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中心, 服务建筑, 十堰市, 中国
  • 建筑设计:小写建筑事务所
  • 面积:620 .0m²
  • 项目年份:2019
  • 摄影师: 何炼
  • 厂家:一菩十业, 优尼科, 恒茂森木业
  • 主创建筑师:袁媛,李伟
  • 设计团队:袁帅,曾文娟,姜鹏,马薇,雷玲,胡翠英,叶枝,曹家昌,邹晓明,徐佳莹
  • 结构设计:吴海胜
  • 施工方:敖航鹏
  • 委托方:龙坝镇政府
  • 景观设计:小写建筑事务所
  • City:十堰市
  • Country:中国
  • 在竹溪县龙坝镇,一条新的市政道路“长龙大道”以30度的切角与原有乡镇的的主入口交叉而过,在与原有乡镇的主干道之间的三角形地块,便是草莓园活动馆和采摘园的用地。龙坝镇政府希望以草莓的培育,采摘以及相关体验活动,作为龙坝镇田园经济的新起点,在新老道路的交叉口,形成乡村活力的切入点。
  • 场地的周围视线所及,除了即将形成的40宽的长龙大道,便是沿老路主干道民宅的背脸。不同于老路上的正脸,经历了一番贴砖加瓦的外立面形象整治,背脸则显出一副真实的当下乡村的建造状态——砂浆抹面或是红砖砌体,真实且杂乱。
  • 我们希望通过一条线性连续的墙体,包裹住三角的村镇入口空间,同时与杂乱的周遭保持距离。建筑需要面对新的长龙大道,也需要对新老路的转角空间进行回应。墙体遇到亲子活动的部分,折叠成弧形空间,包裹出其所需的室内外场所;而在接待的部分,墙体则流动成线性空间,如巷道般通向村口,作为视觉和功能的导引,其正面又刚好围合出面对长龙大道的入口场地,同时,巷道的另一个出入口也自然融入到亲子活动的路径上。
  • 这条竹纹现浇混凝土的墙使空间折叠成为一个连续的整体,不仅对应墙里墙外,分隔了功能空间和附属空间,还作为整个建筑的结构主体,承载了亲子活动的钢结构屋面和接待中心的木结构围护。
  • 弧形屋面以钢结构作为支撑,一边连接在混凝土墙体上,一边以100*100的钢柱落地,形成的主要构架每隔10°围绕圆心排列,19组构架将屋面分成18个相同的扇形,其间用钢梁直线连接,由此降低了弧线空间的施工难度,屋面则采用比较轻质的油毡瓦,满足使用的同时节省了造价。直线空间采用木结构形成交叉的构件,中间用斜撑连接,顶部利用交叉形成的平面,盖上钢板作为防水构造的一部分,木结构外采用阳光板覆盖,使光线柔和进入室内,而内部则根据西向的日照分析曲线嵌入高低错落的木板以减少顶部的阳光辐射。
  • 亲子活动的弧形空间对其包裹的室外庭院采用旋转门分隔,可全部旋转至垂直,向庭院完全打开,将室内外作为亲子活动的整体。而且通过墙体上各种色彩的窗口,可以观察滤镜下的草莓大棚,以及捕捉沿墙行走时的光影变化。


    • 项目完工照片 | Finished Photos
    vsszan15028142020201.jpg vsszan15028142020202.jpg vsszan15028142020203.jpg vsszan15028142020204.jpg vsszan15028142020205.jpg vsszan15028142020206.jpg vsszan15028142020207.jpg vsszan15028142020208.jpg vsszan15028142020209.jpg vsszan150281420202010.jpg vsszan150281420202011.jpg vsszan150281420202012.jpg vsszan150281420202013.jpg vsszan150281420202014.jpg vsszan150281420202015.jpg vsszan150281420202016.jpg vsszan150281420202017.jpg vsszan150281420202018.jpg vsszan150281420202019.jpg vsszan150281420202020.jpg vsszan150281420202021.jpg vsszan150281420202022.jpg
      • 转载自:Archdaily
      • 设计师:小写建筑事务所
      • 分类:社区中心
      • 语言:简体中文
      • 阅读原文

      没搜索到文物库相关内容

      暂无用户创作记录!~

      记录用户以此项目图片为灵感使用Ai进行二次创作。

      暂时没有评论,你回一个呗!~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序赞号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