些自然的刷纹跟纹理;藉由更厚的木皮,让木纹的肌理能够显现,也把京都柱子的寓意融入在电视墙设计。时下大家都在看新的产物,反而看见这样的宁静状态会非常有感触,因为它是有温度,而不是冰冷的,就像到京都一样,目见最原始的美。
View fullsize
View fullsize
一天一天,以艺术触动灵魂的微妙感知
Q:空间如果都是非常出色的单品,难免会互相抢戏。然而你的设计总能让这些家俱和艺术品和谐融合。你是如何进行搭配?
W:电影一定有主角跟配角,一定有正跟负;有负才能表现正,所以必须要先设定出哪里是正。接着,负是要衬托正的,所以你的负要有基础的美感在,可是不能抢过正的风采。这麽一来我们进到空间,视线就会被正的主角吸引,其他元素便成最优雅、有气质的配角,协调出想要表现的主题。
过程中也是不断梳理,就像厨师在炒菜,如果把龙虾、鲍鱼、鱼翅全丢在一起,这道菜并不是最好吃的。你会从这边开始实验,尝试不同的搭配,慢慢的,一天、两天、三天持续重复看,就会找出什麽是必要,去除多余的部分,留下来就是我觉得最精彩的。
❝
要如何设定正?取决於我的故事是什麽,什麽是我想要突出的主角。一旦主角确定了,其他元素就不过於强势
View fullsize
View fullsize
Q:你挑选艺术品也是类似的思维吗?
W:艺术品有时是缘分。基本上有想法的话,可以跟艺廊洽询,告诉他们你有个主题,看他们有没有类似的作品。多数时候他们会推荐很多相关或接近的作品,再从中选出最适合的。
每一个空间在设计过程,我已经预先设定好,什麽东西要放在哪里,未来行进到哪个区域会看到什麽。当业主理解并被设定的故事所吸引,也对作品产生认同後,他们会顺理成章接受这些空间的层次配置与艺术品、软装的堆叠安排。譬如我有个案子一开始即设定韩国艺术家朴栖甫的作品,於是空间的整体氛围也锁定在同个基调里,家具也用带墨绿色的沙发。虽然最後没能买到那幅画,却也在这次的当代博览会,选到另一幅同样适合的画作。
Q:同时也是藏家的你,对於收藏艺术品有什麽看法?
W:人生不是只有表象,很多是心灵上的满足与快乐。艺术的价值远不只是金钱数字,它是一个适合你的灵魂,也是可以软化家中空间很重要的角色。我买艺术品,并没有打算要卖,而是希望让我的小孩平常开始对艺术有新的启发,就像在义大利,他们的艺术是随手可得。
W:从买第一幅画到现在,我买的都是适合我的,刚好也测试自己选艺术品的能力,都是我这个年纪累积的经验,所以也不会因为数字而卖出。有了这些经历,我可以用个人收藏的心得跟业主分享,甚至一些原本没有收藏艺术品习惯的人,也容易因设计的引导,开始购买艺术品摆放在预设的位置。我有个客户从来没买过画,後来他收藏了萧勤的画作,跟我回馈,每天下楼看到画就很开心。这就是艺术品的力量,人们被那一幅画感动了,自然会进入画里面而有所转变。
设计真正的价值
Q:对於奖项这件事,你自己怎麽看待?
W:经历这麽多年心境的转折,我承袭了我以前老板的做事态度。宽玠不是某个设计师的个人品牌,而是这个团队的品牌。要经营一个大的团队服务,需要很多分工,每个人善尽专业能力,完成环环相扣的环节,这样才能满足我锁定的客群。
所以我的第一顺位是让业主在这个环境里感到开心,这是最重要的使命,也是我觉得从业到现在,最主要的核心概念。我们不要偏离核心,为了这个「名」,忘记从事这一行的初衷。
所以我对得奖这件事看得很自在。假设满足业主需求的同时,又幸运得奖,那是最棒的,但我已经没那麽在意得不得奖。我更在意的是跟这些很好的客户变成好朋友。像我要入厝时,业主想到我,买一幅真迹的版画当作入厝礼物,这种连结感动,是你付出了努力之後,业主给我们最好的回馈。
J:以前我们做广告的时候,也是有段时间大家疯狂报名广告大奖。我们曾经讨论过一个问题:做出这支广告,是想感动那15、20个评审的掌声,还是希望这个产品真正畅销,打动上百万的消费者?这没有对错,当然得奖也很不错,但在创作的过程,我会记得这些讨论跟思考,把这个东西放到我的作品思维。
现在回过头来看,其实把作品做好,有点像变成经典好了,经典没有得不得奖,也如同你讲的,我们看事情不要太局限,应该把时间拉长远一点来看待,给自己更多空间,才能看清事物的本质。
W:我现在的心态反而是让付诸努力的同事去报奖,给他们舞台,毕竟好的同事,需要提供他们多一点机会,不然这个产业其实很消耗人才,如何把这些人的才能连接起来,让公司和他们都可共同成长,这样平台才能延续下去。
客户送给总监的入厝礼
❝
想清楚自己的步调後再走每一步,就会感到踏实。不用在乎别人怎麽看待,你只要按照自己的节奏,自然而然就会走出个人的风格
Q:你如何将这些想法理念传达给年轻设计师呢?
W:我是一个想讲什麽就会讲的人,看到、接触到什麽有感受的东西,我都会跟同事分享。有时候也会理解,在年纪还不到的时候,有些话不见得听得懂或是听得进去。比如我认知的安静,跟她们认知的安静定义,不一定是同样的。现在大多数人处於炫技的过程,在这种情况下,你如何让空间相对保持安定、稳定,并在这个安静中散发某种气质,大众反而会更静下来去欣赏你的作品。
J:你想要营造的感觉,需要很强大的自制力。通常这样的力量背後,都有个强烈的理念,即便看到很多东西,但你选择将其收敛,知道怎麽在空间营造一种安静的力量感。这种存在其实更有感染力。
W:有人说做设计你的价值是什麽,你要赚钱还是要做出你喜欢的作品?现在我会选择我想要做的案子,做起来特别开心的话,我会付出更大的努力去执行,这让我延续想继续做设计创作的心力。我也希望我的同事能有跟我一样对设计的热忱。我年纪比他们大,所以我希望透过我看到的东西,帮助他们在年纪轻的时候,开始看得比别人更深,藉此脱颖而出。
View fullsize
View fullsize
Q:最後,哪些特质的人比较适合加入宽玠,在这里发展呢?
W:除了作品美感,我更看重的是他们对於把事情做好这件事的态度。即使经验不足,只要有学习的热情和态度,我都愿意给机会。
在设计的领域,宽玠可能是他们人生的一小部分,那麽他想在这里学到什麽?我相信我们公司可以提供很好的平台,尤其在客户训练和沟通方面,这些都不是一般客群可以获取的经验。不过设计只是过程的一个部分,可能只占了1/5,剩下的4/5是理解客户需求、与业主沟通、建立信任,还有包括施工的专业,面对这个客群,某些环节没做好,可能会影响到整个公司的营运;所以公司员工大多EQ都很高,比较不是躁动型的人,这也让他们在创作时相对能静下心来思考。
❝
我希望你来,是带着你的灵魂来,而不是变成是我的助理。先要有你的灵魂,我就会辅佐你走你的创作
W:我希望他们不要模仿,也不要用惯用手法,我要的是持续进步的想法,不需要再复制我以前的东西。年轻人的点子,搞不好比我这个老灵魂更有一些不错的的想法。或许不够成熟,但没关系,我们可以透过经验结合他们的梦,说不定就会产生更不一样、更成熟的创作出来。未来他们在过程得到成就感,自然会有自信敢於发梦。
采访|Jamie Lo . 编辑|ChichiL摄影|Jamie Lo、Weng其他 Jamie 专栏文章
Jamie Yelo关於摄影师这个称谓,其实我没有太多意见,因为这是大家认识的我。但说穿了,我是个喜欢创造的孩子,对创作没有特爱的工具,却有特别的热情。认真起来打拼时有个老灵魂,但对於创新与体验,永远像是实验室里的小朋友。我想分享我怎麽看我的摄影师工作,以及工作上的点点滴滴。ChichiL- 转载自:Hey!Cheese
- 图片©Hey!Cheese
- 语言:繁体中文
- 编辑:序赞网
- 阅读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