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馆展览馆室内设计, 深圳, 中国
  • 建筑设计:WAU建筑事务所
  • 面积:240 .0m²
  • 项目年份:2020
  • 摄影师: Minghua Ma, PAM, Ziyu Tang
  • 主创建筑师:吴林寿
  • 设计团队:汤子昱, 方晟(实习)
  • 结构顾问:张准,林海
  • 委托方:坪山美术馆
  • 照明设计:一诺照明设计
  • City:深圳
  • Country:中国
  • 以建筑师与艺术家的情感共鸣之处“回不去的故乡”作为出发点,略带乡愁的坡屋顶划分出“二元对立”的不同氛围:内与外,日常与礼仪。屋顶之下,“材料异化”这一动作让空间变得多义。参观者随着影像,例如《钟声》《自由耕种》《海鸟》等呈现而产生情绪变化,抽象空间得以不断隐喻及换喻:聚落、教堂、庭院、堂屋……, 从而承载起个人情感的符号化及象征化。
  • 屋顶之外,我们希望能呈现一个浑沌的空间,在这里空间尺度感消失,时间停滞。影像《最后一封信》在消失于视平线的屋顶上放映,也许对厉槟源而言是在与天国的父亲对话;这异化空间里,也许对观众而言,“此中有真意,欲辩已忘言”,借助这空间可以窥探到内心深处的真实界。影像让空间得以多层解读,空间反过来让影像的情感得以延续发酵。
  • 悬链屋顶
    设计之初我们被告知展览建造不能破坏原展厅。利用零弯矩悬链线(Catenary)的曲线来呈现屋顶形态是理想选择,一端固定于预制混凝土块,另外一端借助展厅原有的柱子,绳子便形成空间。我们希望屋顶犹如撑开的竹帘般轻柔,用最少的构件与原有的建筑接触。
    同时,我们利用悬挂的投影机重量及托架配重来形成两段不同曲率悬链:高段可顺应整体屋面曲率,低段则实现垂度较小曲率,避免遮挡投影和观众的视线。
  • 廊与房
    与屋顶位置对应,我们设置了剖开的 “三间屋“的房和廊,以序列增加空间的进深感。从美术馆咖啡厅借来的木座凳放置于廊下,从行为上划分出投影区及电视区,休憩的参观者可以自由选择观看不同方向的影像作品。
  • 材料及再利用
    展陈一直面临着撤展后展览垃圾处理的问题,我们用“搭建”(dry-joint)的方式呈现空间,一方面希望尽最大可能回收材料,同时,材料的错位使用带来新的空间体验。例如我们采用PVC防滑条作为屋顶的“檩条”,既能呈现悬链曲线外,又可以回收作为户外公共艺术装置再利用;锡箔纸瓦屋面作为这次展览的艺术衍生品,撤展后可以作为纪念品赠送给观众

    • 项目完工照片 | Finished Photos
    vsszan15007141347451.jpg vsszan15007141347452.jpg vsszan15007141347453.jpg vsszan15007141347454.jpg vsszan15007141347455.jpg vsszan15007141347456.jpg vsszan15007141347457.jpg vsszan15007141347458.jpg vsszan15007141347459.jpg vsszan150071413474510.jpg vsszan150071413474511.jpg vsszan150071413474512.jpg vsszan150071413474513.jpg vsszan150071413474514.jpg vsszan150071413474515.jpg vsszan150071413474516.jpg vsszan150071413474517.jpg vsszan150071413474518.jpg
      • 转载自:Archdaily
      • 设计师:WAU Design
      • 分类:博物馆展览馆室内设计
      • 语言:简体中文
      • 阅读原文

      没搜索到文物库相关内容

      暂无用户创作记录!~

      记录用户以此项目图片为灵感使用Ai进行二次创作。

      暂时没有评论,你回一个呗!~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序赞号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