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0㎡大平层重构95后一人居的自由与丰盛。在快节奏与信息爆炸的时代,空间不再只是物理的容器,而是精神栖息的延展。位于大湾区惠州东江畔的这套帝景湾400.0㎡大平层私宅,是一位95后独居男性业主的理想栖居。他希望拥有一个能容纳独处、接纳友人、流动思考、释放情绪的“空白容器”。LICO设计团队秉持其“50%DESIGN”设计理念——在“理性”与“自由”之间找到动态平衡,营造出一个既具有美学秩序、又容纳个体生命状态的当代生活场域。
vsszan199757180038592.png
vsszan199757180038593.png
vsszan199757180038594.png

设计理念:
50% DESIGN功能美学重塑生活日常
即生活预留50%的未完成
vsszan199757180038595.png
vsszan199757180038596.png
vsszan199757180038597.png
vsszan199757180038598.png
vsszan199757180038599.png
vsszan1997571800385910.png
vsszan1997571800385911.png

在本案中,50%DESIGN并非简化设计,而是理性收敛与沉默——空间不过度喧哗,材质不过度炫技,色彩不过度干扰。LICO更像一个生活编排者,只预设基础的生活框架,让空间在使用者真实的日常中自然生长,因而每一个留白,都是对未来使用场景的尊重和邀请。空间以人的行动逻辑与心理节奏为中心,以沉静、宽容的姿态,给予独居者足够的自我投射权。
vsszan1997571800385912.png
vsszan1997571800385913.png
vsszan1997571800385914.png
vsszan1997571800385915.png
vsszan1997571800385916.png

功能布局:
界而未界:以流动与静谧编织日常
vsszan1997571800385917.png
vsszan1997571800385918.png

本案取消了传统大宅的功能冗余与豪宅奢感模板,转而构建一个更贴近独居者真实生活节奏的空间系统:公共区开放连通:门厅、客厅、餐厅、书房以“界而未界”的方式串联,形成一个“流动的社交界面”,在松弛中接纳偶发的访客、独处的工作与情绪释放。
vsszan1997571800385919.png
vsszan1997571800385920.png

主人区私密有界:偏厅、多功能电竞房、主人露台通过隐藏门实现开放与私密的统合,不仅保障起居隐私,也形成“回归内在”的心理过渡。储物隐藏于无形:几乎看不到外露的收纳系统,墙面、立面与动线均在安静中“隐藏功能”,以保持空间的纯粹与宁静。这样的布局策略不强调功能的显性,而更强调体验的隐性逻辑。
vsszan1997571800385921.png
vsszan1997571800385922.png
vsszan1997571800385923.png

审美风格:
功能美学衍生沉静东方
沉静东方 隐性极简 当代表达
vsszan1997571800385924.png
vsszan1997571800385925.png
vsszan1997571800385926.png

整个空间如同一场极简冥想,以浅米、灰杏、暖白为基底,融合自然光的流动,让材质本身成为叙事媒介:木饰面、微水泥、石材哑光面,以触感与光影唤醒真实感受;
vsszan1997571800385927.png
vsszan1997571800385928.png
vsszan1997571800385929.png
vsszan1997571800385930.png

体块穿插、框景、镶嵌、雕刻手法,塑造出“非对称”的空间情绪,在框架中打破框架,反而更自由;灯光处理极其节制,仅在关键区域使用局部照明,蕴寓一种柳暗花明的东方意涵。没有一件过度装饰的家具,没有强烈的风格标签,LICO把对“家”的定义,交还给居住者自己的生活逻辑与时光沉淀。
vsszan1997571800385931.png
vsszan1997571800385932.png

表现手法与细节控制:
从镜头感到触发感 精度之下的情绪编排
vsszan1997571800385933.png
vsszan1997571800385934.png

LICO的设计有着极强的“镜头意识”——每一个视角都像经过导演分镜:廊道的深远感、起居区的层次光差、单品与画作的关系张力,皆营造一种可进入的安静场景。但这不仅是视觉的美学,更是行为心理的引导。
vsszan1997571800385935.png
vsszan1997571800385936.png

例如:入门玄关切割进门视线,减少暴露感;以可移动家具代替固定界面,便于空间灵活转换;客厅与主人露台临江窗体的拐角拓展与延申衔接,即可江景入屏,亦可乘窗沐风。在客厅、兴趣区、偏厅、床头等停顿处,设置光与呼吸感的缓冲层,让空间有喘息点。空间不是被“装饰出来”的,而是以理性的思虑与生活阅历为基底,通过顺应身体感知与情绪流动的细节,实现自由有温度的设计精度以及由外而内的心灵触发。
vsszan1997571800385937.png
vsszan1997571800385938.png
vsszan1997571800385939.png
vsszan1997571800385940.png
vsszan1997571800385941.png
vsszan1997571800385942.png

居住,是与自我深度对话的开始

理想生活之帝景湾私宅的设计,没有炫耀的意图,却拥有一种朴素的坚定:它不是为外界展示而生,而是为生活者在日复一日中,建立起一种与本我、自我、高我温柔共处的关系。在这样的空间中,青年主人可以在清晨阳光悄然降临时缓缓醒来,也可以在夜晚一人独奏中与自己对话。空间不再是外在世界的反射,而成为内在心灵的镜面。这正是理想生活最本质的样貌:不为取悦别人,只为真正接纳自己。
vsszan1997571800385943.png
vsszan1997571800385944.png
vsszan1997571800385945.png
vsszan1997571800385946.png

帝景湾私宅的完成,并非一个设计项目的结束,而是一种全新生活方式的起点。在LICO团队的“50%DESIGN”设计理念与功能美学重塑生活日常的设计哲学中,我们看到的不只是空间的审美重塑,更是生活的内在松弛感的真实映照。它所启发的,不止于设计行业,更是一代新青年的生活审美选择:有界,却不被定义;克制,却更丰盈。
vsszan1997571800385947.png
vsszan1997571800385948.png

深深感谢,深深祝福。
愿我们如无畏的战士,内在丰盈,纯真觉察,
以设计为桥,匍匐于地,显化理想生活。
vsszan1997571800385949.png
vsszan1997571800385950.png

  • 项目信息
  • 项目名称:理想生活之帝景湾私宅
  • 设计出品:LICO力高设计
  • 完成年份:2025.06
  • 主创设计:Eric Chon 钟良胜
  • 设计团队:曾颖琳、陈国梁、朱洋环、骆秋月
  • 摄影版权:有山|SUNWAY山外
  • 工程营造:生活家营造
  • 软装艺术:L HOME 理想家软装
  • 品牌顾问:DRD 再定义
  • 项目地址:惠州市惠城区沿江路8号
  • 建筑面积:400 .0㎡
  • 转自:印际
  • 图片©印际
  • 编辑:序赞网
  • 阅读原文
Ai 分析中……

暂无用户创作记录!~

记录用户以此项目图片为灵感使用Ai进行二次创作。

syhgdesign2025-7-19 01:14:20
感谢楼主辛苦分享  
艺米设计2025-7-22 15:26:50

感谢楼主辛苦分享  
木易_阳2025-7-30 18:09:46
好看 有感觉 细节很到位
ppap7772025-8-4 23:16:58
感谢分享!!感谢分享!!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序赞号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