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馆, 室内设计, 南京, 中国- 建筑师:旭可建筑
- 面积:12000 .0m²
- 项目年份:2020
- 摄影师: Xu Zhang, Golden Eagle, Ang Li, Yifei Xu, Hanbin Hou
- 主创建筑师:张旭、刘可南
- 设计团队:于天泽、侯瀚斌、孙闻良、李蓝溪
- 结构顾问:东南大学建筑学院
- 室内顾问:上海解筑建筑设计有限公司
- 混凝土技术:北京建工清水砼创新中心
- City:南京
- Country:中国
- 金鹰美术馆坐落于南京市新主城区建邺区标志性大厦金鹰世界内。其位于大厦52层,建筑主体包括三栋塔楼和空中连廊。
- “人工”“自然”“全景”是金鹰美术馆的设计理念。理念的产生与其特殊的选址息息相关。金鹰美术馆离地200米,因而其与城市和自然的关系不同于大多数美术馆。为揭示与利用场地的特性,我们尽可能仔细分析场地现状,谋求在采取措施之前发现它所蕴含的潜力。在提供新的可能性前,我们要强化场所与生俱来的“天赋”。我们通过“人工”“自然”和“全景”构成的一组概念打造“城市-艺术空间”。因此,金鹰美术馆不只是一个室内空间,还是建筑空间、城市空间乃至环境。
- 美术馆由相互联系和贯通的空间群组成,有或大或小的白盒子、黑盒子,还有“as found”空间。这是一个开放、透明,却非一目了然的世界。即将发生的事情比眼前看到的更为重要。城市、艺术品、艺术家和他人,必然和偶然地“遇”“见”——每个人都会有不一样的体验。
- 基于四周向城市开放的场地特征,我们和美术馆团队在全景的概念上不谋而合。但不同于众多超高层建筑的观景层,把城市简单地作为外部风光来观赏,在金鹰美术馆中,“庐山真面目”和“身在此山中”呈现出丰富的辩证关系。
- 开放空间的玻璃幕墙向观众展示全景,内向“白盒子”中落地窗的尺度则吸引着身体的靠近;它们使观众通过不同方式体察城市和自我,并“刷新”观众的眼睛,作为对紧凑艺术体验的调节与放松。充分的公共性以及更长的开放时间,传达出这样一个信息:美术馆应该是城市中动态的、有活力的有机体。
- 金鹰世界这座90万平方米的单体建筑,已经远远超越了“当地”的概念。美术馆要匹配这样的尺度和气度。我们关注的既非风格、也非手法,而是“当代性”。
- 业主和建筑师在设计前期就达成共识:将俯瞰南京中心城区的巨大空间作为对公众开放的公共大厅,并且在美术馆中全方位体现对城市的关注。这片离地200多米的场地因此获得了城市性的意义——超脱其上、根植其中。
- 转载自:Archdaily
- 设计师:旭可建筑
- 分类:博物馆
- 语言:简体中文
- 阅读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