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山起伏,有其不言的节奏。初至安吉,山水尚未入怀,情感已先一步沉下。这片土地不喧不语,却以一种深远的方式渗透了人的意识,那份对万物静默生长的敬意,成为整个设计的源头,构成了创作的全部动因。
所以,我们始终相信最理想的空间并不拥有自然,而是像树那样归属于它。它的根须抵达土壤深处,枝叶张开在云与风之间,于万象之中缓慢成长。然后,却在不经意的某刻,让人意识到:它从未缺席于这片风景之中。
©Wallpaper 中文版
©外滩 The bund
所谓“家”,最初的意义,是一种庇护。可能不一定是高墙厚瓦所带来的安全感,而是来自自然怀抱中那种不被打扰的温柔。这是一间隐于山谷的小屋,它不大,却因此更能衬托自然的辽阔。它退后一步,将空间让渡给山的沉默、风的走向、林间偶然闪现的光。那么,它就成为风景的一部分,在山势的深处悄然展开。
©IDEAT理想家
小庭院亦可与室内空间相连通
房子的尺度是小的,恰因此,它的情感会被放大而变得丰盈。每一个场景,都会成为对内心的一层柔软的回应:一个落座的角落,一扇迎光的窗,一段通向夜色的廊道——全然松弛,亦全然安稳。山林之中,一切过剩都成为噪音,唯有适度的隐退,才是一种真正的在场,也就成为了一座关于自我的庇护所。
入口玄关 @Wallpaper中文版
材“和”、形“无”、味“淡”。
中国隐逸的文人自古以来都有直击人心的反思力。山居,正是环绕着天生天成的材料在向我们诉说着居住者所怀抱的理想。
©Wallpaper中文版
客厅空间
选材之“和”,有附和、中和之意。伴山就山,畔水随水的选材方式,使得山居住宅有着一种内敛随和的姿态。山居住宅的选材,附和的是自然材料,中和的是人与环境的疏离感。
白鹭莱姆石以其沉静的白铺就室内地面;墙面拼石之间藏着山川的层理,木质在触感中生成人文的温度。
室内客厅与大尺度露台连成一片 @IDEAT理想家
屋顶开设了多个窗洞,形成一个光影的舞台
©Wallpaper中文版
形制之“无”,即随“变”而生,顺势而为。山水诗画中常描摹“身居高处,俯观群岭”,建筑可以隐微,却不可以不居观山理水的要地,不求显形,但绝不失位。良好的风景,与视角组织是息息相关的,视角是俯视的,视线是远眺的,视野是富有层次的。因此,首层为通体浅色的客厅,自室内向露台延展,与餐厅开放连通,视野得以穿透界面,形成广阔的留白,将主角还予自然,形成对地形与视野的回应。
意味之“淡”,指老子“淡乎无其味”一说中所提倡的平淡自然的趣味。山居不求浓烈之美,它在更长的时间里酝酿自己的性格。正如白居易在庐山结草堂时讲述的山居,外在安适,内心和乐:一宿之后,身体安宁;再宿,心情恬阔;三宿,人便渐渐消融于山水之中。这种“淡”,是对物欲世界的一种反抗。
所以,设计在空间中打开更多“天光”的入口,引入光线,更是将天地之间的能量引入、渗透场所。所以,“淡”是一种让空间恢复其作为精神容器的能力。
《燕居功课》中描绘“山林之乐,全在友朋”,在避地远处的山居生活,若得一二素心之士,远访对坐,则山居便有了温度。粗茶淡饭、落笔临帖,是雅,是静,生活的状态亦增添几许欢愉。
厨房餐厅中,一块青石板铺于木桌之上。灯,投下温柔光晕,使食物的温度显得更为具体。旁侧火塔,木柴轻响,“淡”亦是一种日常中的幸福感。
通往负一层的楼梯与小门。
“未完成”状态,常被视作物质不足的表现。事实上,山居生活的一直“未完成”状态,涵盖的是持续变化的持续性和随季而转的生活趣味,体现的是顺应天时、心意的动态生活观。
山居因此是“言无尽”的,因空间永不言止,总在对山水风物的回应中续写自身;也是“意无穷”的,因心绪不绝,万象生发,意念常新。空间亦随着居者的起心动念而肆情发挥,持续地、温和地,如树木般在自然中生长,具有强烈的拓展性和可塑性。
“阅览”
画室空间
倪文节公曾说:“松声、润声、山禽声、夜虫声、鹤声、琴声、棋子落声、雨滴阶声、雪洒窗声、煎茶声,皆声之至清者也,而读书声为最。”山居画室小巧、节制,不饰繁华,仅以质朴之物承载思绪。窗外松风徐来,书桌一隅,纸墨在手,人的内在与外部世界于此交叠。
黑色雕塑出自艺术家邵磊
壁炉之上的画作如同一本被翻开的书籍,出自艺术家杨新收之手,一幅象征白昼,一幅象征黑夜。
倪志琪《Vacuum真空》系列作品 ©Wallpaper中文版
空间不大,却能藏纳一人之志。阅读、创作于山居,为澄明,为将思绪沉入一方清寂,使文字、艺术在风声与心声之间,缓缓沉淀。
“品茗”
茶室
茶室之内,清雅之物使东方的审美意境在当下的空间中延续。自然以微光、气息与肌理回归室内,令人在品茗间沉入清寂与明澈之中。
©Wallpaper中文版
常用于书画的传统皮纸,被裁成小幅,一一贴覆墙面,以缓慢的匠人工艺回应时间的厚度。光线从地面的缝隙中倾泻,与庭院的葱茏叠合,融为一体。
“听松”
户外、廊道与室内融为一体,在视野上更亲近峡谷 ©Wallpaper中文版
《陈元凯集》写道 “斋前须得怪松老树,槎枒突兀,与山石瑰奇者,离立相参,有苍郁森疏之气。”两棵红松立于庭中,身姿交错,与山谷相望。为自然增添一份更雅致的前景,连接着山的高远与居所的低伏。晨雾升起之时,云中松枝影沉浮,影子投在石墙与窗棂之间,轮廓则更似身临一幅水墨层叠其中。
“沐浴”
室内泡池
“解衣浴此无垢人,身轻可试云间凤”,林间泡汤,亦是一件山居要事。泡池,一设于室内,一置于林侧。
户外泡池一旁浅水景,四周的空气带有树木与湿土的清冽气息。入水之刻,只留身体与山林互为边界,水气升腾,远山入眼,松涛微动,身体在这一刻正如苏轼所描述,轻于云间凤。
©Wallpaper中文版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王维《竹里馆》
王维所描绘的是,一个人在林中与自然进行最少语言的交往,恰如这座林间居所的气息。人在日常中会积攒杂绪与疲惫,而这里像一处能量场,许多时候,情绪不需要梳理,只需要一个容纳它的空间。然后,那种“也许我可以这样生活”的念头,就会顿悟,油然而生。
清晨醒得稍早,便会倚在靠椅上小坐。那是一张极为舒适的椅子,几乎贴合身体的弧度。就那样随意地坐着,躺着,闭目养神,看远山云动,听鸟鸣声声。一杯清茶尚热,山谷极静,宁静得能够感受到能量缓慢输入,心绪如林间雾气,起伏有形,最终渐次消散。
©Wallpaper中文版
山间闲适,它来自山,也来自你被山接住的那一刻。
设计总监&无间创始人
吴滨
- 本文图文版权归W.DESIGN无间设计所有
- 部分图片来自Wallpaper中文版、IDEAT理想家、外滩TheBund
-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 建筑改造:W.DESIGN 无间设计
- 室内设计:W.DESIGN 无间设计
- 软装设计:W.DESIGN 无间软装
- 设计团队 Design Team:
- 吴滨、周国妹、俞素芳 、高九红、张轩 、张凯 、周伟
- 项目名称:吴滨安吉自宅
- 项目地址:中国安吉
- 完工时间:2025年
- 项目施工:義庭精工
- 门窗:SLEEK 斯李克
- 全屋木作:南洋迪克
- 给排水:GEBERIT 吉博力
- 洁具龙头:Dornbracht 德国当代
- 智能:Moorgen 摩根智能
- 地板:EMPIRE地王国际地板
- 户外地板:Yardcom院半
- 机电:上品甄选大机电
- 照明顾问:Bambo 半卜照明
- 鸣谢 Acknowledgement:
- ASKO、GAGGENAU 嘉格纳、
- BETONBAU 倍砼堡、滨洋、
- 帝景LAVA、Hunter Douglas 亨特窗饰、
- 恺萨白石、森美木见、上海晋成、
- SUNJOY圣卓壹、遇见石头、
- 厐喜、山山园林、六间园
- 策划:Bobo Zhou
- 摄影:朱迪、Howie Zheng、胡雪慢、王走走
- 撰文/编辑:Ricardo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