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日本、居住空间,我想你可能就会想到 MUJI,不过在日本,有一个品牌在年轻人中的人气赶超 MUJI,不仅是日本的潮流地标,还整整火了13年。
而这个品牌,要来中国开店了,一开就是全球最大旗舰店,巧的是,它还刚好开在全球最大的 MUJI 对面,像是和它正面较量一样。
它就是 niko and...,一个服饰、居住空间、杂货、咖啡、书籍等全都贩卖的品牌。
这个看起来挺特别的名字也是有寓意的,其中「niko」代表的是没有人比我更了解自己的風格(Nobody I Know Own Style),「and...」则代表其它生活的可能性。
你可能对这个品牌有些陌生,但我可以肯定的说,它要开在 MUJI 对面,可绝对不会输给MUJI 。
当你看了它的门店之后,我想你也会这么觉得。反正我是没有见过一个品牌,像做杂志一样开店的。
像做杂志一样开店
为什么这么说,因为 niko and 开店就像做杂志一样,将店铺分为「特辑」、「连载」两个部分。
我们先说「特辑」。
它就像杂志里的不固定的栏目一样,没有特定主题,每隔一段时间就会更新。niko and 的「特辑」,根据节日、季节来設計、陈列,每45天就会更新一次。
就像今年夏天,niko and 的「夏日祭」。
还有与 NASA 联名之后,打造的生活特辑。
就像读一本杂志一样,在「特辑」你永远能读到不一样的东西,收获新鲜感。
而「连载」呢,就像杂志里固定的专栏,niko and 将它所售卖的产品分区来更新。
niko and...东京店就划分了9种生活方式:服饰、餐饮空间、生活、玩趣、认知、健康、旅行及东京。
我们看书籍区,有意思的是它将所有的书都按照作者生日排列。niko and 说,这样你可以在这里很容易的找到,与自己同一天生日作者的书籍。
还有咖啡厅,不止是咖啡做的好,连店员的制服都会每3个月更新一次。
niko and 的生活杂货区,有数不清的精致小物件。
而且每一年,他们都会派员工全世界考察,不仅作为对自己設計的参考,还会带来一些在当地发现的好物,所以在这里,你总能找到一些意想不到的东西。
在服饰区,暖黄的灯光、日杂风的pop海报、复古的渔夫帽,和这些基础款式搭配,看起来像一本時尚日杂。
不管是「特辑」还是「连载」,niko and 店内的每一个設計、整体氛围,都让它如同一本杂志一样呈现在我们眼前。
不过说 niko and 像一本杂志,不只是在说店铺。
杂志化的生活方式
它甚至连官网都像杂志一样。
当你打开 niko and 的官网,就像翻开了一本 Life Style 的杂志,不是满屏的促销弹窗,而是一个最实用的生活方式指南。
它为那些简约实穿的服饰制定了穿搭栏目,就是为1件单品,提供5种搭配参考,让你感觉任何一件单品买回家,都能穿出很多風格。
而「居住空间教科书」栏目,则为你提供一些空间设计参考和建议。
niko and 的居住空间也是日式简约,混合一些美式怀旧风,让它的日风显得更为温暖、复古。
「Dish Up!」是一个美食栏目。niko and 会找一些厨師、美食家在官网分享私家菜谱,再用品牌的碗碟来装。
就连旅行它都为你考虑周全,在「TRAVELER'S」栏目里,你可以得到很多旅行者的随身清单,为你的旅行准备。
我想只有在 niko and 的官网上,才能看到这各种生活方式像杂志一样汇集在一起的样子。
现在你应该也觉得 niko and 这个品牌真的像一本杂志,但你一定没有想到这个杂货铺,还真的做杂志。
《niko and...TIMES》
不仅做杂志,它还办过音乐会、小型live、摄影展...
总之全都围绕当代青年的生活方式展开。
就连代言人,都是年轻人喜欢的菅田将晖和小松菜奈。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今年3月他们在niko and 拍摄的微电影,应该让不少人在「溺水小刀」之后再次心动。
近几年年轻的生活方式里少不了联名,niko and 纪念今年人类登月50周年,联名了 NASA。
还有今年和 PAC-MAN 的联名,这些包袋、手机壳加上吃豆人都变得特别可爱。
其实不管是在它的店铺或是官网,niko and 都希望你能找到自己的風格、生活方式。
所以杂货铺的美食、空间设计栏目,或是杂志、音乐节,我想都是「and...」延伸出来的生活的各种可能性。
社长叨叨
niko and 做成了杂志的样子,也做出了当代年轻人的生活方式。
相比较之下,MUJI 极简到性冷淡的日式風格,就显得有些单调了吧。
这样的品牌要开在 MUJI 对面,我想等到今年年底开业,我大概再也不会想逛MUJI了。
版权归原创者所有,如涉及侵权请联系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