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是一座包容而复杂的城市。它年轻,带着时髦的锋芒,又因沉淀的文化而生出细腻质感。衡复风貌区的梧桐树下,老建筑的砖缝间隐约浮现时间的回声。我们眷恋这片街区的温度,不是因为它宏大,而因为其日常之中藏着精致与亲密——街角咖啡、美术馆的临窗光线、橱窗中静默等待的器物,都构成了生活的温柔。
在网络购物尚未兴起的年代,逛街是一种节奏平缓的生活方式,是穿梭街巷、随兴停留的乐趣。而今,消费被加速,空间的意义也在不断被压缩——我们并不希望空间成为快节奏的一种“打卡”。我们希望设计能将空间重新带回生活本身,唤起曾经不经意的日常片段,带着一种真实的幸福感。
在这个追求极致与独特的时代里,“两日半”主理人欢姐则选择追求“平平无奇”的美。平平无奇,是一种从容,更是一种生活的智慧。不刻意地追求与众不同,感受平凡的力量,发现生活中美的真谛。
“两日半”是主理人对“平平无奇”的理解,从而延展出的空间,缓慢而柔软,给予都市人一次短暂的城市度假,让生活能够再次被细致感知。
“两日半”顾名思义,营业时间从从周五下午至周日夜晚,两个上午与三个下午,足以让人重新认识熟悉的街区,也足以从城市逃离、让情绪慢下来。
在一个表达被快速制造与消费的时代,无间设计相信未来零售空间中,真正有力量的,是那些日常里容易被忽略的真实感知。每周都会有平平无奇的“两日半”,设计的力量在于让人在失速的算法洪流中,把身边可以感受的美好放在眼前,感受具体的时间——这就是“平平无奇”。
©两日半
©两日半
老洋房原貌 ©两日半
房子本身是一栋已修缮的老宅,在保留历史痕迹的同时,也留下了可被重新诠释的空白。于是,我们开始想象它的美,然后去探索,以策展的方式回应它,将其转化为一个可以生活、可以沉思、可以享受艺术的容器。
一层前厅,置入Pierre Jeanneret的Pigeonhole书桌,功能与尺度之间维持着亲密关系。背后的书堆,不刻意,却带来一种置身度假小屋,静待老友的日常氛围,仿佛盛夏午后,窗外蝉声,屋内书页翻动。生活本身,就是最自然的布置。
空间另一侧,一张Baxter的Summer Arm沙发,材质间的过渡柔软而克制,蓝色调沉稳而有呼吸。墙面的人手装置以水泥浇筑成形,具象之中含蓄表达日常的功能性。厨房区窗前,是Cassina的中古单椅与木作圆桌,坐在其中,阳光从天窗与落地窗洒入,桌上的绿植与窗外的花园悄然重合,室内外的界线被模糊,景与人共融。正是在这样的细节中,城市的度假感悄然落地,这里有可以慢下来的理由,有值得停留的日常。
“两日半”主理人 欢姐
不妨在灯火灿耀的夜间,浏览两旁橱窗,足以增加美术兴味。——梁得所
走上二楼之前,我们需要褪去鞋靴。赤脚踏在老木地板上,人与空间的接触更直接了。老木的纹理微微起伏,带着些时间的痕迹;剑麻地毯则有些粗粝,但却温润轻松,铺就另一半地面,为城市生活添加了一丝度假的意味——一轻一重,一温一凉,空间的节奏随之变化。
所以,时间不说话,但空间会记得,物品会记得。旧时的上海,是缓慢而温柔的。穿街过巷,随处停留,是与城市对话的一种方式。这种节奏,如今被加速的生活逐渐遮蔽,但它从未真正消失。
我们试图在空间的穿梭行径中找回时光——时光感的木作、金属与老物件,在老洋房的焕然新生之中留下时间的回响。将经典保留,以新意介入,我们希望空间中弥漫着旧时光的“玩味”,它不仅被视觉所见,更经由触觉、听觉与气味,唤起更深层的记忆。
二层空间被细致划分为若干独立区域。楼梯上来后第一眼的视角被一张低矮的 I 型榻自然化解,既为视觉带来缓冲,也为身体提供一个下沉的落点。榻的存在将空间无形之中分隔,动线与静区在此形成柔和的过渡,人们在不觉中放慢脚步。
Braun Wall Unit
提到上海的旧时光,总绕不开音乐。它可能是一台留声机的低吟,也可能是剧场帷幕后,那些一再上演的旋律。音乐所带来的,是空间中一种始终浪漫流动的情绪。我们在空间一侧选用了Braun的经典壁挂式音响装置Wall Unit,木与金属的结合,简约而不失现代感。右下角一幅隐晦、略带抽象的朗香教堂摄影,低调而克制。相邻的Revit Case,用于收纳黑胶碟片,为空间增添一个沉浸式的听觉角落。
© 欢姐
窗边软榻之上,几摞错落的书籍自然堆叠。墙上垂下手工编织的大规格挂毯,延续至地面。中古落地灯散发柔和光晕,如同将夜晚静静摊开。
随手拿起一件衣服,一个帆布袋,思索一下今天的搭配。
Paper Dining Chair by Georg Baldele
在试衣间中对着镜子,抬头可见一行以刺绣写下的小标语,带着一丝幽默与松弛。这些画面,好似生活本来的模样随时可被拾起。仔细一想,它其实不就是生活中那些不经意却真实的瞬间么?
我们总是希望创造空间的叙事性,而空间本身就能带给我们故事。设计若只满足于呈现一个“完成”的空间,便已辜负了它的本意。倘若退后一步,为生活预留弹性,让人在日复一日的使用中,空间能够容纳时间的层次与情感的延续,它就开始与人产生关系,生成了我们与空间的故事,空间得以在时间中持续生长、蜕变。
三层空间的中央,我们设计了一组可拆分的展示台——由十个独立小模块构成,表面为陶土砖红色的质地,略带粗粝。它们具有近乎建筑材料的素朴,也因此愈发衬托出所展示服饰的细节与柔韧。它们可自由拆组,根据需求灵活组合,让空间始终处于可变的状态中,保留开放,亦保留故事生长的余白。
中央的窗前,我们放置了Jean-Michel Frank的珍珠鱼皮书桌。那种来自材质本身的肌理,在光线中呈现出低调的奢华,嵌入一种仿佛天生属于此处的亲和力。
空间一隅,一件中古 Brutalist 衣架静静伫立。由设计师远自海外带回,线条沉稳而自由,表面略带颗粒感,像某种未经打磨的艺术雕塑,既有日常用品的实用,又保留了物的野性。
雕塑台上的兔子摆件出自日本艺术家瀧本光国,作品体量不大,轻盈,几乎带着玩笑的语气,却又在空间中投射出一份超脱现实的诗意。
而壁炉上,静置着一只由比利时画廊淘回的壁虎。它的身躯贴合木面,珍珠点缀在光照中泛出柔润的微光,带着一种随性之美,日常而不凡,细腻且自然。
墙面上,一副艺术家倪志琪的橘色色块作品,强烈的色彩在白墙之上形成视觉焦点,将空间的功能性与艺术性被巧妙缝合于日常行为之中。
一日清雅之后,脑海中残留的,是某个午后浮现的温柔。两日半之后,回忆愈发清晰。
梧桐深处的房子、那扇窗、那张椅、那一缕光,还有那个在空间中静静等待的人与物——所有细节不动声色地嵌入心中,成为最真实的诗意。当我们愿意在生活中慢下来,让自己成为故事的一部分,那份微小的幸福,便悄然发生了。
正如主理人所笃定追寻的那样:“平平无奇”,才是生活最珍贵的奢侈
设计总监&无间创始人
吴滨
项目主创团队
- 软装设计:W.DESIGN 无间软装
- 项目名称:两日半
- 业主:上海巨燃实业有限公司
- 设计面积:220.0㎡
- 项目地址:中国上海
- 完工时间:2025年3月
- 策划:Bobo Zhou
- 摄影:郑昊、两日半
- 撰文/编辑:Ricardo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