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宸嘉 · 嘉佰道景观设计 | WTD纬图设计 | 2023 | 中国四川

嘉佰道位于成都城中央腹地东一环,其前身是阿玛尼艺术公寓,从建筑外立面到室内空间设计,均由乔治 · 阿玛尼先生亲自执笔。作为阿玛尼全球第二个住宅项目,曾声名赫赫后又几经波折,成为成都著名的烂尾楼项目,如今被宸嘉集团收入,重新对其建筑/景观/室内进行升级改造。
▽项目概览© xf photograph

vsszan172377071444051.jpg
Ai图片分析,需要登录阅读

建筑形态以两座傲立的“双子塔”将空间划分为一个大中庭和五个边角空间。身在老城区,独特的建筑气质也愈发凸显出场地外围界面老旧、围界过于密闭压抑的逼仄感。在建筑的分隔下,空间更显得狭小局促,视线单调。几个边角空间较为零碎,功能和体验性差。场地内部消防硬质占比过多,风井、采光井等立面构筑多,破坏景观整体性。基于以上现状,在整个空间逻辑的生成过程中我们首先需考虑如何从项目周边老旧的城市氛围中跳脱出来,进入到一种与门外截然不同的,沉浸式的,自然静谧的,充满艺术气质的空间中。其次,如何利用景观的手法去软化消防硬质,将其摇身一变为景观的一部分,在狭小的空间中最大化环游流线和视距,构建出层次丰富的景观画面,这是设计面临的两大命题。
▽场地原始图© xf photograph

vsszan172377071444052.jpg
Ai图片分析,需要登录阅读

▽俯瞰庭院© xf photograph

vsszan172377071444053.jpg
Ai图片分析,需要登录阅读
vsszan172377071444054.jpg
Ai图片分析,需要登录阅读

建筑立面灵感源于中国的兰草意象“芝兰生于丛林,不以无人而不芳”。景观延续建筑的语言,以“兰草”为符号,其扎根的纵向拓展和茂盛蔓延的横向扩散形成设计思路,让建筑与景观产生链接,犹如一个向上生长的生命共同体。由此,一个关于自然秘境与水下森林的构想应运而生——摇曳的兰草从建筑立面肆意生长,蔓延到地面,扎根至水里,充满轻盈的流动感。
▽方案生成分析© xf photograph

vsszan172377071444055.jpg
Ai图片分析,需要登录阅读
vsszan172377071444056.jpg
Ai图片分析,需要登录阅读

▽亭子© xf photograph

vsszan172377071444057.jpg
Ai图片分析,需要登录阅读

着眼场地,入口与建筑主体形成三角布局,空间均衡稳定,有着最长视距。在有限的空间中,我们选择从两边入户获得最大环游流线和视距,使中庭面积最大化,迂回流线带来最佳游园体验。通过细致的视线点位分析去控制景观的疏与堵,结合近景、远景、中景的构成与框景、借景的运用,构建每一处视角的完整性。
▽俯瞰中庭路径流线© xf photograph

vsszan172377071444058.jpg
Ai图片分析,需要登录阅读
vsszan172377071444059.jpg
Ai图片分析,需要登录阅读

我们将建筑灵动的线条感延续到入口设计,独特的拱状艺术造型加入灵动跳跃的“鳞”形符号,彰显出清新的自然活力感。入口构筑采用全界面3D曲面铝板,金灰的雅致配色,形成与建筑的遥相呼应。一扇玻璃屏风,影影绰绰透出院内水院的光影婆娑和绿漾摇曳,晕染出门后的旖旎世界。
▽入口独特的拱状艺术造型© xf photograph

vsszan1723770714440510.jpg
Ai图片分析,需要登录阅读

▽入口细部© xf photograph

vsszan1723770714440511.jpg
Ai图片分析,需要登录阅读
vsszan1723770714440512.jpg
Ai图片分析,需要登录阅读

参数化设计的菱形渐变格栅围界呈现半透明的视觉效果,如同漂浮在林中的金色缎带。围墙材质采用温德姆灰石材作为硬隔离,结合原产于马来西亚的油棕榈树群作为围界软隔离。4.2米的围界高度划分出内外边界,在开合张弛间,既划分住宅与城市的距离,又创造出流动互生的自然过渡。
▽菱形渐变格栅围界© xf photograph

vsszan1723770714440513.jpg
Ai图片分析,需要登录阅读

除了硬质围界,植物也作为软围界起到屏蔽周边环境的作用。在卢梭的画中,我们看到了由植物包裹围合出的浓郁风情感,这与项目气质高度吻合。我们对卢梭的艺术画作《梦》《林中散步的妇人》《赤道丛林》等经典名作进行提取和转换,以自然为画布,以植物为画笔,利用植物的形态、颜色、质感、组合方式等特质,再现画中的主题与色彩,如临艺术殿堂。
▽以卢梭画作为植物庭院灵感© xf photograph

vsszan1723770714440514.jpg
Ai图片分析,需要登录阅读

▽园中植物配景© xf photograph

vsszan1723770714440515.jpg
Ai图片分析,需要登录阅读
vsszan1723770714440516.jpg
Ai图片分析,需要登录阅读

其中,水泽花园的设计借由卢梭《林中散步的妇人》,以艺术水幕墙的设计,运用多品类的植物、石材、金属等不同材料创造出一种新颖、别具一格的流动景观效果。
▽园中路径与雕塑家具© xf photograph

vsszan1723770714440517.jpg
Ai图片分析,需要登录阅读
vsszan1723770714440518.jpg
Ai图片分析,需要登录阅读

▽俯瞰植物庭院© xf photograph

vsszan1723770714440519.jpg
Ai图片分析,需要登录阅读

景观将丛林搬进都市,通过游园的景观序列组织,实现沉浸式自然。步移景易,心绪随不同场景转换而变化流转,在有限的空间中创造出与自然无界共栖的连接。
▽植物细节© xf photograph

vsszan1723770714440520.jpg
Ai图片分析,需要登录阅读
vsszan1723770714440521.jpg
Ai图片分析,需要登录阅读
vsszan1723770714440522.jpg
Ai图片分析,需要登录阅读

如油画一般一幅幅舒展开的景观画面逐渐从空间中呈现,浓郁的质感、色调、气味,让人犹如置身画中,被一个静谧的艺术的景观空间所围绕。在光,树,影,水的协奏下,共同编织出一曲空间交响曲。
▽艺术雕塑© xf photograph

vsszan1723770714440523.jpg
Ai图片分析,需要登录阅读

▽水面上的艺术雕塑© xf photograph

vsszan1723770714440524.jpg
Ai图片分析,需要登录阅读

自然秘境与水下森林的构想源于莫奈的《睡莲》,碧绿的水面从立面上延伸了空间的纵深感,也让原本硬质的消防硬质界面转换为景观元素的一部分。我们以不同标高的叠级水景、池底图案、水草等来丰富层次,获得水域深浅明暗变化。
▽以莫奈的《睡莲》为灵感© xf photograph

vsszan1723770714440525.jpg
Ai图片分析,需要登录阅读

我们将水面视作一块画布去进行构图与创作,浅水面更多以反映自然天光为主,在微风拂过时,构成多层次的摇曳动态。深水区则尝试还原如九寨沟的水一般通透的质感与蓝绿的色彩。最深的水底处,我们采用亚马逊大花绿,将大花绿打碎放置在池底,与丰富的水生植物搭接在一起,共同形成深邃的墨绿色。不同层次的水面形成色彩的过渡,材质天然的色彩和纹理也使整片水面获得自然的动感效果。
▽睡莲近景© xf photograph

vsszan1723770714440526.jpg
Ai图片分析,需要登录阅读
vsszan1723770714440527.jpg
Ai图片分析,需要登录阅读

在户外观察水体的角度一般来说是非常有限的,以至于我们通常所营造的水体景观无论是传达意图和建构思维都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局限。所以我们尝试更换视角,在生态池底之外加了一个10mx0.8mx0.8m的透明亚克力生态草缸,通过亚克力超白缸体从侧面切入,近距离观察水面以下的生态系统状态。户外生态草缸的实现过程是我们面临的一大难题。室外的温湿度、光照、紫外线强度都和室内截然不同,不同的水下环境有着迥异的构成,独特的生态,因此需要针对性选择不同的水下生态融入设计。草缸里面用的水草泥,泥的厚度,水流方向,水草类别,生长周期,组合形态,构图方式,水面和池底的清澈度都需要逐一推敲。
▽户外生态水缸© xf photograph

vsszan1723770714440528.jpg
Ai图片分析,需要登录阅读

水下造景的植物选用0度以上水温即可存活的粗放化管理品种,如:睡莲、水兰、菹草、苦草、蜈蚣草、虎耳草等。而生态草缸的植物为需要将水温控制在20度左右的精细化管理品种,如:绿九冠、黑木蕨、雨裂水蓑衣、丹麦铁皇冠等,水生动物则是以消解藻类、漂悬浮物、有机质为主,如:食蚊鱼、中华青鳉、长麦穗鱼等。波光潋滟中,水草婀娜。落日微降,光影交织,随着层次的线条漫入深处,如同一场酣甜的美梦盛开。
▽生态水缸近景© xf photograph

vsszan1723770714440529.jpg
Ai图片分析,需要登录阅读
vsszan1723770714440530.jpg
Ai图片分析,需要登录阅读

草缸“观鱼”是观与被观的问题,两个不同世界只隔着一层玻璃,让我们不同生物之间互相注视、互动,而又都在自己的世界和环境里存在。当我们在这层如镜的界面上看到了对方和自己的投影时,“镜”就变成了“境”,内和外的错觉可以让我们沉浸其中感受自我,感受彼此,体悟人生的哲学意境。
▽观与被观© xf photograph

vsszan1723770714440531.jpg
Ai图片分析,需要登录阅读

在自然与野性的**中呈现一个小而精、精而美名画质感园林,宸嘉嘉佰道景观以延续建筑“兰草”的语言,将名画质感的空间气质从底层的自然谧境一直延伸至顶层空中花园,构建出一个蓬勃生长的生命共同体,重构我们对于生活、自然、艺术的主张。
▽平面图© WTD Weitu

vsszan1723770714440532.jpg
Ai图片分析,需要登录阅读

vsszan1723770714440533.jpg
Ai图片分析,需要登录阅读
vsszan1723770714440534.jpg
Ai图片分析,需要登录阅读
vsszan1723770714440535.jpg
Ai图片分析,需要登录阅读
vsszan1723770714440536.jpg
Ai图片分析,需要登录阅读
vsszan1723770714440537.jpg
Ai图片分析,需要登录阅读
vsszan1723770714440538.jpg
Ai图片分析,需要登录阅读
vsszan1723770714440539.jpg
Ai图片分析,需要登录阅读
vsszan1723770714440540.jpg
Ai图片分析,需要登录阅读
vsszan1723770714440541.jpg
Ai图片分析,需要登录阅读
vsszan1723770714440542.jpg
Ai图片分析,需要登录阅读
vsszan1723770714440543.jpg
Ai图片分析,需要登录阅读
vsszan1723770714440544.jpg
Ai图片分析,需要登录阅读
vsszan1723770714440545.jpg
Ai图片分析,需要登录阅读
vsszan1723770714440546.jpg
Ai图片分析,需要登录阅读
vsszan1723770714440547.jpg
Ai图片分析,需要登录阅读
vsszan1723770714440548.jpg
Ai图片分析,需要登录阅读
vsszan1723770714440549.jpg
Ai图片分析,需要登录阅读
vsszan1723770714440550.jpg
Ai图片分析,需要登录阅读
vsszan1723770714440551.jpg
Ai图片分析,需要登录阅读
vsszan1723770714440552.jpg
Ai图片分析,需要登录阅读
vsszan1723770714440553.jpg
Ai图片分析,需要登录阅读
vsszan1723770714440554.jpg
Ai图片分析,需要登录阅读
vsszan1723770714440555.jpg
Ai图片分析,需要登录阅读
vsszan1723770714440556.jpg
Ai图片分析,需要登录阅读

  • 项目名称:成都宸嘉·嘉佰道
  • 业主单位:宸嘉发展
  • 景观面积:11471㎡
  • 项目地址:成都市锦江区
  • 景观设计:WTD纬图设计
  • 设计团队:
  • 李卉 张黎 李彦萨 范玮 田乐 李理 张华盛
  • 张书桢 宋照兵 王若懿 梁爽 郭燕 张雪琨 王巧铃 张涛
  • 侯茂江 周芯宇 赵桐 王园园 张燕 范执鸿 王玥 余红燕
  • 简梦婕 谷雨 薛凤仪 董瑜 庞虹宇 朱明莉 姚淞骅
  • 景观施工:吉盛园林
  • 结构幕墙顾问团队:陈剑锋博士团队
  • 草缸顾问:李栩
  • 水生态:重庆镜内生态环境工程有限公司 董陈志峰
  • 建筑改造:上海恩威建筑设计有限公司
  • 建筑泛光设计:胜乐照明设计
  • 雕塑作品艺术家:向京
  • 摄影:xf photograph
  • 建成时间:2023.01

Ai 分析中……

暂无用户创作记录!~

记录用户以此项目图片为灵感使用Ai进行二次创作。

空白^_^2023-6-7 16:10:25
谢谢分享!!!谢谢分享!!!谢谢分享!!!谢谢分享!!!谢谢分享!!!
陈Bn4e622023-6-8 08:53:16
感谢楼主的分享
哼儿哈儿2023-6-8 09:35:23

感谢楼主的分享
bn4e622023-6-8 10:15:49
感谢楼主的分享
syhgdesign2023-6-10 04:14:07

感谢楼主辛苦分享 好方案
居山2023-6-12 09:15:22

感谢楼主的分享
zm白菜面条2023-6-30 15:56:19
景观设计非常有特色。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序赞号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