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规划, 办公建筑, 上海, 中国
  • 建筑师:非常建筑
  • 面积:70086 .0m²
  • 项目年份:2020
  • 摄影师: 田方方
  • 主创建筑师:张永和
  • 设计团队:Dan Chen、刘靖、刘向晖、蔡峰、董书音、林方杰、刘扬、郭庆民、吴瑕、黄舒怡、沈愉恒、赵春雷
  • 设计合作:上海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 客户:嘉定工业区
  • City:上海
  • Country:中国
  • 中国新城市中的街区尺度往往大于“一平方里(500m x 500m)”。相较于欧洲城市的典型街区来说,如此大的尺度常常激发城市的汽车依赖性与过快的发展和蔓延。巨型街区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两方面:第一,它反都市生活,在破坏生活步行性的同时削弱城市空间的质量。第二,它往往伴随着高碳排量:汽车依赖性导致空气污染和交通拥堵。同时,一旦城市建立在非人性化的尺度上,就很难再将其改造成一个宜居的环境。
  • 因此,在中国如今的城市化进程中,探究街区的尺度变成一个至关重要的议题。为街区“瘦身”也成为让城市更人性化、更清洁的一个探索方向。
  • 尽管在非常建筑过往的实践中尚未对整个城镇进行过规划,我们在2008年获得了设计一个科创园区的机会。该园区位于上海的卫星城嘉定区,一个高新产业的实验基地。24.67公顷的用地规模与高科技目标进驻企业促使我们尝试进行一场小尺度街区的设计探索。但问题是:小尺度街区该有多小?
  • 我们注意到,作为城市肌理的一部分,街区的范围通常由其周边的道路所界定,其尺度往往取决于密度与功能。坐落在郊区的科创园区往往是私家车通勤社区。这意味着其使用者主要是开车前往,在办公室待上一整天再驱车回家。园区内的生活和社交活动可能少之又少。因此在园区内打造完整的都市生活的目标或许不切实际,但我们至少可以尝试让大家在午餐时间走出来参与更多的活动。
  • 非常建筑对地块进行了整体规划,同时在建筑设计阶段进行之前也制定了用来进一步规范建筑物位置和形态的“建筑设计导则”。
  • 在整体规划中,我们提出了“低层+高密度”的设计策略,用来处理使用功能与密度的关系。所谓低层就是主要功能空间不超过四层,而高密度意味着整体和街区容积率分别不低于1.2和2.0。
  • 同时我们也倡导“混合功能”,这表示一座高科技企业办公楼的底层可能是公共设施或者商业用房,而顶层也许又夹杂着居住元素比如出租房或者旅店。
  • 街道是这个以办公为主体功能的园区的首要城市空间。它被定义为为10m宽的中段(可以行车)再加上位于两侧建筑首层、各3m宽的带顶廊道。本项目位处江南地区,一个出挑的华盖或者柱廊有助于行人躲避漫长的梅雨季和夏天的烈日。
  • 当我们平衡考虑了每个企业可以占据的4000平米的建筑面积、零售商铺和食肆更青睐街角的位置,街区之间的连接性和步行可达性,以及建筑和街道的综合界面,我们将街区的尺度控制在41.2m x 41.2m(街道网格的中线尺寸约为50m x 50m),这样一个微型街区与“一平方里起”的巨型街区的尺度形成明显对比。
  • 微型街区是一个由单座建筑定义的街区。41.2m的尺度可以分解为5个8m柱跨,再加上两端各0.6m用于建筑外立面设计与安置的尺寸。同时,41.2m x 41.2m的街区产出的容积率和建筑面积支持单个大企业独占街区,或者多个小企业分享街区。
  • 虽然园中大多数街区的尺度相若,每个街区的平面和立面设计又各不相同,以此创造灵活多变的建筑空间、满足企业的个性化需要、以及丰富城市生活体验。
  • 在最初四个微型街区的建筑设计阶段,我们被要求将一系列公共空间如会议中心和宾馆置入其中,但此举将会促成一座八层高的建筑。
  • 为了坚守我们的整体规划,我们设计了两组建筑:一个四层高的环形体块悬空架在四个四层高的微型街区之上。也就是说,如果有需求,微型街区的密度可以变得更高。
  • 非常建筑共设计了约70 000平米、22个微型街区建筑。园区其他建筑的设计工作由当地设计院依据我们的整体规划和建筑设计导则完成。
  • 虽然人类的生理尺度相对稳固,但我们对尺度的认知常常随着科技的进步而悄然变化。在我们可以走得更快、行得更远的今天,我们也时常幻想一个与自身不再匹配的尺度而淡忘人们的生理局限。因而,我们需要重新思考从自身到建筑再到城市的尺度关系,因为它们承载了人们的生活。
  • 嘉定微型街区是一场试图重新关联人与城市空间尺度的实验。同时,市场也展示出了积极的反应。现在,我们期待观察人们是否会在午餐时间重现出现在街道上,也抱着谨慎乐观的态度希望在不久的未来,更多的城市能展开对城市空间尺度的探索。
    • 项目完工照片 | Finished Photos
    vsszan6651061052131.jpg vsszan6651061052132.jpg vsszan6651061052133.jpg vsszan6651061052134.jpg vsszan6651061052135.jpg vsszan6651061052136.jpg vsszan6651061052137.jpg vsszan6651061052138.jpg vsszan6651061052139.jpg vsszan66510610521310.jpg vsszan66510610521311.jpg vsszan66510610521312.jpg vsszan66510610521313.jpg vsszan66510610521314.jpg vsszan66510610521315.jpg vsszan66510610521316.jpg vsszan66510610521317.jpg vsszan66510610521318.jpg vsszan66510610521319.jpg vsszan66510610521320.jpg vsszan66510610521321.jpg vsszan66510610521322.jpg vsszan66510610521323.jpg vsszan66510610521324.jpg vsszan66510610521325.jpg vsszan66510610521326.jpg vsszan66510610521327.jpg vsszan66510610521328.jpg vsszan66510610521329.jpg vsszan66510610521330.jpg vsszan66510610521331.jpg vsszan66510610521332.jpg vsszan66510610521333.jpg vsszan66510610521334.jpg vsszan66510610521335.jpg vsszan66510610521336.jpg vsszan66510610521337.jpg vsszan66510610521338.jpg vsszan66510610521339.jpg vsszan66510610521340.jpg vsszan66510610521341.jpg vsszan66510610521342.jpg
      • 转载自:Archdaily
      • 设计师:非常建筑
      • 分类:城市规划
      • 语言:简体中文
      • 阅读原文

      没搜索到文物库相关内容

      暂无用户创作记录!~

      记录用户以此项目图片为灵感使用Ai进行二次创作。

      sand19662023-1-17 12:26:13
      人车不分流嘛?那么这样的设计始终有隐患的。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序赞号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