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嘉兴西塘的有无艺术空间,打破严谨无趣的精致主义教条,用空间探索自然的无限可能,传递天然野性的视觉审美。整个室内空间被划分为五个风格迥异的独立模块,设计师以未经雕琢的“野性”为线索展开场景叙事,呈现不同环境语境下的狂野主义“自然观”,借由材质、色彩和形式的变化,来描绘广袤无垠的非洲自然风貌,或是其表象背后神圣肃穆的深层奥义。在有无艺术空间,顺自然而为的天然野性具有震撼人心的力量,超越地域与时间维度的限制,成为构筑空间的骨架和精神图腾,与冷峻的城市肌理、超现实主义的抽象艺术相碰撞,从而拥有更加丰盈盛大的表现力,赋予空间“向野而生”的蓬勃生命力。

▽项目概览©立明
vsszan197495281426341.jpg
从云南老林到非洲沙丘

向野而生,致敬自然力量

有无艺术空间总面积497.0㎡,原建筑是一处住宅类别墅,由地下一层和地上三层空间构成。基于空间属性的转变,设计师对原本的空间结构做以彻底整合,舍去多余的功能区以及封闭的卧室,打通格局,搭建灵活的布局形态,提供多样化的空间互动方式,来满足拍摄、展览、办公等商业需求。由于所在地的特殊性,为了与周围住宅能有明显的区别,使用耐候钢对局部外立面进行改造,赋予空间醒目的外观造型,给于到访者更明确的指引性,材料本身的粗粝质感与扎实厚重的棕色调,很好地匹配内部空间自然野性的风格特征。

▽一层入户景观区©立明
vsszan197495281426342.jpg
一层入户景观区,修建木制栈道,由外部直接引渡到室内空间。周围种植芦苇荡,以呼应相毗邻的湿地公园的植被风貌,建立与在地文化的连接。由栈道围合起来的区域,敲掉原始的固定门窗,改用玻璃橱窗形式,更符合展览空间的展陈需求,又打破室内外间的绝对界限。

▽一层空间©立明
vsszan197495281426343.jpg
以“自然野性”为线索展开场景叙事,不同空间区域之间展现出迥异的风格特征。一层「沙丘」,将自然野性融入到空间骨骼与血液之中。纵横交错的梁柱,是来自云南当地建筑回收的百年老木,粗粝的纹理褶皱间,记录着漫长岁月轻柔拂过的痕迹。它们翻越山海,在这里用新的形态让生命得以延续。

▽以“自然野性”为线索展开场景叙事©立明
vsszan197495281426344.jpg
由原始户型中的电梯井改造而来的天井中,一棵苍劲有力的“枯树”身披天光,由上至下逆向“生长”,在新的“土壤”中,再一次完成了对自己生命的重塑。枯树装置总长5米,由5块云南沉木手工拼接打磨而来,不但是一层绝对的视觉焦点,而且贯穿三层地上空间。它像是代表空间信仰的精神图腾,自然界循环永续的真理被投射于其中,以此来致敬自然生生不息的伟大生命力。希望更真实地还原枯树自然风化的野生形态,空间主理人亲自对雕塑进行打磨,直到它露出时间的骨骼。枯树装置一旁摆放的是非洲布基纳法索的古老Lobi躺椅。椅子是一块整木,造型中带有传统手工时代的质朴可爱。非洲与云南的原始文明,跨越地域限制,在这里完成了一次有趣的对话。

▽苍劲有力的“枯树”©立明
vsszan197495281426345.jpg
再往里是客餐厅场景区域。这里融入了空间主理人在非洲生活时期的记忆。空间采用大地色调和天然材质,模拟非洲沙丘的意象。家具也选择能够表现非洲深厚历史文化的传统式样。墙面壁炉选用天然石材,只做简单的表面处理,保留了原本自然打磨风化的野生形态。壁炉上方随意陈列了一些大小不一的马球,在细节中增加趣味性,同时带入不同时期的文化符号。茶几是低调的黑色金属材质,桌面一角搭配通透的玻璃球形元素,在形态上与壁炉相呼应,在材质上又形成质感的反差。

▽客餐厅场景区域©立明
vsszan197495281426346.jpg vsszan197495281426347.jpg
▽细部©立明
vsszan197495281426348.jpg
▽桌面一角搭配通透的玻璃球形元素©立明
vsszan197495281426349.jpg
▽细部©立明
vsszan1974952814263410.jpg
沙发同样采用方正的体块造型,没有过多花俏的修饰,只是在扶手侧做了方正的格栅,预留了与光影互动的可能性,同时呼应空间细节中无处不在的几何序列。两把单椅是非洲部落维京椅,它已经有上百年的使用历史,历经数代传承。椅子是传统的插板制式,简单的结构中散发原始的魅力,椅身带有部落专属的雕刻和装饰,非洲大陆绚丽多彩的远古文明被凝缩于其中。

▽非洲部落维京椅©立明
vsszan1974952814263411.jpg
金属材质岛台与大面积使用的天然材质形成对比,岛台上摆放的陶器是出自景德镇女艺术家吴靖文之手的涅系列花瓶,有机的形态将陶土的温柔缱绻展现得更为生动。化妆试衣间完美隐藏于白色帘幕背后,成为一个隐形的“预备空间”,既提供了使用功能,又保证空间风格的完整性。化妆间外部全部采用镜面材质,弱化存在感的同时,借由虚实相交的多维画面,参与到空间互动之中。枯树装置也可以通过镜面,增加与空间的交互性,塑造极具冲击力的视觉效果。

▽化妆试衣间完美隐藏于白色帘幕背后©立明
vsszan1974952814263412.jpg
矛盾同一,刚柔并济

二层是原始建筑中的卧室层,因此存在多个独立的割裂空间。设计师将其中大部分的隔断墙去除,形成两个相互连通的空间场景。两个场景之间具有极大的反差,一边是清水混凝土打造的「岩石」,一边是象征着北非撒哈拉沙漠的「赤土」,一个冷峻桀骜,一个热情奔放,于是冰与火的对峙就此展开。

▽二层空间概览©立明
vsszan1974952814263413.jpg
“枯树”装置透过L型的天井窗,闯入到二层视野。不同于一层的仰望视角,二层能够更直接地观赏到“枯树”生长的整个全貌,同时装置也以新的姿态融入到二层场景中。根据环境场景,特意调整了装置在空间中的露出比例。“枯树”被完全暴露于「岩石」区域,而在「赤土」区域仅以小面积的框景出现。“枯树”成为铺天盖地的混凝土空间中的一份子,为冷漠的工业背景注入宏大的自然生命力,在矛盾对立中塑造出史诗级别的场景叙事,震撼人心。

▽“枯树”装置透过L型的天井窗©立明
vsszan1974952814263414.jpg
「岩石」区域探讨的是城市肌理下的自然野性。混凝土是构成城市建筑的内核,剥离华丽的外衣,方得以显现。整个区域由混凝土包裹,摒弃所有的装饰,呈现出最原始的粗野状态。空间中只保留了锐利的直角线条,让整个空间显得更为冷冽。在混凝土空间里搭建了一处卧室场景,隐藏于白色帘幕之后,保证了空间画面的纯粹。飘逸的布艺帘幕低调地在混凝土基底中加入恰当剂量的柔软与轻盈,粗野硬朗之中也能拥有片隅的浪漫诗意,刚柔并济。

▽「岩石」区域©立明
vsszan1974952814263415.jpg vsszan1974952814263416.jpg
从功能角度而言,帘幕也为空间提供了一个灵活方便的投影区域。另一边的「赤土」区则展现出截然不同的空间氛围,热烈且绚烂。墙面的棕红色调灵感来源于撒哈拉,是经由太阳炙烤后的沙丘的颜色;点缀其间的金色纹理,则是沙漠中翩翩舞动的流沙。延墙面做下沉式地台,表面铺贴天然黄麻材质,迎合空间的沙漠主题意象。在靠近室内阳台景观区的位置设计了一处矩形的围炉,像是在沙漠之中燃起的一丛篝火,增添了空间的故事性。景观区运用在地植被,误入“撒哈拉沙漠”的芦苇荡,让真实的空间场域与抽象的空间意象拥有了连接点。

▽「赤土」区©立明
vsszan1974952814263417.jpg
▽下沉式地台©立明
vsszan1974952814263418.jpg
▽台阶©立明
vsszan1974952814263419.jpg
▽细部©立明
vsszan1974952814263420.jpg
装置陈列区,在砂石堆周围布置造型各异的古老陶罐,寥寥数笔却能引发无数联想,充满故事张力。二层卫生间沿用了「赤土」区的棕红色调,洗手使用台石材和老木头两种材质拼接,保留了天然的粗犷质感。墙面黑色圆镜,别致的造型,象征着非洲部落中的太阳图腾。

▽洗手使用台石材和老木头两种材质拼接©立明
vsszan1974952814263421.jpg
无尽的黑与可移动的金属“盒室”

三层「黢黑」抽离了所有色彩与装饰,仅在空间保留无尽的黑。 空间整体分为室内与户外露台两个部分。室内部分是将原本的主卧与户外阳台打通后,得到的一个开阔的方正空间。空间内部完全被黑色覆盖,过滤掉了其他所有“杂质”,回归到一种尚未雕琢的原始状态,激发无限的潜能。 光是空间唯一的装饰,而身处极致的黑暗之中,能够敏锐地捕捉到自然光影的变化,生动演绎东方传统中的阴翳之美。

▽三层「黢黑」空间©立明
vsszan1974952814263422.jpg
设计师实验性在空间内设置了一个可移动的不锈钢金属盒子,以解锁空间更多元化的灵活组合方式。金属盒子下方配有移动滑轮,方便根据拍摄需求进行角度位置的切换。盒身采用不锈钢材质,光泽感表面可以更清晰地呈现与光影间的互动。同时,又与内部的和式氛围形成反差。盒子内是一个传统的和式房间,日式折叠屏风搭配和纸落地灯,优雅而素净。在和室外部设计了一处日式风格的植物景观。内外呼应,呈现出一个完整的诧寂风庭院场景。

▽不锈钢金属盒子入口©立明
vsszan1974952814263423.jpg
▽盒子内传统的和式房间©立明
vsszan1974952814263424.jpg
户外露台区域延续室内的黑色主题,由黑色防腐木制成的围挡,保障了一定的私密性,地面铺贴黑色石子。露台中心设计了一个几何造型感的雕塑,在黑色基底的衬托下,营造出庄严肃穆的神圣氛围。镂空的柱形雕塑犹如一个大型的日晷装置,时刻记录着时间流逝的印记。由时间变化而形成的光的轨迹,也被投射到室内之中,时间与空间之间拥有了交集。

▽黑色主题©立明
vsszan1974952814263425.jpg vsszan1974952814263426.jpg
▽户外露台区域©立明
vsszan1974952814263427.jpg
纯白基底上的空间几何美学

白是来自混沌中心最独特和鲜明的形象。负一层「象牙」以极致的白让空间回归到最纯净的状态,与顶层的「黢黑」形成强烈的色彩对仗。在黑与白的轮换之间,空间由“黑夜”跨入“白昼”,完成了一次时间的轮回。负一层在纯白色基底之上,借用空间结构制造充满视觉张力的几何美学。原建筑的负一层是一间地下车库,层高在4.8米左右,设计师在原始楼梯结构上做了一个复式变形处理,增加的中间层作为办公区,下半部分空间是化妆更衣室和卫生间。

▽负一层「象牙」空间©立明
vsszan1974952814263428.jpg
▽拍摄区©立明
vsszan1974952814263429.jpg
底层部分加设地台和侧面矩形镂空墙,形成一个新的模块融入到楼梯结构之中。楼梯两侧的黑色铁艺扶手,增加了流畅的线条感。强烈的几何造型让整个楼梯结构像是插入空间的巨型装置。设计师在此基础上,在原始楼梯后方新建一处通往夹层办公区的楼梯,打破前侧楼梯原有的秩序,地面的球形装置和向上延伸的条形墙面装置也加入到整体构图中,分裂、重组、叠加,解构主义之美在此呈现。

▽充满视觉张力的几何美学©立明
vsszan1974952814263430.jpg
墙面预留矩形镂空窗口,夹角处的黑色装置可以透过这里成为内侧楼梯的端景,增加整个区域的视觉层次。办公区域墙面和家具表面做树瘤贴皮处理,横梁局部保留建筑原始的混凝土肌理,以此呼应上层区域的空间主题。负一层最大位置留给了无影摄影棚区域,后侧的楼梯结构为此处大面的留白提供了宏大的背景。无影棚外是一个户外景观区,可以作为补充的户外休息区。

▽夹层办公区©立明
vsszan1974952814263431.jpg
▽负一层平面图© NOTHING DESIGN
vsszan1974952814263432.jpg
▽负一层平面图© NOTHING DESIGN

vsszan1974952814263433.jpg
▽一层平面图© NOTHING DESIGN

vsszan1974952814263434.jpg
▽二层平面图© NOTHING DESIGN

vsszan1974952814263435.jpg
▽三层平面图© NOTHING DESIGN

vsszan1974952814263436.jpg
  • 项目名称:有无艺术空间
  • 项目类型:摄影空间
  • 设计方:NOTHING DESIGN
  • 公司网站:http://www.nothingdesign.cn/
  • 联系邮箱:nothingdesign2019@163.com
  • 完成年份:2025
  • 设计师:刘畅、唐欢
  • 项目地址:中国嘉兴
  • 建筑面积:497.0㎡
  • 摄影版权:立明
  • 材料:云南老木、玻璃、石材、混凝土、黄麻、金属板
vsszan1974952814263437.jpg

没搜索到文物库相关内容

暂无用户创作记录!~

记录用户以此项目图片为灵感使用Ai进行二次创作。

syhgdesign2025-4-30 01:59:40
感谢楼主辛苦分享  
闫金辉2025-4-30 11:28:11
感谢分享  真不错   顶   顶   顶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序赞号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