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sszan197567010055462.png

万里长江,烟波浩浩渺渺。重庆忠县独珠半岛,宛若镶嵌在江畔的一颗绿色“明珠”,故成就“独珠半岛”之名。

vsszan197567010055463.png

李家院子掩映在独珠江村文旅度假区内,这里不仅是政府投资建设的重点,村农旅项目的示范点,城乡融合发展和农村“三变”改革示范项目,更是未来乡村农旅的璀璨明珠,承载着地方政府对乡村振兴的美好愿景,也诠释着未来乡村生活的无限可能。

vsszan197567010055464.png

元禾大千邀约归园田居的诗意,枕眠天地旷世的隐逸,成就一派巴渝民居的现代乡野美学。

vsszan197567010055465.png

乡村旅居民宿迥异于都市民宿的热闹繁华,更多延续了乡野之中休闲、宁静、生态与传统的在地文化,如何把握人、建筑设计、自然环境、艺术产业化运营之间的交融与平衡,是本次设计力求把握的核心。

vsszan197567010055466.png

待从头,归江村
曾经的乡村,
以一种熟悉又焕新的方式
重新回到人们的视野里,自然亲切,看尽春夏秋冬,四季回转。

vsszan197567010055467.png

元禾大千利用自然肌理、古旧器物,在强调文化传承与可持续性发展基础上,将抽象乡土记忆物化为可触、可嗅、可品的视觉符号,以現代設計手构建沉浸式记忆容器,保留着“望见山,看见水,记住乡愁”的乡村生命力,最终打造成为兼具美学诗意和经济价值的民宿空间。

vsszan197567010055468.png vsszan197567010055469.png vsszan1975670100554610.png vsszan1975670100554611.png

“吱呀”一声,推门而入,巴渝地区传统民居构造的原貌呈现,处处皆景,步步入画,浓烈悠长的乡土气息由内至外,满逸而出。

vsszan1975670100554612.png

保留巴渝地区传统民居构造,与现代建筑结合,辅以当地元素的点缀,将东方美学洒落在这片乡野之中,山林、江岸、霞光的浸润,赋予了李家院子诗意与灵气,焕发新的生命力。

vsszan1975670100554613.png

我们深知在人们离开与回归故乡的无数关键场景中,情绪所带来的反馈无比珍重。

vsszan1975670100554614.png vsszan1975670100554615.png

“乡愁”系列作品作为接待区主要艺术装置,以突显人们记忆中的乡村景象,无论是看见作品时唤醒的记忆,还是幽然于心的铭记,都在进入项目内部空间,甚至离开此处时留下印记。

vsszan1975670100554616.png

大千治造团队希望能在空间内形成一步一乡怀的情景理念,将沉浸式的体验感由不可靠近转变为与之共情。

vsszan1975670100554617.png

素色基底下,将稻草搬进室内,以手作寄托乡愁,重现秋日田野上风吹麦浪的景象。室内与自然此刻彻底融为一体,内心深处,是故乡万千情绪的回流。

vsszan1975670100554618.png

夯土门面,引人注目,朴实无华的“土”字,既出人意料又充满新奇。土墙、木梁、瓦片屋顶,这些乡村自然老屋的元素,散发出一种让人放松的自然气息。设计在这里营造一个舒适的空间,也作为连接古今的纽带。

vsszan1975670100554619.png vsszan1975670100554620.png

器物之美,常常是生活方式的外化,美在天然雕饰与多元解构,每一处细节都有情感与记忆的痕迹。回归最原始的状态,用江村的自然风光修饰空间,粗粝而内敛。

vsszan1975670100554621.png vsszan1975670100554622.png vsszan1975670100554623.png

稻花吹早香,风露千萬畝。
赢穗壓弯叁尺杆,黄芒佈滿埂棋間。

vsszan1975670100554624.png

产业中心鱼馆,大量竹编元素的运用,将餐饮与文化交融,形成鲜明的文化气质。

vsszan1975670100554625.png

独立而有序的布局,置身其中,视野之美,舌尖之味,自然之声,寻找无限感官的可能性,那淡淡的乡愁始终魂牵梦萦。

vsszan1975670100554626.png

湖光山色、飞鸟游鱼
将生活置于旷野之内
镶嵌在枯荣复始的自然哲学里
让来者随心所“遇”
沉浸在静谧悠远的時光里

丰富而安然

vsszan1975670100554627.png

静心,栖心,度假的全然松弛感,源于生活场景的返璞归真,以及对日常的全新思索。
木和与土墙泛着粗粝,却如母亲带着皱纹般温暖的手,轻抚头顶,无限温柔。天光云朗或是月明星稀,故乡的气韵被光影渲染,随着日升月落,在墙上画出思念的痕迹。于是小跑着,向田园故土奔来。

vsszan1975670100554628.png

“去来兮,田园将无湖不归?"
几時歸去,做个闲人!
远处是山,近处有田,寻一方清净之地
与三五好友、小酌一杯,甚是快哉。

vsszan1975670100554629.png vsszan1975670100554630.png

大千治造将绵延起伏的山脉以竹编艺术装置定格于此。竹编带来的自然力量,不断在空间中延展生长,温暖与治愈蔓延在茶馆之中,打破了空间结构和材质带来的冷峻感。

vsszan1975670100554631.png vsszan1975670100554632.png

临窗而座,竹林摇曳发出沙沙的声响,鸟语虫鸣穿透山林,萦绕在充满茶香的空气中,更透着些许乡野诗意。

vsszan1975670100554633.png

竹技茶館
村落里,觅秋意
探茶屋,何处煮清香
竹枝青青,鸟雀莺莺啼
偶有犬吠之声
众客均可逗趣
此道是,鄉野之味

vsszan1975670100554634.png vsszan1975670100554635.png vsszan1975670100554636.png

所作若无为,无声胜有声。餐厅和茶室区域清淡欢愉,自然简约的闲适时光,渲染了由繁入简的自在和释然呈现褪去浮华后的自然与本真。

vsszan1975670100554637.png vsszan1975670100554638.png

白墙、艺术竹编、光影,诗意写就
用折线的线条美依次参与整体空间叙事
当时间推移,阳光漫射
光影便随岁月一起刻画下悠然流淌的影子

vsszan1975670100554639.png vsszan1975670100554640.png

稻草与绿植满溢着“野”生趣味
与室外环境的相辅相成
人文与自然天衣无缝的衔接,给心灵一点释放、一点关怀

vsszan1975670100554641.png

在一物一器中,感受人文与时间的印记。木质的温暖色调,与皮革质感的契合,皆来自于田野的灵感。

vsszan1975670100554642.png

家人闲坐,燈火可親
肆方食事,不過壹碗人間烟火
一筆山水、壹墨朦朧
人間詩意人畫來

vsszan1975670100554643.png

乡村的形成源于自然,追溯原乡生活的空间,也应学会去呼应原始肌理。

vsszan1975670100554644.png vsszan1975670100554645.png

田园之趣、乡景之乐,通过大面积落地玻璃窗在空间中尽可自在切换。停驻清风与竹影,畅快呼吸乡野与山林的无尽新鲜。

vsszan1975670100554646.png vsszan1975670100554647.png

与山为邻,与风为伴,是栖息乡野的独有浪漫。饮茶、叙谈,或阅读、观赏、手作、食味,从物质世界抵达丰盈精神世界。

vsszan1975670100554648.png vsszan1975670100554649.png

挑高的空间围合出乡野情怀
野外摘取的枝叶稻草归染出田园本色
夕下的乡愁
是暗黄温暖的呈现
便是将在地原生态的感受
以艺术设计无声的表达

vsszan1975670100554650.png vsszan1975670100554651.png vsszan1975670100554652.png vsszan1975670100554653.png

时间无常,却留下朴拙与雅致的注脚。
唯有在田园之中,我们才能连接四季与自然。春生、夏长、秋收、冬藏,不再只是古训,而是真实而具体的生活。

vsszan1975670100554654.png vsszan1975670100554655.png

陶罐、竹编、木凳、复古烛台、稻草、棉麻床品....手作与精工微妙碰撞,留存文化的温度和厚重感。

vsszan1975670100554656.png

归园而居,本质上是人们对理想生活的选择。归的是园,居的是心的喜好。

vsszan1975670100554657.png vsszan1975670100554658.png vsszan1975670100554659.png

每一扇窗都被精心设计以捕捉这座缥缈山林的景致。睡在山野里,推窗看自然。随时间推移的光影落在屋里,忽明忽暗,内心却澄澈丰盈。

vsszan1975670100554660.png vsszan1975670100554661.png vsszan1975670100554662.png

稻草与绿植满溢着“野”生趣味
与室外环境的相辅相成
人文与自然天衣无缝的衔接,给心灵一点释放、一点关怀

vsszan1975670100554663.png vsszan1975670100554664.png

感知空间的物性与物理尺度,
光与质感带来的是隐形的自然变化。

vsszan1975670100554665.png vsszan1975670100554666.png vsszan1975670100554667.png vsszan1975670100554668.png

长江之水永恒东流,望江村仍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记。记录乡愁是一件将虚渺念头转换为实有之相的过程,得益于人们的传奇色彩故事,稀疏平常的日子里所产生的情景。

vsszan1975670100554669.png

而我们对李家院子不仅探索了由乡愁延展出的故事以及故事里的细枝末节,也将捕捉介于手艺与乡村文化的联系,使得传统文化记忆最大程度地受到保护与传承。

vsszan1975670100554670.png

项目信息
项目全名:忠县李家院子
项目地址:中国重庆
软装设计:元禾大千
硬装设计:元禾大千
建筑设计:UDG深造工作室
设计时间:2022.10
完工时间:2024.03
空间面积:7865 .0㎡
甲方单位:重庆通达投资有限公司
摄影团队:冷風。& 刘伟 | 聿空间摄影


    • 转自:元禾大千
    • 图片©元禾大千
    • 编辑:序赞网
    • 阅读原文

    没搜索到文物库相关内容

    暂无用户创作记录!~

    记录用户以此项目图片为灵感使用Ai进行二次创作。

    阿茂_design2025-7-28 12:27:26
    感谢分享!!感谢分享!!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序赞号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