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设计?为什么设计?
当我们提出这两个问题,我们就离着答案更近了一步。
整体来看,这本《为什么设计》或许并不如原研哉所著的《设计中的设计》和《设计的觉醒》两本书那么出彩。原研哉与阿部雅世,东京与柏林,居住在两个不同城市的设计者,进行了一场以“设计”为题的讨论。
书中有句话,我印象很深:“现在日本该好好审视自己独有的文化,冷静地评价。我认为应该要找寻符合我们的生活。”日本对设计的思考更多的是关于人类的未来,他们很认真的做着当下的事,而又抬头仰望星空。这也正是我们所需要的。 【节选】 原研哉:如果个人在自由活动的过程中没有高度的合理性,世界就不能保持平衡。虽然现在很多人对这种合理性都不了解,不过一旦理解了,表面上就一定可以保持很好的平衡。因为没有人告诉他们了解这种合理性后会变得很好,他们甚至不知道有这种东西的存在,就会觉得它根本不存在。怎样才能让人们对这一点有所了解呢?或者说,怎样才能共享这个资源呢?我认为设计的根本应该就在于此。
阿部雅世:到现在为止,大家还没意识到这是设计的一部分。
原研哉:或者这么说更合适:设计的产生本来就源于这种思想。我们没注意到的东西 还有很多,如果能在保持设计合理性的前提下留意这些东西,就会更加接近感觉的和平,这一目标。
阿部雅世:我确实是想竭尽所能去追求这种和平。我在大学建立新学科的时候,必须说明为什么要建立触觉设计这一学科。我当时是这样写的:“为了给触觉一个名字,为了唤醒触觉文化,也为了把我们的手和新技术联系在一起。”最后写的是:“为了让人们想起,世界是在我们的双手中改变的。”触觉是很人性化、情感化的感觉,是人类的本质,也是暴利和金钱之外的一种共通语言。比如湿漉漉的浴室挂帘,不管男女老少,都会觉得摸起来不舒服。而柔软的绒毛,就都会觉得摸着很舒服。现在这个时代,到哪儿都会觉得 想摸的东西不能摸。不过在大学里,为了让大家摸到素材而制作展板开展览会的时候,规定大家洗手后可以触摸,这样一来,仅仅是这个规定,大家摸的时候就会很小心。不应该 完全禁止触摸,而是应该告诉大家的触摸方法。孩子们如果知道了触摸的方法,摸细腻的东西时就会很小心,不会用错误的方法去摸。大人的话就有问题了,还是会有人因为触摸 不当而被赶出场吧!
原研哉: 触摸是一种让人心情愉悦和平的文化。阿兰·弗莱切所说的“感觉的和平”这个说法,我已用过很多次。我认为设计确实应该以此为目标。和平是一个很难言明的概念。如果能够和理性结合来保持均衡,就算吵架也可以识和平的。
阿部雅世: 也就是说保持和谐状态吧。
原研哉: 所谓设计,就是应该把这种状态,从最靠近自己的地方传达到无止境的远方。可能会有人觉得和谐就是主观的。我觉得和谐,您也觉得和谐,这不就是主观吗?其实这并不是主观。世界是相互关联的,如果有一个人跳起来,他旁边的人,他旁边的旁边的人,就会感觉到晃动。如果能在第一时间敏锐地察觉到这种变化,并从中创造出和谐,就是感觉的和平。这是一个任何人在任何地方都可以参与的过程。
阿部雅世: 和谐的中心点随着世界的进步在不断转移。如果我们能认清这一点并生产出必要的东西,应该可以达到感觉的和平这一目标。
原研哉: 能用“新鲜视觉”发现这一观点,真的很了不起。所谓新鲜视觉,就是能在第一时间发现别 人没有发现的东西,或者能预见到现在世界上还不存在,但是很有必要的东西。这和过去的 新东西变成现在的旧东西这种“更新”是完全不同的。
阿部雅世: 是不一样啊。比如用令人惊叹的技艺以一毫米之差打破世界纪录,创造新的纪录。 原研哉: 就是靠着这种更新的欲望,我们的生活才得以继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