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合用途建筑, 更新项目, 深圳, 中国
  • 建筑师:一乘建筑
  • 面积:6000 .0m²
  • 项目年份:2019
  • 摄影师: 张超
  • 主持建筑师:张博、王晶晶
  • 设计团队:安炳祥、扶艳荔、丘健海、曾鸣、王婉月、袁晶晶、蔡梓莹(实习)、江培纯(实习)
  • 建筑施工图:陈明
  • 室内施工图:李南芳、李文奎
  • 结构顾问:唐公民
  • 灯光:PUDI谱迪照明
  • City:深圳
  • Country:中国
  • 机遇:在自然与静谧中营造栖于燕晗山间的这块场地,离城市不远,靠自然更近。房子紧挨燕晗山,面朝华侨城大大小小的建筑群落和公共空间。面对年久失修遗落在山间的这栋建筑,在并不充分的任务条件下,建筑师意识到将要开始的工作会在无数的未知中梳理与修正。
  • 介入:建筑望向自然繁华的都市建筑群中,自然是珍贵的。自然的肆意生长和建筑的破败形成对比但又彼此融入,建筑师希望通过谨慎的设计介入,让建筑与自然适度剥离,重新找到对话的契合点,让人们重返与生活密切相关的体验及感受。建筑总体有四层,建筑外部东南两侧分布着员工宿舍及球场,西北侧倚靠着燕晗山。建筑在改造前仅剩首层仍在使用,二层及以上的部分年久失修且漏水严重。业主与一乘建筑共同看到了这里的可能性:“我们希望通过建筑把人们重新带到这座曾经繁荣的房子里,感受独特的自然之美。”
  • 线索:艺术与商业的结合项目所在的华侨城创意园区,发展多年并已沉淀出诸多的优质文化资源。结合周边已有的业态环境,甲方希望在内容的经营上强调自然和融合,稀缺和互补。基于调研,一乘提出从艺术与商业的结合之地、餐饮与创意办公互补、品牌化空间运营三个维度切入。
  • 设计力图通过改造更新,将这里打造为一座包含特色零售、高端餐饮、艺术画廊、剧院、办公、创意集市等多重功能、独具特色的“文化综合体”,将一系列新的行为经济模式植入旧有建筑构架,实现老物业的重组与激活、形成与周边环境共生的肌理,为城市提供一处值得停留的艺术生活场所。
  • 立面策略:体验自然的旅程,重塑标志界面立面的生成策略,实质上就是空间内容的填补与缝合在外部的自然呈现。设计语言上的留白,建筑立面上的洞口错落,首先考虑的是人的感受,包括走进建筑的历程,创造融入建筑后观看外部环境的机会。在由远及近的步行过程中,我们希望人们可以充分的被自然打动,然后缓和的与建筑融为一体。
  • 建筑的东立面若隐若现于自然之中,由于食堂租期未到,因此一层原入口暂时不作为建筑的主入口。建筑师利用建筑现有高差,将项目的主入口设置在建筑西侧广场一端,行人或车辆可以从南侧的坡道缓行而上。在树影中窥探一角后,随着上山的坡道漫步而上,在融入自然的体验中,到访者将被一段耐候钢栏板吸引,由它界定的场所,为从坡道上步行而至的客人们指引着主入口。
  • 西侧入口前的开阔的小广场,可以看到建筑西面与南面全貌,设计着力在此构建了一个完整的界面,建筑如同山体一般,层层叠叠的体量向天空与山体延伸。主入口上方露台,连接4、5层的黑色楼梯,以丰富的体块与不同的材质映衬,让其成为立面上具有标志性的节点。
  • 体验:多元的功能与丰富的空间如何将项目涵盖的多种功能梳理并进行合理分布,乃至为未来业态调整保留余地,是一乘在营造内部空间中首要考虑的。在功能排布上,二层设置较为热闹的特色零售、集市与展览,三层则以创意办公空间为主。而项目主要的业态:私厨、画廊、剧场则设置于四、五层。 功能最为复合的四层,包括了:城市展厅、艺术商店(书店)、画廊、剧院入口等功能。
  • 4F-城市展厅在项目建成的一段时间后,一乘以“对话的概念”为策展主题,在四楼的城市展厅做了第一期策展,详实记录了整个项目的设计讨论和建造过程。随电梯到达四楼的人们,首先进入的是城市展厅这一空间,设计利用建筑内部原有1.2米的高差,创造了一个漫游和体验式的展厅空间。
  • 2-4F-楼梯改造前往艺术商店,人们将首先被屋顶天窗撒落下的光影所以吸引,天窗下是贯穿2至4楼的楼梯,这里是建筑内部的主要交通节点,亦是人们组织沙龙或休憩之处。
  • 4F-艺术商店艺术商店围绕采光天窗和楼梯一侧设计,天窗与大面积玻璃的使用,充分引入了上部的天光、远处的绿植,内外空间不断发生着交融和对话。
  • 4F-画廊与艺术商店对望的是画廊空间,设计师在此处保留了旧有建筑的结构柱。裸露的钢筋混泥土梁柱,与光洁的新建墙面产生了新与旧的对话,也暗示着下一功能空间的线索:完整保留原有建筑结构的画廊。画廊内,由原有建筑井字梁搭建的无柱空间,形成了强烈的秩序感,一乘加入灯光的烘托,在强化这一美学感受的同时,得到了明亮舒适的光环境。
  • 3-4F-剧场剧场位于建筑东侧3-4层,在剧场空间的外部,建筑师让空间退让,形成双层灰空间连廊,让人们从这个地方进入室内,在感受空间与植物、风雨、阳光的同时,与环境形成了互动关系和停留感。连廊弱化了建筑与环境的边界,贯通两层的钢柱形成的严谨序列,也与周边自由生长的植物形成对比,而有特殊需要的人士可以从三楼平面进入。
  • 5F-餐厅位于顶层的餐厅,围绕中心庭院,依托外部环境展开规划布局,以组团的形式,散布着餐厅包间与厨房等功能,建筑师通过将这些体块旋转,从顶部开洞,为内部空间奠定了和自然相对紧密的联系,每个房间的三角阳台,则丰富了空间的自然体验。站在其中,嗅见植物的芬芳,感受树影的斑驳。
  • 作为空间起承转合通达自然的关键,位于餐厅中部的架空环廊,以截面为150x150的工字钢矩阵展开,营造出轻盈和秩序的空间感受。地面由绿植、卵石、防腐木板、水泥地面等不同材质界定场域。














    • 项目完工照片 | Finished Photos
    vsszan7281191113531.jpg vsszan7281191113532.jpg vsszan7281191113533.jpg vsszan7281191113534.jpg vsszan7281191113535.jpg vsszan7281191113536.jpg vsszan7281191113537.jpg vsszan7281191113538.jpg vsszan7281191113539.jpg vsszan72811911135310.jpg vsszan72811911135311.jpg vsszan72811911135312.jpg vsszan72811911135313.jpg vsszan72811911135314.jpg vsszan72811911135315.jpg vsszan72811911135316.jpg vsszan72811911135317.jpg vsszan72811911135318.jpg vsszan72811911135319.jpg vsszan72811911135320.jpg vsszan72811911135321.jpg vsszan72811911135322.jpg vsszan72811911135323.jpg vsszan72811911135324.jpg vsszan72811911135325.jpg vsszan72811911135326.jpg vsszan72811911135327.jpg vsszan72811911135328.jpg vsszan72811911135329.jpg vsszan72811911135330.jpg vsszan72811911135331.jpg vsszan72811911135332.jpg vsszan72811911135333.jpg vsszan72811911135334.jpg vsszan72811911135335.jpg vsszan72811911135336.jpg vsszan72811911135337.jpg vsszan72811911135338.jpg vsszan72811911135339.jpg vsszan72811911135340.jpg vsszan72811911135341.jpg vsszan72811911135342.jpg vsszan72811911135343.jpg vsszan72811911135344.jpg vsszan72811911135345.jpg vsszan72811911135346.jpg vsszan72811911135347.jpg vsszan72811911135348.jpg vsszan72811911135349.jpg vsszan72811911135350.jpg vsszan72811911135351.jpg vsszan72811911135352.jpg vsszan72811911135353.jpg vsszan72811911135354.jpg
      • 转载自:Archdaily
      • 设计师:一乘建筑
      • 分类:混合用途建筑
      • 语言:简体中文
      • 阅读原文
      Ai 分析中……

      暂无用户创作记录!~

      记录用户以此项目图片为灵感使用Ai进行二次创作。

      暂时没有评论,你回一个呗!~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序赞号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