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位于阳澄湖东侧昆山的夕露园里,从这里既能看到公园景观、阳澄湖的宜人风光,又能远眺城市风景,同时作为公园游览线路的一部分承担了公共建筑的功能。
瞭望塔的底层设置全天开放的公共卫生间,供游人使用。与卫生间方形门洞同侧的长台阶提示游览路线,沿着它拾级而上便来到建筑二层。
从二层开始,无论是这里的展厅,还是三层咖啡店、四层茶室空间,都由作为建筑局部的窗通过形态变化贯穿起来,对应不同功能与风景之间的联系。由门洞步入展厅,眼前同样为方形的窗户展开一幅像嵌印在画框中的水面图景。方形门洞对应来时路径,方形窗户则对应前眺的风景,虽然阳澄湖上是广阔水面,但透过展厅的方形窗户仅能见到较为含蓄的一小部分,更为重要的是,这扇窗完成了建筑空间室内与室外场域的交互。
瞭望塔既是公园内公共活动场地交通路线的一端尽头,也是游览行程的中点,围绕园内观赏水塘布置的栈桥和湖畔步道在此交汇,通常,人们会从栈桥走到瞭望塔处,再沿湖畔步道回到公园大门。当这座塔被赋予公共空间的功能之后,这里不再只是提示游人折返的标记点,而成为容纳日常活动的停留地。
随着建筑体固定角度的分层转动,来到三层时透过窗户见到整个公园景观,水面被刻意隐藏。这一层空间功能设定为咖啡店,L型窗户以整排长条形态呈现,将丰富内容的公园景观以及远眺可见的城市风貌纳入观赏动作中,并配置可作为“咖啡桌”使用的窗台。在这里,每个人都可以有独享风景的座位。
如果说“水天一色”之前是停留在纸面上的词汇,那么来到四层时它便成为真实感受。双面落地窗户设计让整片阳澄湖风光显现出来,高大的树木只剩下树冠若隐若现,人就像身处茂密植被的顶端,体验空中、水上的开阔和自由感觉。空间在功能上划分为茶室和观景区,多样化选择满足不同需求。
在建筑顶部的屋面空间同样进行了观景设置,专门搭建的栏板将视野中水面以下内容全部屏蔽,留下纯粹的水面和岸线,另外,西向的地理方位使这里成为难得的落日观赏点。随着在瞭望塔中不断登高,对应建筑形体逐层转动,人们在不同楼层都接收到独有的功能与风景相结合的体验。
由步梯通行于塔中之外,另一种游览路径的选择是搭乘设置在建筑东侧的观光电梯。通过将连接电梯与建筑之间的空间进行变化——二层的空间变成“小院子”,两米高墙体四面围合形成室内感,同时上部留空营造出室外感受;四层采用全室内的处理方式,亦不同于三层常规的连接桥设计——乘坐电梯的动作被赋予探索的小乐趣,当门打开时进入到不同形态空间的惊喜瞬时生成。
整个建筑采用双层立面设计,内层为铝板幕墙,保证建筑整体良好的气密性和保温及防水性能,外层为生态木格栅,与内层间保持一定空隙,提升立面使用的耐久性。以钢结构作为支撑主体,并与混凝土楼板进行组合,维持建筑体分层转动固定角度的外形,同时在每一层选择性地暴露一部分结构体,让它成为空间的组成元素之一。无论是二层展厅里见到的立柱,还是咖啡店与家具合为一体的圆柱,或四层落地窗边的桁架,都体现了结构的修饰性表达。这部分结构形态辅助并呼应空间的功能设定,构造包含力量感、延展性、稳定感等在内的新的空间氛围。当看见它,人们的理解并不是结构的支撑作用,而是它传递的空间感受。
从原址上留存的构筑物改建为一座公共建筑,夕露园瞭望塔具备了多样的日常使用功能。黄昏时分,身处水光天色间,透过窗户看见晚霞与湖面交叠而成的流动画面,或驻足窗前,或缓行于塔中,人们在光影与风景的缝隙中完成属于自己的游览回环。
项目名称:夕露园瞭望塔
项目类型:建筑、改造、公共空间
建筑设计:米凹工作室
公司网站:http://www.ateliermearc.com/
联系邮箱:contact@ateliermearc.com
项目设计:2024年4月至2024年6月
完成年份:2025
项目建筑师: 周维
建筑设计团队:叶葭焕,吴雪婷, 张冯韬
结构设计团队: 张业巍,余威威
项目地址:江苏省昆山市
建筑面积:383.0㎡
摄影版权:梁山
结构设计:上海源规建筑结构设计事务所(普通合伙)
幕墙顾问:上海纽恰建筑设计咨询有限公司
施工单位:苏州金典铭筑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材料:生态木格栅、铝板、玻璃、花岗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