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深圳中学光明科学城学校的整体设计中,我们以学生的使用体验为出发点,希望在城市森林中创造一座漾溢生命力的“知识绿洲”,以绿色人文的设计手法贯穿校园布局,来构建一个面向未来和国际的生态、开放、人文、创新的现代化叠台式校园,以培养注重“环保·交流·互动”全方位的人才,为未来教育提供可持续发展的空间。
01 创新校园的组织模式
基于三角地形的基地特征,校园采用立体开发的设计策略,整体布局兼顾功能性与环境协调性。
教学区布置于场地西侧,即城市主干道旁,在给校园师生提供绝佳的自然河道景观视野的同时,也以其较大的退让距离设计隔绝了城市噪音。
运动场则布置于场地东北侧,设计抬高至车辆顶部高度,以保证学生在户外活动拥有良好的视线以及较好的使用体验。
而相对独立于教学区的教师宿舍,则布置于基地的最南侧,满足了教师宿舍与教学区既分且合的组织布局关系,同时通过双入口的人车分流设计,最大限度减少了对城市交通的干扰。
02 活力丰富的教学主轴
我们希望校园可以支持未来教学的发展,也相信学生课上活动不仅只局限于教室空间内,故在设计中,我们采用多平台的设计手法,以教学为主轴,多维立体的活动空间围绕创造而生,来满足不同楼层、不同空间的学生活动需求。
同时设计也旨在鼓励教学走出教室,让学生更多的感知校园环境,以促进多种学习教育、文化交流及知识探索的发生,进而构建一个充满文化气息的多平台交流场所,激发学生的创造力与互动性。
03 多元复合的共享庭院
区别于普通学校单一空间的堆叠设计,在教学组团中我们采用半围合的庭院空间设计,通过教学主轴串联,来形成适合各种交流的层次丰富的公共活动空间。
首层架空有效降低了建筑密度,不仅带来良好的自然采光和通风效果,也为学生塑造了一个开放、自由、探索的校园环境,激发学习与互动的活力。
04 自然生态的立体呈现
依势展开的校园,巧妙地将地上生态绿化休闲径、教学主轴空中绿化、下沉庭院景观、屋顶组团农场等多维度、多层次的有机结合,形成独一无二的校园绿化系统。
这多维立体绿化层级构成,为师生提供了一种在场所里潜移默化地认知自然、探索自然的可能,营造与自然共生的学习氛围。
05 建筑语言符号的延续
学校的沿街立面高区采用多层次、水平曲线为主要突出元素,形态柔和优雅,城市关系和谐。低区则延续深圳中学的建筑符号,选择学院红为陶土砖的颜色,为建筑表皮肌理增添学院气息和质感,营造稳重并且有文化内涵的书院气氛。
结语
深圳中学光明科学城学校是对“未来校园建筑”的一次尝试与探索,我们希望通过建筑设计回应未来城市发展,努力以一系列的多形态、多层次、多尺度的空间营造,来满足不用模式的教学行为,在打造了一个规范标准之上的活力校园的同时也为师生提供更多的教育体验和新可能。
- 项目信息
- 项目名称:深圳中学光明科学城学校
- 设计方:汇创国际建筑设计有限公司
- 设计时间:2020.03-2022.07
- 建设时间:2022.07-2023.09
- 主创建筑师:吕达文、蔡晖
- 投标阶段:余羡伟、彭柯蜜、蔡俊彦、张怀宇、黄丽云、余聪城
- 方案及建筑扩初阶段:
- 建筑:余羡伟、张怀宇、李宜乔、梁希、陈宇恒、罗竣文、李凌
- 室内:蔡超、郭汝凤
- 项目位置:深圳市光明区凤凰街道东长路958号
- 业主:深圳市光明区工务署
- LDI:中国建筑西南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 施工方:中建科工
- 基地面积:47,827 .0㎡
- 建筑面积::102,921 .0㎡
- 结构形式: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体系+剪力墙结构体系
- 建筑层数:地上最高11 层,地下 1 层
- 主要用途:中小学教学用房及教职工宿舍
- 建筑主要用材:涂料(立邦漆)、陶瓷软砖(畾田陶瓷)、Low-E玻璃(信义玻璃)
- 室内主要用材:水磨石(现浇)、瓷砖(冠珠瓷砖)、无机涂料(立邦漆)、格栅(伟业金属)
- 摄影师:直角建筑摄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