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及初中, 深圳, 中国- 建筑师:东意建筑
- 面积:38030 m²
- 项目年份:2020
- 摄影师: Weizhong Chen
- 主持建筑师:肖毅强、肖毅志、邹艳婷
- 设计团队:杨远景、陈培笑、郑泽旭、洪宇东、隋佳音、杨宗祥、何亚洁、唐帅、马智超
- 业主:深圳市福田区教育局
- 代建单位:深圳市万科城市建设管理有限公司
- 施工单位:中建三局
- 施工图设计:深圳市天华建筑设计有限公司、GND设计集团、深圳界内界外设计有限公司
- City:深圳
- Country:中国
- 新洲小学在具有30多年历史的原址重建,规模36班,建筑面积由原校舍的14800M2增容至38000 M2,容积率达到2.7。建筑师希望打破环境质量和建筑容量的二元对立,提出“叠园”概念,旨在解决原有学校容量不足、活动场地缺乏、城市交通冲突等问题,创造亲近自然的高密度校园,探索在高密度城市建成区内的高容量学校新模式
- 设计回应了环境高密度建成区的场所属性,采用了与原教学楼类同的双庭院的布局组织空间,尊重社区邻里关系和庭院空间的集体记忆;遵循开放校园的设计原则,提供校园设施社区共享的多种可能性,也很好地消减了上下学给城区交通带来的压力。
- 设计回归关注真实的使用者“小学生”,通过对教育模式与儿童身心健康成长要素的研究作出空间对应策略。通过垂直设计创建立体化的公共活动场地,体育场馆置于地下一层,通过下沉边坡绿化带来自然通风采光;环形跑道和运动场设于体育场馆屋面,与二层架空连成开阔的活动场地;西庭院绿化大台阶把负一、首二层的公共活动区连接起来,使传统意义上的首层架空得以延展。
- 往上各层穿插各种活动平台,创造课间活动空间及室内外互动的多样化教学可能性,也对应不同年龄“小学生”自由活动的需求。同时通过立体的绿化系统把自然引入到建筑各层。
- 立足对亚热带湿热气候和学校声学环境的科学研究,利用生态设计,从空间布局、建筑形态、立面细节到建筑技术设计去寻求解决策略。建筑的气候舒适性设计、降噪措施和立体绿化体系成为设计的主要着力点。
- 综上所述,高密度城区的环境关系、高浓度校园的儿童活动空间、以及密集建造中的环境品质等问题成为新洲小学设计思考的重点。
- 转载自:Archdaily
- 设计师:东意建筑
- 分类:小学及初中
- 语言:简体中文
- 阅读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