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活动中心, 更新项目, 北京, 中国
  • 建筑设计:末广建筑, REDe Architects
  • 面积:5400 .0m²
  • 项目年份:2020
  • 摄影师: 夏至, 朱雨蒙
  • 主持建筑师:金雷 / REDe Architects;李佳颖、冯昕 / 末广建筑
  • 项目建筑师:李佳颖、冯昕(建筑、室内方案 + 扩初)
  • 景观设计:李佳颖、徐文凯
  • 民宿室内软装设计:宋文涛、黄鑫伟
  • 业主:量子家(北京)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 City:北京
  • Country:中国
  • 缘起
    随着新型城镇规划的影响,北京城市更新由郊区逐渐蔓延到城乡结合处,密云区北庄镇原服装制造产业结构在乡村产业发展的要求下发生了变化。本项目的前身是一家建于20世纪90年代的服装制造厂,业主买下整个空置的厂区后,拟保留原有建筑物,并将其改造更新成以儿童科技馆为主,融合酒店、亲子教育、游学营地、商业等综合业态的少年儿童活动中心。
  • 从场地出发的规划整个厂区主要分为南北两院,北院以是排架结构为主的单层单跨大厂房,曾经是服装厂区内最重要的生产车间。南院是砖承重墙木桁架屋面的小开间红砖房,原功能分别是库房、集体宿舍和食堂。基于原始建筑尺度和结构特性,我们把儿童科技馆、多功能厅和餐厅等需要大跨度空间的功能集中在北区;把酒店住宿功能集中在南区。


  • 如何激活一个没有过多的历史故事和空间特色的工业遗存地?为了回应场地内不同限制条件和功能需求,我们对十二个单体建筑均采用了不同的改造策略,而不同的改造策略会应对不同的结构形式和构造设计,所以我们在改造过程中并没有针对不同单体建筑去预设一个统一的风格,而是将空间叙事体验的重点放在单体建筑之间以及整体建筑群与山体环境的关系上。在大体量厂房与北方苍茫山脉间营造近人的尺度,通过置入步道、廊道、小广场和过庭等一系列空间构筑物,串联北院活动空间到南院住宿区的连续的立体景观体验,是密云服装厂改造项目最大的空间体验特色。
  • 游戏式地景的改造策略
    我们希望把孩子当做形式的鉴赏家,于是采用抽象的几何构件进行场地内的景观设计,给孩子提供一个抽象的超现实场景,让他们随心所欲地诠释它,任意想象这些形状的可能性,去编织故事进行冒险,运用直觉创造出数不清的玩法。
  • 现状北院为水泥砖硬质铺地,我们在其中置入了圆环坡道和钢格栅平台,用一个巨大的玩乐构建联系西侧儿童营地与东侧餐厅屋顶露台,使得孩子们可以在不同标高奔跑玩耍,钢格栅平台同时为地面草坪活动提供了的半透明遮阳区,使空间呈现了戏剧性的整体感。结合原始园区气质和建筑立面材质,我们采用回收红砖和水泥砖做硬质铺地主材,点缀以塑胶跑道,为儿童提供可以恣意跑跳的趣味空间。
  • 我们不希望限定孩子的认知与想象,所以我们在圆环步道结构和空间设计上摒弃了传统样式,采用了类似正弦函数的斜柱拼成几何图案来代替直立的柱子,圆环的双螺旋形体也是从数学关系中找到一个精确的循环比例关系,空间的动、静体验随着运动交替着。位于草坪中心的消防水池出口被设计成一个楔形的光学小亭子,将天空拼合在草坪里;建筑外立面均采用了几何色块与线条做装饰,目的是给孩子一个弹性的想象空间,让他们在空间里自己去探索与互动。我们期待孩子进入这个特别的场地,通过自己的感官来增强对自然的体验,在屋顶奔跑玩耍时,也有大山和天空作伴。
  • 现状南院为柏油路硬质地面,野蒿从老化的地面裂缝蓬勃生长着,有着北方的放肆与粗犷。为了避免刻意的人工造景痕迹,我们模仿野生植物高低交错成簇的生长肌理来打造南院花园。在植物配置上我们选择了北方常见的宿根花草,希望在自然的生长与衰败间,呈现生命动态的季相变化。我们期待这是一个自然悟真的场所,孩子们在这里体验着自然最本的美,去观察植物们随风舞动的形态、它们迎着光的样子与凋敝时的优雅。花园里的蹦床是宇宙中心的小黑洞,吸引着来往的大人与孩子们。
  • 南北院之间,我们根据现状的高差设计了一个流动的水景,在水景上插入了一个胶囊型过亭,连接着住宿区、餐厅院与北院——它是空间旋律的轻缓停顿。考虑到周围建筑强烈的几何形态和单调的肌理,我们需要一个视觉上的“冷静区threshold zone”融入背景环境,过庭漂浮在水面之上,两面穿孔的金属板墙体在一定距离观看的时候会自然重叠出摩尔纹,使画面变得模糊不清,游离在视觉的感知之外,呈现出一种如面纱般微妙的动态效果。穿孔的金属板有时会让光线透过,带来清晰的视野;有时又会让光线发生折射和扭曲。
  • 北区儿童科技馆
    现状场地最北侧的临时砖混建筑封闭采光差,不满足使用要求,于是我们拆掉了北侧的临时建筑,置入了一列伞骨状单边悬挑结构的入口商业序厅,序厅弱化了70米长、7米高的厂房体量对临街入口的压迫感,过渡了人们从北广场进入科技馆的体验。序厅室内由七个半圆形玻璃盒子相切而成,分别承担着科技馆主入口、咖啡休息区和衍生品概念店等功能,它们如同一个个连续的小聚落。我们将光学的透明、反射与折射等一些列现象转化成物理空间体验。连续的玻璃面反射了周围环境,使结构更加轻盈,将视觉扩展到其他维度。
  • 我们通过重构展示空间与展品的关系来探索儿童科技馆内部空间的潜力,尝试营造游戏的无边界感,希望为0-7岁的儿童创造一个可以一起玩耍学习的混龄环境。我们利用原厂房7米净高将功能从动到静按楼层分区,让儿童在地面层做环形动线的肢体游戏活动;而在夹层空间的尽端处设置停留时间较长的启智游戏和教学区。为了使儿童在活动中与空间产生对话,在展项布局上我们以景观楼梯为中心舞台,沿厂房纵向分别布置了钢坡道和弧形楼梯,充分利用了楼梯底部缝隙空间,结合滑梯创造出一个立体游戏区,自由路径激发各种运动的可能性。展项分隔上,我们采用自由曲面,鼓励身体与空间的扩张与互动,拉网弧墙与横跨楼层间的织网使孩子在空隙中爬行穿梭。
  • 北区餐厅与多功能厅
    场地东侧厂房紧邻乡村道路,我们将有对外营业需求的多功能厅、餐饮和厨房等大空间房间布置在此。为了解决原厂房进深过大采光不好和热工环境差的现状,平面布局上,我们拆除原始夹芯板屋面,修复加固仅5.4米高的原始墙体,采用钢结构体系加建二层空间。我们原平面对角线位置预留了露天院落并保留原始混凝土排架结构,延续原始构件的秩序感。时间维度上原来的“内”与现在的“外”重叠在一个空间里。光的传递、原始墙体的序列、新旧的并置等要素,都是我们关注的重点。我们在两个厂房间嵌入门厅和卫生间体块来分隔北院与外部道路,同时让北院的视线直接与远山联系。最后,我们在会议、餐饮二层空间顶设置了景观廊桥,钢格栅地面与金属绳网的栏杆暗示着其作为圆环步道的延续,将人的活动导向屋顶平台。
  • 南区民宿接待厅
    南区建筑群原结构体系是砖承重墙木桁架屋面,呈南北向布局,原始功能为集体宿舍和食堂,我们利用原建筑结构与格局,增加上下水系统且提高房屋内热工新能,将其改造成民宿客房区。
  • 我们将废弃车棚的构造柱和钢料改造成民宿主入口前廊,并保留了场地入口处原始龟裂的沥青地面,期待春天野草和花朵从裂缝中长出。
  • 我们将厂区内废弃的食堂其改造成酒店接待厅,保留了原建筑斑驳的绿油漆墙裙和清水混凝土预制板屋面,并且置入不锈钢材质的卫生储藏功能模块、清水混凝土吧台和不锈钢卡座。精致做工与现状建筑内表面的斑驳肌理并置的设计策略,不但可以让新旧元素在保持真实性的前提下和谐共存,还互为作用产生了一种新的开放性和丰富性,无功能限定的“空”则是“空间的分割”。极细的断桥钢窗户及门扇最大程度使光和景色能“流”入室内,也强化了洞口与墙体之间的比例关系。
  • 南区花房
    我们有机会将南区主院尽端的小仓库重新建造成花房,功能分区分别是以壁炉为中心的半围合休息区和以会议桌为中心的开敞活动区。主体结构梁的延伸将天空与庭院引入活动区,通过地坪抬高50公分增强活动区的场所感使其与南院形成微妙的视线关系。支撑屋顶的钢梁,一部分放置在小钢柱上,于是钢梁结构从砖承重墙上抬高了30公分。屋顶和墙之间的空隙,则尽可能以玻璃填充,呈现通透漂浮感。从室内可以感知到分离,当进入,或者离开这房子的时候,型钢屋面和红砖墙体会让人感受到轻与重的张力,在强有力的体量和开放的明亮室内之间,产生一个悬置的关系。花房的“开放”和接待中心的“非开放”又构成另一重近距离的空间对应,人们在两者之间停留或穿过。
  • 南区民宿客房
    为了契合场地内原有建筑的材质和尺度,我们相应地采用了清水砖墙分隔室内空间,每户之间的室外庭院院墙及铺地也采用清水红砖,红砖均是来自附近拆迁村落的回收老砖。从民宿主入口到客房区,我们利用矮墙、庭院和绿植,来营造一个松散又连续的户外体验路径,私密性和公共性被微妙的联系与区分。
  • 结语
    改造后的北京密云老服装厂容纳了我们对孩子们日常成长的设想与期待。新空间的主角,是这里来往的人与家庭,他们与房子相互作用共同激活着新空间的生活潜力,这才是改造打动人的活力。多样开放的空间结构,让后续的使用拥有更多可能性,并伴随着时光而演变。
    • 项目完工照片 | Finished Photos
    vsszan13036251839231.jpg vsszan13036251839232.jpg vsszan13036251839233.jpg vsszan13036251839234.jpg vsszan13036251839235.jpg vsszan13036251839236.jpg vsszan13036251839237.jpg vsszan13036251839238.jpg vsszan13036251839239.jpg vsszan130362518392310.jpg vsszan130362518392311.jpg vsszan130362518392312.jpg vsszan130362518392313.jpg vsszan130362518392314.jpg vsszan130362518392315.jpg vsszan130362518392316.jpg vsszan130362518392317.jpg vsszan130362518392318.jpg vsszan130362518392319.jpg vsszan130362518392320.jpg vsszan130362518392321.jpg vsszan130362518392322.jpg vsszan130362518392323.jpg vsszan130362518392324.jpg vsszan130362518392325.jpg vsszan130362518392326.jpg vsszan130362518392327.jpg vsszan130362518392328.jpg vsszan130362518392329.jpg vsszan130362518392330.jpg vsszan130362518392331.jpg vsszan130362518392332.jpg vsszan130362518392333.jpg vsszan130362518392334.jpg vsszan130362518392335.jpg vsszan130362518392336.jpg vsszan130362518392337.jpg vsszan130362518392338.jpg vsszan130362518392339.jpg vsszan130362518392340.jpg vsszan130362518392341.jpg vsszan130362518392342.jpg vsszan130362518392343.jpg vsszan130362518392344.jpg vsszan130362518392345.jpg vsszan130362518392346.jpg vsszan130362518392347.jpg vsszan130362518392348.jpg vsszan130362518392349.jpg vsszan130362518392350.jpg
      • 转载自:Archdaily
      • 设计师:REDe Architects
      • 分类:青年活动中心
      • 语言:简体中文
      • 阅读原文

      没搜索到文物库相关内容

      暂无用户创作记录!~

      记录用户以此项目图片为灵感使用Ai进行二次创作。

      暂时没有评论,你回一个呗!~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序赞号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