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四口之家,光是自由流动的、空间可自在流用,如设计者形容:「活水般,不存在停止流动的空间」。每个角落皆成一道风景,却恰如其分的彼此融合,多面性让居家即是灵感泉源。
案例原始状态为毛胚屋,光与窗景是最受屋主喜爱的特质。透过设计以家庭成员互动频度最高的餐厅为核心,辐射扩散安排客厅、主卧、卧榻房(孝亲房)、儿童房等各种空间机能,让坐在餐厅办公的屋主能够环视孩子自由穿梭在每个空间中,无须时刻贴近却能随时照顾其所需。
天花板高度从餐厅向客厅渐次提高,视觉上朝正北的开窗舒展开来,阳明山山景成为让空间无限延伸的端景,餐厅上方天花板下降空间正可容纳吊隐式设备。电视墙突出於客厅之中则是精准计算的成果,满足主卧步入式衣帽间的需求,也定义出玄关至餐厅的过渡带,主卧前短廊则足以暗示隐私性空间的转换。电视墙钝化圆角的语汇,延伸成白色立面上的圆、弧与拱,谱出温馨而轻快的节奏。而素色立面展现了最大的包容性,无论是表情丰富的人字拼浅橡木色地板,或是量体轻盈的木格栅门,甚至是个性家具,皆能藉以共融。
主卧木质床头柜对映暖色系窑变砖电视墙;主浴厕釉面长条马赛克砖搭配不锈钢金属收边;屋主期待的多面性和触手可及的生活美学,在不同材质间细腻的堆叠与转换间达成。主浴厕设计了对向公共性空间的玻璃砖,家人能够藉由光影移动掌握彼此的动向,对幼童而言尤是安全感来源。
幼童的情感互动及未来成长需求得到充分尊重。客卧目前仅留设最小的睡眠需求空间,但透过卧榻房两向开门,让客卧─卧榻─客厅形成彼此流用的空间。卧榻是亲子共处时间最长的所在,早晨阳光中的疏懒、傍晚夕阳余晖的拥抱、夜晚点点星光下的絮语,无一刻不充实。
大面积开窗让自然光自由的向内部流动,人造光源则为氛围的营造者。夜晚,屋内没有亮如白昼的照明,城市光景透过窗户与屋内产生静谧的互动,以无声的方式打破建筑的封闭感。
「大多数空间设计者是务实的,设计最终应回归屋主的喜好,才能呈现空间独特个性。」屋主可能藉由不同管道获取大量参考资讯,设计者需以专业角度协助厘清真正符合需求且可实践的最大公约数。「1/10的设计,加上9/10的聆听、沟通与协调」,适人适性空间的生成,从来就不是设计者单方面喜爱的输出。
Design Studio | Habitat Architects . loaa studio
Photography | suiyu studioo
- 转自:WABISABI ISSUE
- 图片©WABISABI ISSUE
- 编辑:序赞网
- 阅读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