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合住宅, 学生大厅, 柏林, 德国
  • 建筑师:Atelier Kempe Thill
  • 面积:1803 .0m²
  • 项目年份:2020
  • 摄影师: Ulrich Schwarz
  • 厂家:Schuco
  • 设计团队:André Kempe, Oliver Thill, Laura Paschke
  • 合作设计师:büro labs vonhelmolt, Rüdiger von Helmholt, Torsten Labs, Kai Schreiber
  • 客户:Bard College gGmbH
  • 结构工程师:Köber Plan Architekten und Ingenieure, Brandenburg a. d. Havel
  • 建筑物理:Ebert Ingenieure GmbH, Berlin
  • 防火安全:GSE Ingenieur- Gesellschaft mbH, Berlin
  • 玻璃立面:Moltzower Service & Handels GmbH, Moltzow
  • City:柏林
  • Country:德国
  • 设计师描述 | Designer description:Pankow-Niederschönhausen是柏林市的一个社区,这里都市结构开放,有大片绿色私家花园,行道树粗壮高大。随着时间推移,原本计划的封闭密集式都市街区并没有在整个区域实现,但仍可以在其边缘看到。相反,该社区由非正规的都市别墅、半独立式住宅和独户住宅开发所主导,因此可以被称为“都市郊区”。在德意志民主共和国时期,许多国家都在那儿建起了大使馆,居住和公共功能之间的微妙平衡由此而来。以前的大使馆多采用现代风格设计,用地宽敞,花园尺度巨大。两德统一后,就不再需要Pankow区的使馆楼,因此一直空置着。


柏林巴德学院起源于Annandale(纽约州),是一所以人文和社会科学教育为主的美式德国大学。自2003年起,其柏林分校就开始依托Pankow区的城市规划背景发展。学院并没有因为德国统一而单独建一个校园,而是取得了一些闲置的使馆建筑,并融合进现有的住宅建筑环境。由于可利用的建筑相对较小,乍一看,这种整合式的做法在都市地区似乎有些不切实际。
  • 尽管如此,这里建筑间距很小的条件适于良好的重新规划。与以往大使馆情况类似,学生活动也逐渐和社区融合。开放的城市结构和柏林Pankow区的人口均与学院相混合,创造了一个新的校园模式。新的克尔纳学生公寓楼遵循了这种缓慢融合的逻辑,其规模呼应了周围松散的开发方式。鉴于此,新建筑采用分级处理体量,从而不会因为过长而被认为是一个整体。现代主义的设计手法也有意试图与前民主德国大使馆建筑产生联系。建筑住宅化与沿街立面相结合,刻意打破了该地区的世俗和非正式环境背景,同时强调了学院的开放特征。


巴德学院的食堂位于公寓南面的原使馆楼。这两座建筑成为一体,联系密切,在二者间隙创造了一个很吸引人的小公园,大家可以在这里野餐,小组学习以及进行其他户外活动。
  • 常规学生公寓还是叠墅式公寓?问题总是跟单元有关:如何赋予每套公寓独特的个性。有两层通高空间的叠墅式公寓非常适合于此,因为会让人有在独立式住宅中生活的感觉。另一个敏感问题总是在学生公寓中出现,即公寓单元的大小。究竟需要多大空间才能让一个屋檐下的学生集体对于公共空间,例如厨卫产生一种归属和责任感?
  • 在克尔纳学生公寓中,从长远来看,灵活可变的建筑是个重要议题。巴德学院认为这些公寓单元未来如可供家庭使用,或最终出售,这很关键。决定克尔纳学生公寓居住单元规模的是,每个叠拼单元都有独立出入口并能容纳六名学生。在较长的主体量里,所有的公寓单元都有一个宽敞的两层高中空,每两个单元叠加。底层单元通过建筑背面的小径从室外直接入户,上层单元要穿过位于后部的走廊到达。这种组合方式创造了一种类型的变体:底层单元的客厅从室外直接进入,通过室内楼梯到达一层的卧室。上层单元从顶楼进入,通过室内楼梯到达楼下客厅。

  • 这两种变体都能从楼梯看到两层高的中空,也在视觉上起到联系客厅的作用,以有力的视线引导创造出强烈的空间特征。所有客厅都有开放式厨房。小体量公寓退向后部,一层、二层各有一套公寓,大的叠墅单元占据三、四层,但没有两层高的空间。大方窗设计最大程度扩展了室内视野,空间更宽阔,这在较小的学生房间里反映更明显。另外,建筑前后两侧的大树都枝繁叶茂,大方窗成为景框,使树景成为室内的一部分。

    译者:王晨
    • 项目完工照片 | Finished Photos
    vsszan7058151637161.jpg vsszan7058151637162.jpg vsszan7058151637163.jpg vsszan7058151637164.jpg vsszan7058151637165.jpg vsszan7058151637166.jpg vsszan7058151637167.jpg vsszan7058151637168.jpg vsszan7058151637169.jpg vsszan70581516371610.jpg vsszan70581516371611.jpg vsszan70581516371612.jpg vsszan70581516371613.jpg vsszan70581516371614.jpg vsszan70581516371615.jpg vsszan70581516371616.jpg vsszan70581516371617.jpg vsszan70581516371618.jpg vsszan70581516371619.jpg vsszan70581516371620.jpg vsszan70581516371621.jpg vsszan70581516371622.jpg vsszan70581516371623.jpg vsszan70581516371624.jpg vsszan70581516371625.jpg vsszan70581516371626.jpg vsszan70581516371627.jpg vsszan70581516371628.jpg vsszan70581516371629.jpg vsszan70581516371630.jpg vsszan70581516371631.jpg vsszan70581516371632.jpg vsszan70581516371633.jpg vsszan70581516371634.jpg
      • 转载自:Archdaily
      • 设计师:Atelier Kempe Thill
      • 分类:集合住宅
      • 语言:简体中文
      • 阅读原文

      没搜索到文物库相关内容

      暂无用户创作记录!~

      记录用户以此项目图片为灵感使用Ai进行二次创作。

      暂时没有评论,你回一个呗!~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序赞号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