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泉, 展馆, 更新项目, 上海, 中国
  • 建筑设计:同济原作设计工作室
  • 面积:90 .0m²
  • 项目年份:2019
  • 摄影师: 章鱼见筑
  • 主创建筑师:Ming Zhang, Zi Zhang
  • 项目建筑师:王绪男,丁阔
  • 建筑设计团队:刘炳瑞
  • 委托方:上海市黄浦区绿化市容局
  • City:上海
  • Country:中国


飞鸟亭位于苏州河南岸乌镇路桥和新闸路桥之间,建在一处半地下倒班房的屋顶平台之上,平台下是开阔的小广场和亲水驳岸,独特的位置使其成为滨河空间的“制高点”。初到这里,站在平台之上,苏州河从脚下静静流过,举目四望,视野极佳,令人印象深刻。因此,保留倒班房原有结构,存续原先场地高度成为了有利的设计条件。平台上原先有一个张拉膜结构凉亭,四根斜钢柱穿过结构顶板连接地下基础。作为滨水空间的景观小品,原有膜结构凉亭停留性差,体量不足以成为小广场的空间背景,也难以满足“制高点”对识别性的要求。
  • 对凉亭的改造起于对场地的梳理:休息平台与两条平行于河岸的漫步道相通,同时又通过两端的大台阶分别与东侧的小广场及南侧的跑步道连接,面积不大的平台却交织了这样多的通行需求,如何在其中创造出一个安静的观水休憩空间是首先要解决的问题。
  • 将原先四根斜柱裁切到人们落座的高度作为新结构支撑,依其定位阵列出沿弧线排开的铝结构单元,这样一道弧线就划分了场地内外。弧线外侧分离出供通行的漫步道,弧线内侧则自然形成了一个半包围的休憩空间。
  • 铝结构单元继续向内向上生长,放大聚合成了雨棚,为这片小天地遮风避雨,人们落座于结构单元“缝隙”之间,面水而观,谈笑风生;铝结构单元向外向下蔓延,围绕出了漫步空间,台下的爬藤顺着延展的铝条向上攀爬,包裹出一条绿荫小道,人们游走其中,捕捉藤叶间的斑驳。而连接内外的铝结构单元,自身也变成了充满韵律感的“隧道”,成为了小朋友嬉戏玩耍的小天地。
  • 这样一个长度达14米的全铝结构整体,重量完全承托在原先的四根线性排列的斜柱之上,雨棚向上往河边悬挑,铝条向下通过栓接轻巧地搭在平台的边沿,整体维持着巧妙的平衡,铝结构自身的金属光泽在粼粼波光的映衬下熠熠生辉。
  • 沿着河边漫步道走来,远远看去,如同羽毛般的结构韵律,如悬浮般的体量支撑,新的凉亭像是银色丝带织成的小鸟,在苏州河岸边振翅待飞,身姿轻盈,向水而生,因此而名-飞鸟亭。
    • 项目完工照片 | Finished Photos
    vsszan12372112015131.jpg vsszan12372112015132.jpg vsszan12372112015133.jpg vsszan12372112015134.jpg vsszan12372112015135.jpg vsszan12372112015136.jpg vsszan12372112015137.jpg vsszan12372112015138.jpg vsszan12372112015139.jpg vsszan123721120151310.jpg vsszan123721120151311.jpg vsszan123721120151312.jpg vsszan123721120151313.jpg vsszan123721120151314.jpg vsszan123721120151315.jpg vsszan123721120151316.jpg vsszan123721120151317.jpg vsszan123721120151318.jpg vsszan123721120151319.jpg vsszan123721120151320.jpg
      • 转载自:Archdaily
      • 设计师:同济原作设计工作室
      • 分类:温泉
      • 语言:简体中文
      • 阅读原文

      没搜索到文物库相关内容

      暂无用户创作记录!~

      记录用户以此项目图片为灵感使用Ai进行二次创作。

      瞌睡的神2021-12-14 17:23:00

      谢谢分享,谢谢分享!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序赞号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