办公设施, 更新项目, 办公室内设计, 北京, 中国
  • 建筑设计:TEMP
  • 面积:2600 .0m²
  • 项目年份:2020
  • 摄影师: 金伟琦
  • 设计团队:关童心、周聪
  • City:北京
  • Country:中国


该建筑始建于上世纪70年代初,当时中国尚未开放经济,作为工业区的集群建筑之一,给冶金备件的生产活动提供场地。与当时的大多数工厂一样,这座功能至上的直线型结构上设有等距的窗户,以常见的砌法用红砖筑成。直到今天,内部仍然有大量的钢-混凝土柱子、桁架和梁保留下来,支撑着这座建筑。该建筑的上一任使用者是一家当地的建筑公司,于20年前搬入了这座工厂,并为了增加使用面积加建了二层楼板及小夹层。当时的设计师因应时代的再次开放,在大厅中设计了传统中国庭院中常见的月洞,以夸大的手法为空间注入了一份对历史文化的再主张。

TEMP 为新总部的设计将不仅仅是一个办事处。百得利的合作伙伴将频繁地到访以促进长期的业务关系,员工也将在这里探索日益多元复杂的商业环境下未来机遇。为了顺应新的需求和吸引眼球,入口处的翻新采用了反光不锈钢箱体和立柱,地面上增建的弧形墙带,以灰色砖块和台阶石组成,延伸出建筑原有的边界。

新安装的木栏杆重新连接和勾勒原有结构的各层楼梯和立面,将原本杂乱的空间有序整合起来,使新大堂更为庄重有序。同一饰面延伸至阶梯座位,甚至到包裹着弧形的接待台。在沏白了墙面和横梁的衬托下,这个木丝带穿梭于中庭和巨大的月洞之间,以优雅的姿态默示着前人的痕迹,将各时代的建筑遗留联结在了一起。

中庭旁、玻璃隔断后的宽敞大厅是集合多部门的办公空间。绿色的办公柜和工作台按照原有的钢柱形成的网格安放着。悬挂在空中的吸音板和条形照明,像轨道般,在视觉上为办公环境和员工心理的营造出了统一感。

会议厅、咖啡厅、社交区等设施在设计中以新视角呈现,从而迎合该大楼被赋予的管理和战略角色。这不仅仅是在一种在基础上的创新,而是让工作场景里的体验更加丰盈,在其中加入了探索的趣味、清晰感及多样的视角。

从双层高的入口,经由小尺度的门廊,通向宽敞的阶梯座位和二楼私密的楼道,大小尺度的交错使空间的流线更有趣。二楼的走廊里由不同数量拱门叠加而成,并嵌入轨道照明,将访客引进多个的高管办公室和会议室。走道的终端是狭窄的螺旋楼梯,截然反衬着与入门流线的开阔的体量。

楼里的拱门、木丝带、圆形阶梯座位和接待处的曲线,在视觉上弱化了建筑原本方正规矩的结构的棱角。这项改造对日新月异的高层建筑来说是难能的总部设计。对有着50年老建筑的再利用设计,其尺度、线条与时代的交织对照都呈现着一份尊重岁月的仪式感。





    • 项目完工照片 | Finished Photos
    vsszan12173072029271.jpg vsszan12173072029272.jpg vsszan12173072029273.jpg vsszan12173072029274.jpg vsszan12173072029275.jpg vsszan12173072029276.jpg vsszan12173072029277.jpg vsszan12173072029278.jpg vsszan12173072029279.jpg vsszan121730720292710.jpg vsszan121730720292711.jpg vsszan121730720292712.jpg vsszan121730720292713.jpg vsszan121730720292714.jpg vsszan121730720292715.jpg vsszan121730720292716.jpg vsszan121730720292717.jpg vsszan121730720292718.jpg vsszan121730720292719.jpg vsszan121730720292720.jpg vsszan121730720292721.jpg vsszan121730720292722.jpg
      • 转载自:Archdaily
      • 设计师:TEMP
      • 分类:办公设施
      • 语言:简体中文
      • 阅读原文

      没搜索到文物库相关内容

      暂无用户创作记录!~

      记录用户以此项目图片为灵感使用Ai进行二次创作。

      暂时没有评论,你回一个呗!~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序赞号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